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下彩 059 釉下彩高温颜色釉品种之一。制作方法是先在生坯上彩绘,然后施釉,再放入窑中高温烧成。因彩色花纹在釉下,永不脱落,故称“釉下彩”。早在唐朝长沙窑开始生产釉下彩时,最常见的是青釉褐绿色彩绘器物。宋代北方磁州窑、南方吉州窑烧制出白地黑花、白地赭褐色花纹的瓷器。元代釉下彩工艺技巧达到新水平,景德镇窑烧制出的青花、釉里红瓷异常精美。青花瓷在明清两代已成为瓷器生产的主流。现在湖南醴陵生产的釉下彩瓷具有独特风格。 ☚ 釉上彩 釉里红 ☛ 釉下彩 釉下彩瓷器彩绘装饰工艺的一大类型。其特点是在素坯或素烧坯上进行彩绘装饰,然后再施釉复盖,入窑经高温1250~1400℃烧成,釉熔后透明,显现出釉层下的装饰纹样。由于烧成温度高,色彩不及釉上彩丰富和鲜艳,但纹饰在釉下,呈色柔和含蓄,表面光滑平整,不容易磨损。釉下彩有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等。如果在已施釉的坯上用釉下彩颜描绘纹饰,再复盖上釉烧成,彩饰在釉中,也叫釉中彩。 ☚ 釉上彩 刻划花 ☛ 釉下彩在釉下进行彩绘。即在瓷器的胎体上彩绘后再罩上一层无色透明的玻璃质釉,在高温下与瓷器一次性烧成。色彩光润柔和。由于彩在釉下,不易磨损变色。但耐受高温的色料品种不多,故釉下彩的种类较单调。三国东吴时期已出现釉下褐彩,唐代长沙窑有了釉下褐、绿两彩,宋元以后出现了更多的新品种,如青花、釉里红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