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刑事诉讼原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刑事诉讼原则 刑事诉讼法确立的对法院、检察机关和侦查机关进行刑事诉讼活动具有法定约束效力的基本行为准则。刑事诉讼原则具有以下特征: 从历史上看,刑事诉讼原则一般都经历过从政治原则和思想准则向宪法原则和诉讼原则的演变。早在17至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家们即针对当时不公正的司法制度所存在的种种弊端,从理论上提出了司法独立、无罪推定、自由心证、审判公开等刑事诉讼原则,并以此作为推动刑事司法改革的武器。到19世纪,欧洲大陆法系各国相继进行并完成了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并在其颁布的刑事诉讼法典中确立了一系列体现新的法律价值和法学理论的刑事诉讼原则。发展到今天,这些原则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根据西方学者普遍接受的观点,大陆法系国家刑事诉讼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指导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原则,包括: 中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是由宪法、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的。宪法规定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表明了国家对刑事诉讼活动基本行为准则的确认。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有:依靠群众原则(第27条);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原则(第126、131条);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第33条);审判公开原则(第125条);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第125条);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第134条);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第135条)。以宪法的规定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从法院的审判以及检察机构的检察工作方面规定了对刑事诉讼同样适用的基本原则,如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原则;审判公开原则,等等。197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作出了更加具体、详细的规定。该法从第3条至第12条对规范公检法三机关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其内容除上述7项以外,还有下列几项: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使原则;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两审终审原则;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原则;对属于法定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被告人不予追诉原则以及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中国刑事诉讼法原则。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又增设了三个刑事诉讼原则,即检察机关依法对刑事诉讼实施法律监督原则;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定罪原则;以及刑事司法协助原则。 中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是在对中国刑事司法实践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确立的,它们反映了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特点,决定著中国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结构模式。如依靠群众原则,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以及检察机关依法实施法律监督原则等,都是通过总结刑事司法活动的历史经验而规定在法律之中的。同时,这些基本原则的确立还充分吸收和借鉴了外国刑事诉讼的立法思想和司法经验,使其经过改造更加适应中国的具体国情。如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原则,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以及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审判,不得对任何人定罪原则等,都是直接从外国有关法律中吸收而来,而其具体内容又具有中国的特点。在中国刑事诉讼活动中,这些基本原则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