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银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银圆 即银元,开始是从国外输入的。最初输入银元的是墨西哥,故银圆一名“墨银”。由于银元质量形式划一,使用方便,很快流通于全国的通都大邑。外国银元流入后,引起国内经济情况的变化,清政府顺应时势,也为了盈利,决定自铸银元。起初由民间仿铸开始。道光十八年(1838年),为了供给军饷,曾铸行两种银元,一种是在台湾铸造的“台湾寿星银币”,一种是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在漳州铸造的“漳州军饷银币”。在此前后,民间和地方政府自发地仿铸银元、银饼的很多。到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除天津总厂外,还有广东省铸造面值壹元的龙洋,吉林省铸面值壹元的银币,湖南省铸造面值壹两的银币,还有四川、新疆、安徽、奉天、黑龙江、福建、云南等省区,都分别铸造银元。由于各自为政,圜法混乱,成色重量不统一。如在15种1元银元中,平均每枚重量为0.7177库平两,每枚含银量为0.6403库平两,都低于法定标准。其中低于法定重量的有7种,最低的吉林造银元只0.6977,减重量3.097%。低于法定成色的有8种,最低的奉天造银元仅为0.5959,降低8.04%。清政府企图把银元铸造权收归中央,独占铸币盈利。宣统二年(1910年) 4月,颁布了币制条例,由国家统一铸造。它规定了以元为单位,重7钱2分,定银元为国币,并确定成色,停止各省自由铸造。宣统三年(1911年)五月,南京、湖北两造币厂开始铸新式“大清银币”壹元。原定10月发行。适值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推翻,已经铸成的银元提供革命军做军饷,按市价陆续流通,成为通用银元的一种。 银圆;夤缘◉ 银圆yínyuán 名 也作“银元”。旧时流通的银质硬币,圆形,价值相当于七钱二分白银。〈例〉收藏~。 古代名物 > 貨幣類 > 金銀幣部 > 銀幣 > 銀圓 銀圓 yínyuán 俗稱“洋銀”、“花邊錢”、“大洋”。近代中外機製銀幣的統稱。十五世紀末開鑄於歐洲。明中期始流入中國,其後直至民國年間在貨幣流通中佔重要地位。道光年間,中國地方政府及私人錢莊、銀號等曾倣造,多稱爲“銀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9年)廣東省造幣廠獲清廷命首鑄“龍圓”,此後各省、地造幣局仿“龍圓”鑄行,通行全國。清·馬國偉《愚齋存稿》卷十四:“〔張之洞奏議〕京師銀圓局宜鑄一兩以下四等……至外省現鑄之七錢二分暫仍其舊。” 正 背 銀圓 银币 银币银钞 银货 银钱 ☚ 金属货币 利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