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釜底抽薪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反义成语 > 釜底抽薪;扬汤止沸 建仓修库只不过是“扬汤止沸”,拓宽市场才是“釜底抽薪”!(邓一鸣《“拂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谈谈粮食仓容问题》) 釜底抽薪 釜:锅。薪:柴火。从锅底下抽出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喻性成语。常作谓语,亦作定语、宾语。 例 如今有个道理,是“釜底抽薪”之法。只消央个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丁晓想不到对方来了个釜底抽薪,怔住了。(李国文《花园街五号》第三章) 扬汤止沸 汤:开水。扬汤:把沸水从锅里舀起来倒回去。以扬汤的办法来阻止水的沸腾。比喻治标不治本,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喻性成语。语本《吕氏春秋·尽数》:“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常作谓语,亦作定语、宾语。 例 主要的是国民党中的顽固派对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感受威胁,觉得对自己不利,东北问题来得正好,他们于是乘机制造空气,“扬汤止沸”,目的在于转移视线。(《柯灵杂文集·苏军在撤退中》)结果“事愈烦而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扬汤止沸,以暴易乱,功利尽弃。(邵勤《重评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辨 “釜底抽薪”的“釜”不能写作“斧”。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抽薪止沸;釜底抽薪 【抽薪止沸】chōu xīn zhǐ fèi 把锅底下的柴火抽去,让锅中的水停止沸腾。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或消除祸患。(薪:柴草。止沸:使水停止沸腾。)〈例〉解决水质污染,须得抽薪止沸,从源头上加以治理。 【釜底抽薪】fǔ dǐ chōu xīn 把锅底的柴火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釜:锅。薪:柴火。)〈例〉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才能见效。 辨析 都是比喻性成语;都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都多用于书面语;都常作谓语、定语、状语。 “抽薪止沸”既强调做法,还点明了效果。“釜底抽薪”着重点明做法,以达到根本解决问题的目的。 提示
釜底抽薪 原意是从锅底下把柴火抽掉,从根本上解决止沸问题。运用于军事,就是对于力量强大、锐不可挡的敌人,可以避其锋芒,设法瓦解他的斗志,削减他的气势。 北宋时期,薛长儒任汉、湖、滑三州通判,驻在汉州。有一天,汉州守卫的士兵叛乱,企图谋杀知州和兵马监押。有人急忙报告知州、监押,知州、监押吓得不敢出门。这时,如果以武力平息士兵叛乱,就来不及调动兵马,硬拼就是死路一条; 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精神上、气势上击垮这些叛乱分子。通判薛长儒挺身而出,对叛兵说:“你们叛乱就不怕祸及父母、妻子吗? 真不明白你们为什么干出这种事来! 现在给你们一个机会,胁从的不问,主谋的必须追究。凡是胁从的都在这边站着别动,主谋叛乱的站到那边去!”跟着胁从的人都站在原地不敢动,有为首叛乱的几人冲出营门逃走,叛乱随之平息。为首几人,不久也被捉住。 釜底抽薪,是指抓住战争中的主要矛盾,抓住那些既是影响战争全局的关键点,又是敌人的致命点。战争情况不同,“抽薪”的目标也各有异。有时抽薪是指断绝敌人粮草,因为军无粮则亡; 有时抽薪是指削减敌人气势,瓦解敌人斗志,造成敌人的败象; 有时抽薪是指消耗敌人的体力,使敌人无力抵御进攻等。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八章: “再云! 不要性急,与其火上加油,不如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fǔdǐ-chōuxīn把锅底下烧着的柴火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fǔ dǐ chōu xīn〈成〉比喻彻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从锅底下把柴草拿走。比喻从事的根本处入手解决问题。釜,煮食物的锅。薪,柴草。《吕氏春秋·数尽》:“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儒林外史》第五回:“如今有个道理,是釜底抽薪之法。”也与“扬汤止沸”、“扬汤之沸”相对连用。亦作“绝薪止火”、“抽薪止沸”。《文选》三九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汤之疮,百人扬之,无益也; 不如绝薪止火而已。”《文苑英华》六五○北魏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釜底抽薪fǔ dǐ chōu xīn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薪,柴火。后用“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儒林外史》五回:“如今有个道理,是‘釜底抽薪’之法。只消央个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 釜底抽薪(反)扬汤止沸 釜底抽薪奄奄一息(熄) 抱薪救火、扬汤止沸;抽薪止沸、釜底抽薪○抱薪救火bào xīn jiù huǒ比喻因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进一步扩大:以地事秦,譬犹~,薪不尽,火不灭|如今积弊甚多,治标不治本,其与~何异|今方知拒虎进狼,莫挽~之误。 ○扬汤止沸yáng tāng zhǐ fèi用搅动的办法使开水不再沸腾,比喻不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臣闻~不如灭火去薪|~,无济于事|~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抽薪止沸chōu xīn zhǐ fèi抽去正在燃烧的柴薪以止所烧锅水的沸腾,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剪草除根|~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釜底抽薪fǔ dǐ chōu xīn抽掉锅底下燃烧的柴,使之不再加热,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今有个“~”之法,只消把告状的安抚住,事便歇了|只能~,不能火上加油。 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从锅底下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釜(fǔ):古代的一种锅。薪:柴。 ☚ 反客为主 纲举目张 ☛ 解决 解决开交 了局 了结 了办 了断 了落 另见:处理 问题 困难 结果2 ☚ 解决 解决事情 ☛ 釜底抽薪治法。属寒下法。用寒性而有泻下作用的药物通泄大便以泻去实热的治法。本法即如抽去锅底燃烧着的柴草,以降低锅内的温度一样,故名。参见寒下、急下存阴各条。 釜底抽薪指用寒性而有泻下作用的药物通泄大便,以去实热的治法。 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fudi chouxin通过论证论据的虚假来反驳对方错误或反动的观点。是驳论常用的方法之一。其特点是驳倒论据,使对方的论点不能成立。议论文中论据是论点存在的基础,论据真实,则论点正确;论据虚假,则论点谬误。反驳论据如同釜底抽薪,刨根倒树。论据通常有事实论据、数字论据和理论论据。釜底抽薪的目的是有的放矢地揭露其事实的虚妄、数字的虚假、理论的荒谬。这样,就彻底摧毁对方论点赖以存在的基础,使论点失去了必不可少的支撑而自行破灭。 ☚ 咏物言志 托事喻理 ☛ 釜底抽薪从锅底下把燃烧至水沸的柴火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薪:柴火。汉代刘安《淮南子·本经训》: “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汉代董卓《上何进书》: “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明代无名氏《三十六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fǔdǐchōuxīn属寒下法。用寒性而有泻下作用的药物通泄大便, 以泻去实热的治法。本法即如抽去锅底燃烧着的柴草,以降低锅内的温度一样, 故名。参见寒下、急下存阴各条。 釜底抽薪抽薪止沸fǔ dǐ chōu xīntake away the firewood from under the cauldron—take a drastic measure to deal with a situation; abate (/put out)sth by cutting off the resources; cut the ground from under sb’s feet; destroy the ground on which sb stands;strike at the root of sth; take away fuel;take away flame; undermine 釜底抽薪fu di chou xintake away the firewood from under the cauldron—take drastic measures to deal with an emergency 釜底抽薪pull out the burning firewood from under a cauldron—take drastic measures to deal with a critical situation;cut the ground from under sb’s feet;tackle the root cause 釜底抽薪fǔ dǐ chōu xīn釜:锅;薪:柴。从锅底下抽掉柴禾。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take a drastic meassure to deal with a situation, take away fuel, take away flame, under mine, attack a problem at the root 釜底抽薪fǔ dǐ chōu xīntaking awayfirewood from under the cauldron (elimination of sthenia-heat with cold and purgative drugs) 釜底抽薪《辞源》源云:《文苑英华·六五〇·北魏·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文有“若抽薪止沸,剪草除根”语,谓当从根本上解决。后言釜底抽薪,本此。明·俞汝楫《礼部志稿·四九·奏疏·戚元佐〈议处宗潘疏〉》:“谚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儒林外史》五:“如今有个道理,是釜底抽薪之法:只消央个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 釜底抽薪fǔ dǐ chōu xīn把锅底下正燃烧的柴火抽掉。比喻从根本上采取解决的办法。“釜”,锅;“薪”,柴。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釜底抽薪fǔ dǐ chōu xīn釜:锅。薪:柴。抽去锅底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吕氏春秋·数尽》:“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 釜底抽薪fǔ dǐ chōu xīn【释义】形容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fǔ dǐ chōu xīn釜:锅。薪:柴。从锅底下抽掉柴火,使烧热的东西冷却。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镜花缘》九五回:“如此用药,不须治惊,其惊自愈,这叫做‘~’。”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釜底抽薪格式 比喻式。 釜底抽薪;扬汤止沸fǔ dǐ chōu xīn;yánɡ tānɡ zhǐ fèi建仓修库只不过是“扬汤止沸”,拓宽市场才是“釜底抽薪”!(邓一鸣《“拂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谈谈粮食仓容问题》) 釜底抽薪fǔ dǐ chōu xīn扬汤止沸 釜底抽薪fǔ dǐ chōu xīn釜:锅。薪:柴。抽去锅底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fǔdǐ-chōuxīn釜:古代炊具,相当于今之“锅”。薪:柴草。将锅底的柴草抽去,锅里的水就不会沸腾了。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参见“抽薪止沸”“扬汤止沸”。 釜底抽薪fǔ dǐ chōu xīn解释 釜:古代做饭的炊具,盛行于汉代,相当于现代的锅。薪柴火。把锅底的柴火去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fǔ dǐ chōn xīn把锅底的柴火抽走。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fǔ dǐ chōu xīn釜: 锅。薪: 柴。从锅底下抽掉柴火。这是一个典故。西汉初期,吴王刘濞起兵造反,大文学家枚乘正好在吴王手下任职,他就写了一封信给吴王,劝阻吴王不要这样做,那会带来很大危害的。他在信中说:“欲汤(热水)之凔(冷却),一人炊之(烧火),百人扬之(舀起来又倒下去,使它降温),无益(没有用)也,不如绝(去掉)薪(柴草)止火而已。”也就是说,只有不起兵谋反,才能彻底免除灾祸。吴王没有听从枚乘的劝谏,最后兵败而死。后来就用“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镜花缘》九五回:“如此用药,不须治惊,其惊自愈,这叫做‘~’。”参见“扬汤止沸”(278页)。 釜底抽薪fu di chou xin釜:锅。薪:柴草。把锅底燃烧的柴禾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fǔdǐchōuxīn釜:锅。薪:柴火。从锅子底下抽掉柴火(才能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3GTC【釜底抽薪】fǔ dǐ chōu xīn从锅底下抽掉柴火以制止水的沸腾。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釜:锅。薪:柴草。也作“抽薪止沸”。 釜底抽薪fǔdǐ-chōuxīn〔偏正〕 釜,锅。薪,柴草。从锅底下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语本《吕氏春秋·数尽》:“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李国文《花园街五号》:“‘啊?’丁晓想不到对方来了个~,怔住了。” 釜底抽薪fǔ dǐ chōu xīn釜:锅。薪:柴火。即从锅底下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