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銀章”。古印之一種。銀製,爲歷代品級較高的官吏所佩。因朝代和佩帶者身分不同,其形制有差别。漢兩千石以上用之;明一、二品及京尹、順天、應天府三品以上用之;清公、侯、伯、經略大臣、大將軍、將軍及各部、都察院等使用,但方厚有差。《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凡吏,秩比兩千石以上,皆銀印青綬。”顏師古注:“《漢官儀》云:‘銀印,背龜紐,其文曰章,謂刻曰某官之章也。’”唐·杜甫《春日江村》詩:“赤筆隨王命,銀章付老翁。”《清史稿·輿服志三》:“宗人府、衍聖公銀印,直紐,三臺,方三寸三分,厚一寸。俱清、漢文尚方大篆。”又:“通政使司、大理寺、太常寺、順天府、奉天府銀印,直紐,方二寸九分,厚六分五釐,俱清、漢文尚方小篆。”參閲《明史·輿服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