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刘坤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刘坤一 【生卒】:1830—1902 【介绍】: 清政府官员。 字岘庄,湖南新宁人。廪生出身。1855年(咸丰五年),组织团练在湖南与太平军作战。 次年,参加族叔刘长佑率领的地主武装楚勇出境攻打太平军,转战于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等地,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和少数民族起义,以作战勇猛顽强、奋不畏死获清政府嘉奖。 曾先后扑灭广西浔州府(今桂平县)陈开、李文茂等大成国起义、福建崇安县斋军起义,以及江西铝山县茅排地方造纸和挖煤手工业工人暴动。历官广东按察使、广西布政使、江西巡抚、两广总督和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1881年,因张之洞在《慎重疆案片》中弹劾刘坤一精神疲弱,不能胜任现职,遂被清政府免去两江总督,赋闲家居10年。1891年,清政府在再次任命刘坤一为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并帮办海军事务。时长江流域多次发生群众反教会斗争,江苏境内丹阳、江阴、无锡、金匮(今无锡市东偏)、阳湖、如皋等处屡次发生焚毁教堂事件。 他袒教抑民,对民众一概采取严厉镇压手段,对教会凭借特权的种种不法行为,却赔款道歉,委屈求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清政府命刘坤一为钦差大臣,驻节山海关,节制关内外各路清军,抗击日军进攻。他所指挥的湘军溃不成军。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刘坤一反对割让台湾和辽东半岛以及付出巨额赔款。当形势发生逆转时,他又要求强制刘水福离开台湾内渡。 1895年8月,强学会成立时,曾发函于各省督抚,他捐五千金列名入会。 1896年初,清政府又把他调回两江总督任上。戊戌维新失败后,慈禧太后立端郡王载漪之子溥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他立即致电总理衙门,力陈“定计主剿,先剿后抚”。八国联军进攻天津时,英国驻上海代总领事霍必澜受命就保护长江流域利益同刘坤一、张之洞接触。 1900年6月17日,联军进攻大沽口后,刘坤一把上海道余联沅和英国驻上海代理总领事秘密接触内容通报张之洞。6月21日,清政府发布宣战上谕,刘坤一、张之洞等称为“矫诏”,不予理睬。 经过盛宣怀和美国人福开森从中牵线,刘坤一派上海道余联沅为代表,张之洞派道员沈瑜庆、陶森甲为代表,于6月26日在上海会审公廨,与各国驻上海领事议订《中西官议订保护长江内地通共章程》。刘坤一随即下令辖区内地方官吏切实执行,严厉镇压一切反对外国侵略的活动。 当时各国借口实行保护,把军舰纷纷驶向长江各口岸,并增兵上海。为了防止北方义和团南下,刘坤一电令与山东、河南毗连之徐州及皖北镇道“严密布置,妥筹堵御”,声称:“如有匪徒造谣闹教,拿获立予正法”。而清廷对刘坤一、张之洞等与各国订立互保约款,则表明“朝廷本意”与各督抚正复相同。旋受命为《辛丑条约》谈判代表,协助李鸿章进行谈判。1901年,清政府设立督办“新政”的政务处,刘坤一亦参预其事。刘坤一、张之洞联衔会奏条陈新政主张三疏,提出“以兴学为首务,中法之应整顿变通者十二事,西法之应兼采并用者十一事”,企望清政府整顿变通朝政,“竭海内之力,百计搜括,但供每年赔款,以冀无事”,被称为“江楚会奏三折”。 后来清政府的新政大都以刘、张二人会奏为蓝本。慈禧太后从西安返回北京途中,发布谕旨,特别表彰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称彼等共保东南疆土,尽心筹划,均属卓著勋劳。 赏加刘坤一太子太保衔。 有《刘坤一遗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