莨菪根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基源 为茄科天仙子属植物莨菪的根。 原植物 莨菪Hyoscyamus niiger L. 余项参见“天仙子”条。 【生药】: 采集 秋季拔取全株,切取根部,洗净晒干。 【化学】: 含天仙子胺和东莨菪碱外,尚含去水阿托品(Atropamine)、莨菪醇和四甲基二氨基丁烷(Tetramethyl-diamino-butane),红古豆碱(Cuscohygrine)。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332 【药性】: 性味 ❶ 《纲目》:“苦,寒。有毒。” ❷ (本经逢原》:“苦、辛。有毒。” 主治 《纲目》:“治邪疟,疥癣,杀虫。” 用法用量 内服:烧存性研末,0.3~0.6g。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 ❶ 《本经逢原》:“多食令人狂走。” ❷ 《内蒙古中草药》:“内服慎用,心脏病,心力衰竭者忌用。”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千金方》:“治疟无问新久:捣莨菪根(0.3~0.6g)烧为灰,和水服60ml,量人大小强弱用之。” ❷ 《千金方》:“治癣:捣莨菪根,蜜和敷之。” ❸ 《千金方》:“治狂犬啮人:捣莨菪根,和盐敷之,日三。” ❹ 《千金方》:“治恶刺:莨菪根,水煮,浸之,冷复易。” ❺ 《纲目》:“治趾间肉刺:莨菪根捣汁涂之。” 。【医药家论述】: ❶ 张璐《本经逢原》:“今人用(莨菪)根治噎膈反胃,取其性走,以祛胃中留滞之邪,噎膈得以暂开.虚者误服,为害不测。” ❷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63;(11):“谓:莨菪根外形颇似胡萝卜,常杂长于胡萝卜地内,故有误食中毒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