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对静脉血压的影响
重力是指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所受到的地球引力。这里所说的重力是指血液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对血管壁所产生的静水压。平卧位身体各部位的血管大致处在与心脏相同的水平,故静水压大致相同。直立时,由于血液的重力作用,位于心脏水平以下的血管产生静水压,故足部血管的血压比卧位时高,其增高值相当于从足到心脏这一段血液柱所产生的重力(约90mmHg)。在心脏水平以上的静脉血液借助本身的重力作用加速回流,故其管内压力比卧位时低。例如,脑膜矢状窦内压可降至—10mmHg。重力对处于同一水平的动脉和静脉的作用是相同的,但它对静脉机能的影响远比动脉大。因为静脉管壁的弹力纤维和平滑肌较少,管壁薄,容量大,压力低,其充盈程度受跨壁压的影响较大。跨壁压是指血管内血液对管壁的压力与血管外组织对管壁的压力之差值。一定的跨壁压是保持血管充盈的必要条件。直立时,由于重力的作用,心脏以下的静脉压和跨壁压增大,静脉充盈,容积增大。而心脏水平以上的静脉跨壁压减小,静脉塌陷,容量减小。由于重力使心脏水平以下的静脉充血,故长时间站立会使大量血液滞留于下肢和腹腔静脉,比卧位多容纳500ml。这不仅使回心血量减少,还使组织液生成增多而引起水肿。健康人由卧位改为立位时,机体有一系列代偿功能,如反射性引起心率加快,静脉收缩,腹部和四肢的肌紧张增强等,以促进静脉回流,克服重力的影响。长期卧床或身体虚弱的人,由于代偿机能较弱,故由卧位或蹲位突然站立时,因静脉回流不足而使心输出量减少,动脉血压骤降,因而出现眼前发黑(视网膜缺血)甚至晕厥(脑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