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捞过度overfishing因捕捞努力量超过渔业资源再生能力的承受限度,致使平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和总渔获量都呈下降趋势的现象。造成捕捞过度的原因是由于对渔业资源缺乏科学管理,破坏种群再生能力,使群体补充量减少或渔获经济效益下降。最终结果,将导致资源枯竭和渔业崩溃。通常捕捞过度有两种类型: ❶生物学捕捞过度。因捕捞努力量超过获得最大持续渔获量的捕捞努力量水平后,总渔获量和单位捕捞努力量的渔获量随捕捞努力量的增加而减少,世代产量和补充量下降。 ❷经济学捕捞过度。由于捕捞努力量超过获得最大经济渔获量的捕捞努力量,渔业经济效益随捕捞努力量或产量的增加而下降,甚至导致经济亏损。 捕捞过度由于过度捕捞而导致的整体捕捞量下降。分生物学捕捞过度与经济学捕捞过度2种。生物学捕捞过度包括生长型捕捞过度和补充型捕捞过度2种。19世纪已有人提出捕捞可使水域水产资源下降的问题。1942年E.S.拉塞尔提出捕捞过度概念。过度捕捞已造成某些海洋生物的失调,如黄海的真鲷,由于20世纪20~30年代的过度捕捞至今仍未得到恢复。 捕捞过度 捕捞过度对渔业资源缺乏科学管理,捕捞投入过多,超过了合理的水平,以致补充量减少或渔业经济效益下降,最终导致资源严重衰退和渔业崩溃的状态。捕捞过度可分为生物学捕捞过度和经济学捕捞过度两种类型。 生物学捕捞过度。是指捕捞努力量超过获得最大持续产量的捕捞努力量水平后,总渔获量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随捕捞努力量的增加而减少,世代产量和补充量下降。生物学捕捞过度又分为: ❶生长型捕捞过度。因开捕年龄过低,或者是在开捕年龄既定的情况下,捕捞努力量超过获得最大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时的捕捞努力量,过多地捕捞未长成的幼鱼,使世代产量下降。 ❷补充型捕捞过度。因捕捞努力量过高,过多地捕捞产卵亲体,造成补充量低于平均水平,除导致渔获量下降外,还可能引起资源迅速衰退。生物学捕捞过度往往发生在渔获物的价值高、捕捞成本低而未加管理的渔业中。防止生物学捕捞过度的主要途径和措施有: 根据资源评估提出总允许渔获量、限定捕捞力量、规定开捕年龄、规定最小网目尺寸、设立禁渔区或禁渔期等。 经济学捕捞过度。由于捕捞努力量超过获得最大经济产量的捕捞努力量,渔业经济效益随捕捞努力量或产量的增加而下降,或无法获得经济收益。经济学捕捞过度主要与捕捞努力量 (即成本) 和收益有关。最大经济产量低于最大持续产量。经济学捕捞过度不一定意味着生物学捕捞过度,但经济学捕捞过度发展的结果将导致生物学捕捞过度。由于渔业投资的不可逆性,从事渔业生产的劳动力难以流动进入其他产业部门等复杂的经济学和社会因素,经济学捕捞过度在世界渔业中是一种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渔业决策部门根据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往往允许某种程度的经济学捕捞过度。 ☚ 静态有效可持续捕捞量 限额捕捞 ☛ 00000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