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释名疏证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释名疏证补》

训诂书。8卷。清王先谦著。作者据毕沅原本, 参酌长洲吴氏所刊顾广圻校本, 成蓉镜《释名补证》、吴诩寅 《释名校议》、孙诒让 《札迻》,采摭时贤各家校语,校订诠释 《释名》。 目录前有顾广圻《释名略例》一篇。 罗列 《释名》十项例: 本字例、 叠本字例、 本字而易字例、 易字例、 叠易字例、 再易字例、转易字例、省易字例、省叠易字例、易双字例。根据这些条例, 一一考核毕沅样本, 缺误当补之处无不具晓。 附录 《续释名》、《释名补遗》共1卷, 《释名疏证补附》1卷。 《补附》系删改胡玉缙、 许克勤两家校语。 有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释名疏证补

释名疏证补

训诂学著作。八卷。清王先谦撰。王先谦(1842—1917),字益吾,晚号葵园老人。湖南长沙人。同治四年(1865)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博通群籍,先后主讲南菁、思贤、岳麓、城南诸书院。除《释名疏证补》外,曾续阮元后辑刊《续皇清经解》,继姚鼐后编《续古文辞类纂》,另撰有《尚书孔传参正》、《汉书补注》、《后汉书集释》、《荀子集解》、《庄子集解》等。擅长校雠、董理前人名著,并以此为士林所重。
《释名疏证补》为校补、订正《释名疏证》而作。《释名疏证》为清毕沅撰。毕沅祖籍镇洋,字蘅蘅,一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乾隆进士,官至湖广总督。《释名疏证》作于乾隆年间朴学大兴之时。因《释名》旧本少有流传,自《崇文总目》著录的临安府陈道人书籍铺本已无传,自明刻以下,缺讹特甚,远非该书原貌。为此毕沅首据群经注疏、史汉书注、唐宋类书、道释二藏诸书所引材料,校补原书阙误,表其异同,是正缺失,撰成《释名疏证》。其后,毕氏又辑录群书所引《释名》材料,撰成《释名补遗》及《续释名》二卷,由吴县学者江声为之审定,然后《释名》一书可读。王氏以《疏证》为主,参酌长洲吴氏所刻顾千里校本,及宝应成蓉镜《释名补证》、阳湖吴翊寅《释名校议》、瑞安孙诒让《札迻·释名校》,并采摭同时学人如湘潭王启源、叶德炯、孙楷,善化皮锡瑞,平江苏德舆,及先谦弟先慎各家校语,萃为一编,成《释名疏证补》。该书除囊括毕氏原书外,兼收《释名补证》五十八条、《札迻·释名校》三十条、《释名校议》校三十四条、议二条。上述书中凡未被采纳的,则或为与王氏已述并无二致,或为与所收他本意见相重,或为王氏认为不确。故《释名疏证补》堪称清代《释名》研究集大成之著作,亦为王氏精心校辑之作。
《释名疏证补》编排同《释名》,下分二十七篇。第一卷:释天、释地、释山、释水、释丘、释道;第二卷:释州国、释形体;第三卷:释姿容、释长幼、释亲属;第四卷:释言语、释饮食、释采帛、释首饰;第五卷:释衣服、释宫室;第六卷:释床帐、释书契、释典艺;第七卷:释用器、释乐器、释兵、释车、释船;第八卷:释疾病、释丧制。书成后,又得元和胡玉缙、海宁许克勤两家所校,芟去重复,别为《疏证补附》一卷列于后。全书体例,《释名》为正文,各家之说均以双行夹注形式注于正文之中。若王氏自己有所补充或有不同看法,则以“先谦曰”引出,如“释天”“光,晃也,晃晃然也。”下注:“毕沅曰:《说文》‘晄,明也。从日、光,光亦声。’先谦曰:本书‘释采帛’云:‘黄,晃也,晃晃然,犹日光色也,’亦与此证合。”
初刊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但流传至稀。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光绪二十二年刻本影印行世。

☚ 广雅疏证   方言疏证 ☛
释名疏证补

释名疏证补

(清)王先谦撰集。对《释名》加以校订和诠释,并荟萃较重要的《释名》校补本,集清代《释名》研究之大成。书中大字为释名原文,小字是各家对《释名》的校订和注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据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初刻本影印。大32开,476页。

☚ 释名疏证   广释名 ☛

释名疏证补

八卷。清王先谦撰。王先谦(1842—1917)字益吾,晚年号葵园老人,学者称葵园先生,湖南长沙人。同治四年(1865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江苏学政。任满引疾归,后历主南菁、思贤、岳麓、城南诸书院。清亡后,改名遁,隐居乡间。于学无所不究。校刻《清经解续编》。著《荀子集解》二十卷、《庄子集解》八卷、《汉书补注》一百卷、《后汉书集解》一百二十卷等十多种。《释名疏证补》为王氏精心校辑之作。书据毕氏原本,参酌吴刊顾校本,及成蓉镜之《补证》、吴翊寅之《校议》、孙诒让之《札迻》,并采摭同时学人如王启源、叶德炯、孙楷、皮锡瑞、苏德舆,及先谦弟先慎各家校语,萃为一编。书成,复得胡玉缙、许克勤两家校语,为芟去重复,别为《疏证补附》一卷列后。书刊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刊本附《续释名》、《释名补遗》共一卷、《疏证补附》一卷。王氏《释名疏证补序》曰:“文字之兴,声先而义后,动植之物,字多纯声,此名无可释者也。外是则孳乳繁赜,旨趣迁贸,学者缘声求义,辄举声近之字为释,取其明白易通而声义皆定,流、求,珥、贰,例启于周公;乾、健,坤、顺,说畅于孔子;仁者人也,谊者宜也,偏旁依声以起训;刑者侀也,侀者成也,展转积声以求通,此声教之大凡也。”王氏谓文字有两类,一类为名无可释者,一类为孳乳繁赜,可举声近之字为释者,此说较刘熙笼统地认为“名之于实,各有义类”之说进步多矣。能够探讨语源,与被释词声近义通者,必须是被释词之同源词,因为同源词在原始时本只一个词,后来才孳乳分化而为不同的词。所以语词文字有两类,可用声近义通为释的,只是其中之一。王氏理论见解高出前人甚多。《释名疏证补》为集成之作,诸家之说毕见,学者可参酌比较,故于研究《释名》十分方便。王氏荟萃众说之外,亦往往参以己意,其中有驳正成国之误者,如《释饮食》“脯”字条,王氏认为“脯脯无义”,斥成国以“脯”释“脯”为牵强之说。有驳正众说之误者,如《释天》“乾”字条,毕曰:“玄者以色名之也。”王氏曰:“玄取远义。”有校正今本之误者,如《释山》“山旁陇间曰涌。”王氏曰:“涌当为甬。”有列举书证者,如《释形体》“身,伸也”条,王氏举《周礼》注、《荀子》注、《说文》等为证。有诠释其义者,如《释形体》:“吻,免也。”王氏曰:“《文选·文赋》注引《苍颉篇》:吻,唇两边也。《说文》:吻从勿声。凡从勿从免之字,音近义通,故《礼·礼器》、《祭义》注云:勿勿犹勉勉也。成国以免训吻,亦取声近字。”总之,《释名疏证补》虽非尽善,但内容十分丰富,确为《释名》勘校最精、疏证最为丰赡翔实之注本。书末所附《释名疏证补附》一卷,为元和胡玉缙、海宁许克勤二家校语。所附《续释名》、《释名补遗》,为增补《释名》之作。《释名疏证补》有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长沙思贤书局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据是本影印,流布较广。

释名疏证补

释名疏证补

(清)王先谦撰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4月出版影印本。系据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初刻本影印。对《释名》加以校注和诠释。《释名》,我国古“雅书”之一。东汉刘熙撰。明郎金奎曾将其改称《逸雅》,与《尔雅》、《小尔雅》、《广雅》、《埤雅》合刻为《五雅》。8卷。辑录先秦两汉语词1502条,仿《尔雅》体例,分为释天、释地、释山、释水、释丘、释道、释州国等27篇。释词专用音训,力求以音同或音近的字解释字义,推究事物的由来,因名。本书荟萃其他比较重要的《释名》校补本的主要条文,集《释名》研究之大成。书中大字为《释名》原文,小字为各家对《释名》的校订和注释。

☚ 《小尔雅》校注   广雅疏证 ☛
释名疏证补

释名疏证补

书名。清王先谦撰集。8卷。《续释名》、《释名补遗》共1卷,《疏证补附》1卷。汉刘熙《释名》一书,旧本缺讹,经清代毕沅校订,然后可读。外此长洲吴氏所刻顾千里校本,是正亦多。王氏此书据毕沅《释名疏证》复加诠释,参酌各家,采摭众说,萃为一编,补毕书之不备,裨研究《释名》者取资方便。其书刊成于清光绪二十二年 (1896),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上海图书馆藏本影印出版。

☚ 小学韵语   尔雅论略 ☛
0000591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