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金銀關子”、“銀關”。南宋理宗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賈似道印行的紙幣。因能與金、銀作價抵值,故名。《宋史·姦臣四·賈似道傳》:“復以楮作銀關,以一準十八界會之三,自製其印文如賈字狀行之,十七界廢不用。”宋·佚名《宋季三朝政要·理宗景定五年正月》:“造金銀見錢關子,以一準十八界之三,出奉宸庫珍貨收幣楮,廢十七界不用,其關子之制,上黑印如西字,中印紅三相連如目字,下兩傍各一小黑印,宛然一賈字也。”宋·吳自牧《夢粱録·都市錢會》:“至咸淳年間,賈秋壑爲相日,變法增造金銀關子,以十八界三貫準一貫關子,天下通行。”參見本類“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