长期证券筹资
以发行股票和长期债券形式向公司外部筹集资金。主要用于满足固定资产投资对资金的需要,还有一部分用于满足流动资产中需长期占用的那一部分对资金的需要。
长期证券筹资是公司企业所筹集的长期性资金的一部分。公司企业新筹集的长期性资金,还有一部分是通过内部留存盈余、长期借款和长期应付款项等渠道取得的。公司企业的长期性筹资数额,以本公司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相应的长期占用的流动资产的需要量为依据。与短期筹资不同,长期筹资需对新增固定资产项目、数量、时间和效益进行系统的经济论证,作出切实可行的投资决策后,再根据投资决策编制固定资产投资概算,确定需要筹集的长期资金数量;然后,再根据需要筹集长期资金的数额计划。
分析评价筹资方案的中心环节,是对筹资成本、风险和收益进行权衡。举债利于提高自有资金的收益率,但如超过合理的限量即会带来风险,造成损失,甚至使公司企业倒闭。股份公司的自有资金成本率较高(普通股最高,留存盈利和优先股次之),而长期负债的成本率较低,适当提高负债比率,有利于降低公司的综合资金成本率。即便如此,也应找到一个合适的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负债比例)。而为此,就需要计算负债比例对自有资金成本率、负债成本和综合成本率的影响。自有资金成本率(K)是无风险收益率(i)和风险收益率(θ)之和,即K=i+θ,负债比例越高,财务风险就越大,自有资金成本率也就越高;负债成本即借入资金占用费,由于贷款利率在一定条件下随负债比例上升而上升,所以负债比例不宜过大;综合资金成本率是各种渠道筹集资金的资金成本加以加权平均方法求得的总资金成本,在借入资金成本率低于自有资金成本率的情况下,适当提高负债比例则利于降低综合资金成本率,反之,则会提高综合资金成本率。
发行长期债券固然是公司企业筹集长期资金的一条重要的且比较经济合理的渠道,但绝不能因此而忽略发行新股票和使用留存盈余。发行新股票,将留存盈余的一部分用于追加投资,都会使公司企业的自有资金和经营规模得以扩大。虽然自有资金成本通常要高于借入资金成本,但自有资金能长期使用、机动性大,并且是借入资金赖以形成的基础。所以,进行长期证券筹资要合理安排借入资金部分与自有资金筹资部分的比例。至于公司企业的留存盈余,通常要分别用于公积金(追加投资)、公益金和股金分红。在公司企业的投资收益率高于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的条件下,投资者会愿意接受扩大追加投资、少分股金红利的方案。因为这种方案虽减少了股东的红利,但会增强公司企业的经济实力,竞争力,提高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而在公司企业的投资收益率不太高的条件下,应在尽可能保持股利稳定的前提下,适当安排追加投资的数额。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稳定公司股票在股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才有利于公司企业扩大发行新股票,才有利于提高公司企业的借款能力和增强投资者对公司企业的控股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