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银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银两yín liǎng泛指银钱。银子作货币流通,以两为基本单位:次日回堂,只说张华无赖,因拖欠了贾府~,枉捏虚词,诬赖良人。(六八·1664) 银币 银币银钞 银货 银钱 ☚ 金属货币 利润 ☛ 银子 银子银(~两;~器;白银;响金白银)鍙 白金 白米 白物 白镪 白货 金昆 朱提 雪花(雪花银) 放光 中金 ☚ 银子 好银子 ☛ 银两 银两盛行于明清的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秤量货币单位。明清两代货币制度为银两与制钱平行,实际上银两处于主导地位。大宗商品买卖和远程贸易使用银子,国家财政收支和征税也用银两作计算单位。银两有实银与虚银之分。实银两指实际流通中的白银。按照重量和形式, 分四种: (1)元宝,亦称宝银。重约五十两,形似马蹄, 又称马蹄银。(2)中锭。重约十两,视其形状,称锞子或小元宝。(3)小锭。重一、二两到三、五两不等。(4)一两以下者为碎银。有福珠、滴珠或粒银等名称。虚银两是一种记帐货币,并无实物,但规定有一定的成色和重量,作为价值符号,它是中央或地方政府或私人所共认的一种通行的标准银。官定的库平银、关平银都是虚银两。民间通行的虚银两有上海的九八规元、天津的行化银、汉口的洋例银等。各地的实银两和虚银两五花八门,极其复杂。银两在流通时既要秤重量, 又须验成色, 辗转折合, 不胜其繁。税吏、钱商往往巧立名目, 从中渔利。自清代乾隆朝起不断有过银两币的铸造, 但都旋起旋灭。十九世纪以后, 外国银元大量流入中国, 遂与银元并行。1933年实行“废两改元”后, 银两不再使用。 ☚ 七、货币 银元 ☛ 银两 银两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秤量货币单位。起于汉代盛行于明清。作为法定货币单位,止于1933年的“废两改元”。1933年后仍在民间使用。近代银两有实虚之分。实银两指实际流通的白银,大体分为4种: 元宝,中锭,小锭,碎银。秤量银两的平砝,因地区和使用单位各异,全国有170余种,最主要的是库平两、广平两、关平两、漕平两等。光绪三十四年 (1908年) 清政府规定库平 1两等于37.301克。广平两又名司马平,是对外贸易用银两平砝。关平两为海关收税时的衡量标准。漕平两为漕粮改征银两的权衡标准。虚银两是一种记帐单位,并无实物,如上海的“规元”、天津的“行化”、汉口的“洋例”是之。虚银两只做记帐,实际授受时须换算成实银。1914年“国币条例”颁布以前,银两曾长期作为主要货币,此后虽规定银元为本位,但国际收支和国内大宗商业往来仍用银两,实际上是“两”、“元”并存的双重币制。(参见“纹银”、“平砝”、“银锭”) ☚ 银元 半开 ☛ 银两yin liangsilver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