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气 九气道教中指先天九气,《太清玉册》曰:“先天九气者:始气生混混气苍;混气生洞洞气赤;洞气生皓皓气青;元气生旻旻气绿;旻气生景景气黄;景气生遁遁气白;玄气生融融气紫;融气生炎炎气碧;炎气生演演气黑”。在内丹修炼术中指三丹田气,《黄庭内景经·上清章》:“九气映明出霄间。”亦指三丹田、三元、三洞房合为九气,《大洞经》曰:“三丹田及三元、三洞房合为九宫,九魄变为九气,化为九神也。”北周庾信《庾子山集》中《道士步虚词》曰:“中和炼九气,甲子谢三元。” ☚ 绛芝 九神 ☛ 九气指引起气机紊乱的九种致病因素。《素问·举痛论》: “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其中炅即暑热,劳指过劳。九气着重说明七情过激引致气机紊乱的病机。 九气影响人体的九种因素。即:怒、喜、悲、恐、惊、思、寒、炅(jiong炯,意热)、劳。前人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至今仍为临床诊疗疾病的依据。见《素问·举痛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