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的繁体字。

上一条: "> 下一条: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襟袖帶佩 > 銙
銙  kuǎ

腰帶飾物,即帶釦版。其稱始於唐代,源於南北朝時傳入中原之鏤空金屬製腰帶飾版,初時尚保留圖環,後除之,僅存飾牌。在唐代以質料與數量不同標志等級。並形成制度,後世沿用。《新唐書·車服志》:“一品、二品銙以金,六品以上以犀,九品以上以銀,庶人以鐵。”又:“其後以紫爲三品之服,金玉帶銙十三;緋爲四品之服,金帶銙十一;淺緋爲五品之服,金帶銙十;深緑爲六品之服,淺緑爲七品之服,皆帶銙九;深青爲八品之服,淺青爲九品之服,皆鍮石帶銙八;黄爲流外官及庶人之服,銅鐵帶銙七。”又《柳渾傳》:“玉工爲帝作帶,誤毁一銙。”參閲五代·馬鎬《中華古今注·文武品階腰帶》。

銙kua

E392
古代腰带上的饰物,其质料和数目随时代或服用者的身份而有所不同:绯为四品之服,金带,~十一(《新唐书》)。

腰带

腰带

裤带 鸾带 褡包 恭带 裹腰 系腰 束腰 束带
腰带和佩巾:鞶帨
美女的腰带:赵带
束腰,古代武将装饰:鞬腰
皮做的束腰带:革带 皮带 挺带(~皂靴)
古代男子束衣的革制腰带:
古代官员束在腰间的皮带:腰带
古代官服的皮制大带:鞶带
用铜镜做装饰的革带:鞶鉴
古代腰带上的饰物:
束腰的大带:鞶厉
以锦缘饰的束腰大带:锦绅
古代士大夫束于腰间,一头下垂的大带:
一种束腰带:钩鞶 钩落(钩落带) 钩络带
黄色的腰带:黄鞓
丝织的腰带:勒帛
皮制的腰带:鞓(鞓带) 皮带
皮制腰带的带身:
玉饰的腰带:玉带 皓带
古代丧服所用的麻带:绖(绖带)
旧时丧服上系于腰间的麻带或草带:腰绖
(围扣腰部的饰带:腰带)

☚ 带子   丝带 ☛

銙kuǎ

也作“”“胯”。也称“胯子”。腰带饰物。即钉缀在带鞓当的片状牌饰。源于西北少数民族腰带上的牌饰。唐代以来官庶皆用,以质料、形状、数量、纹饰等辨别等级。造型有圆形、心形、方形等。主要质料有金、银、铃石、犀角、铜铁等,可分别称之“金带”“玉带”等名。至宋形制增至二十余种,并以纹饰区分等级。元代参照唐宋之制而略有损益。明清时期仍有此制,且通于命妇。《新唐书·车服志》:“腰带者:搢垂头于下,名曰䤩 尾,取顺下之义。一品、二品銙以金,六品以上以犀,九品以上以银,庶人以铁。”五代后唐马缟《中华古今注》卷上:“文武品阶腰带,盖古革带也……高祖三品以上,以金为銙,服绿;庶人以铁为銙,服白。”宋王得臣《麈史》卷上:“古以韦为带,反插垂头,至秦乃名腰带。唐高祖令下插垂头,今谓之挞尾是也。今带止用九胯,四方五圆,乃九环之遗制。”宋岳珂《愧郯录》卷一二:“宗戚群珰,间一有服金带,异花精致者,人往往辄指目:‘此紫云楼带。’……镂篆之精,其微细之像,殆人于鬼神而不可名,且往时诸带方胯,不若此带。”《元史·舆服志一》:“偏带,正从一品以玉,或花,或素。二品以花犀。三品、四品以黄金为荔枝。五品以下以乌犀。并八胯,鞓用朱革。”

革带上的銙(江苏苏州元墓出土)

銙kuǎ

Ⅰ (古时腰带上的饰物) ornaments on the waistband in ancient times
❷(茶名) a kind of tea Ⅱ  [书] (悬挂) hang; suspend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6: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