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惊丸❶《证治准绳·幼科》集二方。 ❶人参三钱,甘草(半生、半炙)、茯神、僵蚕、枳壳(同前制) 各五钱,白附子、制南星、白茯苓、硼砂、牙硝、朱砂(水飞)各二钱半,全蝎十条,麝香一字。为细末,用糯米粉煮糊为丸,梧桐子大,银朱为衣,每服三至七丸,急惊以温茶水磨化服; 慢惊以生姜、熟附子煎汤研化温服; 薄荷煎汤或麦门冬煎汤送下亦可。功能祛风化痰,镇惊安神。治小儿急慢二惊,风痰上壅,手足抽掣,口眼斜,烦躁生嗔,精神昏闷。 ❷琥珀、朱砂、珍珠母、青皮、甘草各二钱半,青黛、芦荟、柴胡、青礞石(硝煅)各半两,天竺黄、胆南星各二两,天麻、乳香各一两,雄黄一钱半。为细末,甘草膏为丸,芡实大,慢惊参术汤送下; 急惊薄荷姜蜜汤送下。治证同上。 ❷《仁斋小儿方论》卷二方。茯神、铁粉、远志(制,焙)、紫石英 (煅,醋淬)、人参、琥珀、滑石、蛇黄(煅,醋淬)、炮南星各二钱半,龙齿、熊胆各半分,轻粉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至五丸,金、银箔煎汤磨化服。治小儿一切惊痫。 ❸《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一方。茯神、麦门冬、胆南星、钩藤、天竺黄各五钱,朱砂、犀角、远志、石菖蒲、炒酸枣仁、黄连各三钱,牛黄一钱半,珍珠、甘草各二钱。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五分,量儿大小与之,淡姜汤送下。治小儿惊痫。 镇惊丸 《实用中成药》【组方药物】 龙胆草10克 黄连15克 青黛10克 防风10克 钩藤6克 牛黄3克 【制剂用法】 上药6味,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5克。口服,每次1丸,薄荷汤送下。 【主要功效】 凉肝熄风镇惊。 【适应病证】 适用于小儿急热惊风,小儿脐风。 【加减应用】 凡表证较重,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用荆芥穗5克、薄荷2克煎汤代水,送服本药,以解表退热;若高热、咽痛、烦渴思饮者,用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芦根15克煎汤代水送服本药,以清里热;若热势较高、抽搐不已者,可用温开水化开羚羊粉0.3克同服本药,以加强凉肝熄风的作用;若热盛伤津,便结不通者可加珠黄散,以通腑清热,降浊熄风。 【注意事项】 1. 属肝肾不足,阴虚风动者,忌用。2. 本品为凉肝熄风止痉的急救之品,不可持续服用,也不可过量服用,痉止神安即可停药。3.服药期间,乳食适量,多饮水,勿进油腻荤腥,以防助火生痰。要保持室内安静、清洁,以防再度感受邪毒侵袭。 【方义分析】 本方根据《小儿药证直诀》凉惊丸化裁而来,功能凉肝熄风镇惊。方中以龙胆草大苦大寒直泻肝胆实火,黄连清心火,取“实则泻其子”之意,与胆草配合共为清肝凉肝的主药。青黛善清肝胆郁火,熄风止痉,与钩藤、牛黄等药配合,更能发挥其熄风止痉之长,防风散风解表,使表邪退有出路,共为辅药。表邪解,内热清,而达凉肝解痉之效。
镇惊丸 《魏氏家藏方》卷十【组方药物】 天麻 天南星(炮) 蝉壳 防风(去芦) 朱砂(另研) 僵蚕(直者,微炒去丝)各7.5克 全蝎14个(去毒) 雄黄(另研) 白附子(炮) 麝香(另研)各7.5克 金箔 银箔各20片 【制剂用法】 上药12味,共为细末,乳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2丸,薄荷汤下。 【主要功效】 熄风化痰,开窍镇惊。 【适应病证】 小儿惊风。
镇惊丸 《直指小儿方》卷二【组方药物】 紫石英(烧,醋淬,研) 铁粉 远志肉(姜制,焙) 茯神 人参 琥珀 滑石 南星(炮) 蛇黄(煅,醋淬) 龙齿各7.5克 熊胆4克 轻粉0.3克 【制剂用法】 上药12味,为细末,炼蜜丸,朱砂为衣,如梧桐子大。每次1丸,金、银汤或猪乳调,拭入口中。 【适应病证】 小儿惊痫。
镇惊丸 《医宗金鉴》卷五十一【组方药物】 茯神 麦冬(去心)各15克 辰砂 远志(去心) 石菖蒲 枣仁(炒)各9克 牛黄4.5克 川黄连9克(生) 珍珠6克 胆星 钓藤钩 天竺黄各15克 犀角9克 甘草6克(生) 【制剂用法】 上药14味,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5克,量儿大小与服,用淡姜汤送下。 【适应病证】 小儿心、肝热盛,因受惊吓,神气溃乱,遂成痫证,发时吐舌急叫,面色乍红乍白,如人将捕之状。
镇惊丸 《中药成方配本》【组方药物】 琥珀15克 飞朱砂30克 煅青 礞石15克 珠粉4.5克 天竺黄 胆星各30克 白附子9克 天麻15克 全蝎9克 僵蚕 天花粉水飞寒水石各30克 西牛黄1.5克 飞腰黄15克 麝香3克 生甘草90克 【制剂用法】 上药16味,各取净末和匀,将甘草煎汁去滓,同白蜜60克炼熟,化水泛丸,约成丸950粒,金箔450张为衣。每服3~5粒,分2次,开水化服。 【主要功效】 祛风痰,镇惊搐。 【适应病证】 小儿惊风痰喘搐搦。 镇惊丸 镇惊丸本方出自《活幼心书》卷下。方由人参(去芦)三钱,粉草(半生、半炙)、茯神(去皮、木、根)、僵蚕(去丝)、枳壳(水浸润、去穰,锉片,麸炒微黄)各五钱,白附子、南星(锉作小块,纸裹水透湿,炮过用)、白茯苓(去皮)、硼砂、牙硝、朱砂(水飞)各二钱半,全蝎(去毒)十尾,麝香一字组成。除牙硝、硼砂、麝香、朱砂四味,用乳钵细研,余九味焙为末,入乳钵内和匀前四味;用糯米粉水煮清糊为丸,梧桐子大,就带润以银朱为衣,每服三丸至五丸或七丸,急惊用温茶清磨化投服,慢惊以生姜、熟附子煎汤研化温服,薄荷汤或麦门冬汤化下。功能熄风镇惊,化痰开窍,扶正安神。主治风痰上壅的急、慢惊风,症见手足抽掣,口眼斜,烦躁易怒,精神昏闷等。 本方所治证属风痰上壅所致,治以熄风镇惊,化痰开窍,扶正安神。风动惊生,故用全蝎、僵蚕熄风镇惊;麝香开窍回苏;痰盛生惊,用白附子、南星、硼砂、牙硝化痰以定惊;痰壅不消,则气机不利,用枳壳理气行痰,使气顺痰消;动风易致心神不宁,用朱砂、茯神镇心安神;小儿慢惊,脾常不足,故配人参、茯苓、粉草健脾益气,并有扶正祛邪之意。各药合用,邪正兼顾,共奏熄风镇惊,化痰开窍,益气安神之功。本方适用于小儿急惊而体质素弱者,是驱邪与扶正相结合的方剂。临床以手足抽掣,精神昏闷,口眼斜,面色无华,舌质淡苔垢腻,脉细弦为辨证要点。痰热致惊者,则非本方所宜。 镇惊丸(《证治准绳·幼科》集之二) 琥珀、辰砂、真珠母、青皮、甘草各二钱半,青黛、芦荟、柴胡、青礞石(硝煅)各半两,天竺黄、胆星各二两,天麻、乳香各一两,雄黄一钱半。上药为末,甘草膏为丸,如鸡头大,慢惊参术汤下,急惊薄荷姜蜜汤下。功能化痰熄风,泻火安神。主治急慢惊风。 镇惊丸(《证治准绳·幼科》集之二 ) 茯神(去木)、铁粉、远志(去心,姜制,焙)、紫石英(烧、醋淬,研)、人参(去芦)、琥珀、滑石、蛇黄(煅、醋淬)、南星(炮)各二两半,龙齿、熊胆各半分,轻粉三分。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五丸,煎金银汤磨化,不拘时服。功能镇惊熄风,化痰安神。主治小儿一切惊痫。 镇惊丸(《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一) 茯神、麦冬(去心)各五钱,辰砂、远志(去心)、石菖蒲、枣仁(炒)各三钱,牛黄一钱半,川黄连(生)三钱,珍珠二钱,胆星五钱,钩藤钩五钱,天竺黄五钱,犀角三钱,甘草(生)二钱。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五分,量儿与之,用淡姜汤下。功能泄热镇惊,豁痰开窍,清心安神。主治小儿心肝热盛,偶被惊邪所触,因而神气溃乱遂成痫证,发时吐舌急叫,面色乍红乍白,如人将捕之状,先服大青膏(天麻、白附子、青黛、蝎尾、朱砂、天竺黄、麝香、乌梢蛇肉),次服镇惊丸。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益脾镇惊散 ☛ 000045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