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 蛇蛇(银~;锡~;花~;青~) 讹带 虵 宅 长虫 茅鳝 蛇类:蛇虺 蛇类的一种:银蛇 锡蛇 白蛇:素蛇 大蛇:蟒(蟒蛇;大蟒;白~;黑尾~)蚺(蚺蛇) 王蛇 王虺 巨蛇 髯蛇 修鳞 埋头蛇 长蛇:修蛇 传说中的大蛇:巴蛇 无毒性的蛇:无毒蛇 几种无毒蛇:锦蛇 盲蛇 游蛇 泥蛇乌梢蛇 乌风蛇 灰鼠蛇 灰背蛇翠青蛇 小头蛇 枰杆蛇 赤链蛇过树龙 有毒的蛇:毒蛇 蝮蛇:蝮(蝮虫) 蝠蛇 反鼻 反蛇 劈歴 几种有毒蛇:蕲蛇 蝰蛇 海蛇 反鼻五步蛇 眼镜蛇 金环蛇 银环蛇响尾蛇 寸白蛇 土公蛇 土虺蛇草上飞 青竹标 竹叶青 饭匙倩 传说中的毒蛇:虺(虺蛇) 蚖 双头蛇:枳首(枳首蛇) 一种青色善跳的蛇:青竹飙 传说中一种会飞的蛇:螣蛇 ☚ 爬行动物 传说中的动物 ☛ 金环蛇药名。见《广西中药志》。为眼镜蛇科动物金环蛇Bungarus fasciatus(Schneider) 除去内脏的全体。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江西等地。咸,温。入肝经。祛风,通络,止痛。治风湿麻痹,手足瘫痪、肿痛。内服浸酒。头部毒腺中含有强烈的神经性毒和心脏毒,但无溶血作用。蛇血清含假胆碱酯酶。蛇油含脂肪酸、菜油甾醇等。 金环蛇Bungarus fasciatus Schneider,爬行纲,有鳞目,眼镜蛇科。一种毒蛇。长一般1 m左右,大者可达1.8 m。头椭圆形,略大于颈部;体较粗壮,背脊明显棱起呈嵴;尾末端钝圆。背鳞平滑,15(17)~15~15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尾下鳞单行。头、颈背面黑色,有“∧”形黄纹斜达颈侧;吻部褐色;躯干和尾部有黄色和黑色相间的宽环纹围绕,黄色环纹在躯干部有20~28个,尾部有3~5个。毒牙为前沟牙,以神经毒为主。栖息于平原、山地、湿地、池边等处,多夜间活动。主要扑食其他蛇类,也食鼠、蜥蜴、蟾蜍、鱼等。6~8月产卵。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华南一带;也产于印度及东南亚。肉可食;又可与灰鼠蛇、眼镜蛇一起浸制“三蛇酒”,供药用。 
金环蛇 金环蛇 金环蛇jinhuansheBungarus fasciatus脊椎动物,爬行纲,眼镜蛇科。有毒蛇。长一般在1米左右,大者可达1.8米。头部和颈部的背面均为黑色,有“∧”形黄纹斜达颈侧;吻部褐色,整个身体有黄色与黑色相间的环纹围绕周身,黑环纹较黄环纹略宽,黄环纹在躯干部有20~28条,尾部有3~5条。栖息于平原、山地、湿地、池边等处。捕食鱼类、蜥蜴、蛇卵等。卵生,5月底产卵。我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江西均有分布,也产于印度以及东南亚一带。可入中药,肉可食用。 ☚ 眼镜王蛇 银环蛇 ☛ 金环蛇gold-banded kra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