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金铃子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成藥部 > 散 > 金鈴子散
金鈴子散  jīnlíngzǐsǎn

散藥。“金鈴子”即“川楝子”,以金鈴子爲主藥組成,故名。佐藥有延胡索。主治因肝氣鬱滯、氣鬱化火所致之胃脘胸腹疼痛,婦女痛經,疝氣痛。參閲金·劉完素《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金铃子散

❶《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方。川楝子、延胡索各一两。为细末,每服三钱,酒调下。功能舒肝泻热,理气止痛。治肝气郁滞,气郁化火而致的胃脘胸胁疼痛,疝气疼痛,及妇女经行腹痛。方中金铃子清泻肝火,行气解郁;延胡索行气活血而止痛。二药合用,善治肝郁化火,气滞血瘀诸痛。本方早见于《小儿药证直诀》,名捻头散,主治小便不通。
❷《济生方》卷三方。川楝子(用巴豆七枚去壳,同炒令黄色,去巴豆)一两。为细末,每服二钱,空腹食前,热盐酒调下。治七疝,寒注下焦,小腹引睾丸疼痛,大便多闭。

金铃子散 《保命集》卷中

【组方药物】 金铃子 玄胡索各30克
【制剂用法】 上药2味,为细末。每服9克,酒调下。
【主要功效】 疏肝泄热,行气止痛。
【适应病证】 肝气不舒,气郁化火,致患心腹胁肋诸痛,或发或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现用于慢性胃炎,溃疡病,肝炎,胆囊炎,肋间神经痛,胆道蛔虫症,痛经,疝气痛等属于肝郁气滞偏热者。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方义分析】 此为临床常用小方。方中金铃子疏肝气,泄肝火;延胡索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二味相配,一泄气分之热,一行血分之滞,使肝火得清,气机通畅,则诸痛自愈。
【实验研究】 1.镇痛:川楝子、延胡索和金铃子散以相当於生药5g/kg、10g/kg体重灌服小鼠,用扭体法、热板法、小鼠光热甩尾法证明:两种剂量下的金铃子散和延胡索都具明显的镇痛作用。在扭体法中,10g/kg的川楝子亦显示了一定的镇痛作用:金铃子散对小鼠扭体发生的抑制率有强於延胡索的趋势。2.镇静、抗惊:吊笼法试验表明延胡索、金铃子散分别以5g/kg、10g/kg灌服小鼠均有一定的减少小鼠自主活动的作用。川楝子的作用不明显。延胡索、金铃子散5g/kg、10g/kg小鼠灌胃都可延长40mg/kg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川楝子无此作用。延胡索、金铃子散、川楝子10g/kg灌服小鼠均能延长10mg/kg士的宁的致惊潜伏期。3.对胃肠功能的影响:5g/kg、10g/kg金铃子散能抑制小鼠胃肠对酚红的推进,川楝子、延胡索无此作用。将各制剂的pH调至7.0左右后,各以1×10-2g/ml的浓度观察对离体豚鼠回肠活动的影响。结果延胡索可使离体回肠短时兴奋;川楝子稍能松弛离体回肠;金铃子散则稍一松弛离体回肠后立即呈延胡索样的兴奋作用。待离体肠恢复后,用乙酰胆碱10-7g/ml、氯化钡5×10-4g/ml、组胺10-8g/ml收缩肠管,可被上述浓度的金铃子散对抗,延胡索不能对抗组胺,川楝子对三者均无拮抗作用。以延胡索、金铃子散5g/kg灌服戊巴比妥钠麻醉豚鼠,可明显减小其胃电波波幅。同剂量川楝子无此作用。三者皆不影响胃电波频率。川楝子5g/kg灌服戊巴比妥钠麻醉兔,使兔在体肠运动略为减弱,并有收缩频率和收缩幅度呈周期性变化的现象。金铃子散的这种现象更为显著,且不减弱在体兔肠的运动。延胡索对在体肠无明显影响。川楝子10g/kg间隔1小时两次灌胃后,显著降低大鼠胃液的总酸度。同剂量延胡索、金铃子散的作用不明显。对于胃液分泌总量、胃蛋白酶活力三者皆无明显影响。同法给药后仅延胡索、金铃子散对大鼠结扎性实验胃溃疡有保护作用。4.兴奋离体子宫:摘出用乙烯雌酚处理过的小鼠子宫,将各制剂之pH调至7.0左右,各以1×10-2g/ml浓度观察它们对离体子宫的影响。结果延胡索、金铃子散都能短时兴奋离体子宫,但几乎不影响离体子宫的收缩频率,延胡索的作用明显强于金铃子散。川楝子对离体子宫无作用。5.抑菌:体外实验表明川楝子,延胡索、金铃子散对产气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金铃子散 《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方药物】 川楝子(去皮、核,取肉30克,用巴豆7枚,去壳,同炒令黄色,去巴豆)
【制剂用法】 上药为细末,每服6克,空腹时用热盐酒调服。
【适应病证】 七疝,寒注下焦,少腹引外肾疼痛,大便多秘。

金铃子散

金铃子散

出自《太平圣惠方》,由金铃子延胡索各30克组成。共为细末,每服9克,黄酒或温开水送下。亦可视病情,酌定用量,作汤剂水煎服。有疏肝泄热,行气止痛之功。主治肝气郁滞,气郁化火所致,胸腹胁肋疼痛,或痛经,或疝气痛,时发时止,食热物则痛增,舌红苔黄,脉弦或数。痛经者可加益母草、丹参、红花;疝气痛者可加橘核、柚核,偏寒加吴茱萸、小茴香、乌药等。本方加减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肝炎、胆襄炎等而见上述症状者。

☚ 完带汤   半夏厚朴汤 ☛

金铃子散jīnlínɡzǐsǎn

《太平圣惠方》方。金铃子、延胡索各一两。为末, 每服三钱,酒调服。功能疏肝泻热, 理气止痛。治肝气郁滞, 气郁化火而致的胃脘胸胁疼痛、疝气疼痛、妇女经行腹痛。

金铃子散

金铃子散

本方出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系从《济生方》的金铃子散和延附汤二方演化而来。是气滞血郁诸痛常用方。方由金铃子(川楝子)、元胡索各一两组成。为粗末,每服二、三钱,酒调服。功能疏肝泄热,行气止痛。主治肝气郁滞,气郁化火,胁肋胀痛,或疝气痛、或痛经,时发时止,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脉弦或数。本方所治证属肝郁气滞,郁而化火。故治宜舒肝理气,泄热止痛。方中金铃子行气滞,泄肝火,清气分之热而止痛;延胡索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以增强金铃子止痛之效。二药合用,一泄气分之热,一行血分之滞,使肝火得清,气机通畅,则诸痛自止。本方由气药金铃子,和血药延胡索组成,是一首寒热并用,血气相配的组方范例。本方所治诸痛,以肝郁气滞偏于热者为宜。以胁肋胀痛,舌红苔黄,脉弦或数等为辨证要点。现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肝炎及胆囊炎等,证属肝郁气滞偏热者,常可使用本方加味治疗。若诸痛属于寒性者,则非本方所宜,孕妇亦当慎用。
金铃子散(《济生方》卷三) 川楝子(去皮核,取肉一两,用巴豆七枚去壳,同炒令黄色,去巴豆)。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食前,热盐酒调服。功能理气止痛。主治七疝寒注下焦,小腹引外肾疼痛,大便多闭等。
延附汤(《济生方》卷三) 延胡索(炒,去皮)、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木香(不见火)半两。 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功能理气治血,散寒止痛。主治七疝,气滞血郁,心腹冷痛,肠鸣气走,身寒便秘等。
延胡索散(《济阴纲目》卷一) 延胡索、当归(酒浸)、赤芍(炒)、蒲黄(炒)、桂皮、乳香、没药各一钱。为细末,每服三钱,温酒空心服。功能理气活血,调经止痛。主治妇人气滞血瘀,脘腹胀痛,或经行腹痛等。

☚ 清胆行气汤   十香丸 ☛
0000426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