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金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金齿❶中国古族名。始见于唐樊绰《蛮书》。部分傣族先民之他称。因流行“以金缕片裹其齿”为饰的习俗而得名。分布于唐代南诏的永昌(今保山、德宏州及临沧一带)、开南(今景东一带)二节度境内。明代,此俗渐消失,仅见于丧葬遗风,故不再用作族名。 金齿 金齿中国古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汉、晋时期永昌郡内的“鸠僚”,至南诏、大理国时期即被称之为“金齿”、“银齿”、“黑齿”、“绣脚”、“绣面”、“茫蛮”等。他们是今云南省德宏自治州至西双版纳自治州一带傣族的先民。《蛮书》卷四记有:“黑齿蛮、金齿蛮、银齿蛮、绣脚蛮、绣面蛮,并在永昌、开南,杂类种也。黑齿蛮以漆漆其齿,金齿蛮以金镂片裹其齿,银齿以银。有事出见人则以此为饰,寝食则去之。皆当顶上为一髻。以青布为通身袴,又斜披青布条。……皆为南诏总之。攻战亦召之。”所谓“金齿蛮”等称呼,并非他们自称,乃是当时的大民族统治阶级从他们风俗习惯的某些表面现象外加的。他们自称则为“傣”。傣族男子以金饰齿,是作为美与富的象征。金齿蛮住在平坝,其居住区气候湿热,雨量充沛,河流纵横,便于灌溉。他们大量驯象,普遍种植水稻,“一家数头,养之代牛耕”。其手工业已相当发达,能把金冶炼成薄片,用以装饰牙齿,能用木棉加工制成“五色娑罗笼”。可见其社会发展已步入阶级社会阶段。大理政权统治时期,金齿等分为许多部,与同区域内的其他各族同受永昌府的管辖。据《元史·地理志》记载,金齿等处宣抚司说:“其地在大理西南,澜沧江界其东,与缅地接。其西土蛮凡八种……。”从该书记载表明,从南诏至大理国时期,开南、威远一带一直是金齿等傣族部落与朴子蛮及和蛮的共同杂居区,金齿等族的贵族势力崛起后,曾赶跑开南节度,盘据开南节度区,后又夺取威远州,成了那里的统治者。直至元朝时仍有一定势力,“金齿、白夷诸酋各遣子弟朝贡。”元明以后亦称傣族为“金齿白夷”。 ☚ 白蛮 寻传蛮 ☛ 金齿❶古族名。唐宋时部分傣族先民之他称,始见于唐。樊绰《蛮书》,因其俗“以金镂片裹其齿”为饰,故名。分布于唐代南诏的永昌(今保山、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临沧一带)、开南(今云南景东以南一带)二节度境内。明以后,因饰齿之俗渐失,此族称不再使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