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醉花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醉花阴

醉花阴

词牌名。双调五十二字, 上下阕各三仄韵。又曲牌名。北曲入黄钟宫,共八句,前五句与词牌上阕相近。一般用为黄钟套曲第一曲。参见“常用词谱”类。

☚ 惜分飞   浪淘沙 ☛

醉花阴

醉花阴

☚ 少年游   浪淘沙 ☛
醉花阴

醉花阴古体

侯克中 散套



全曲五句:7,6。5,4,5
其二 近体 前人

全曲七句:7,6。5,4,5。5,7。近体前五句同古体,曲末多二句,系从次牌〔喜迁莺〕首移前。〔醉花阴〕与〔喜迁莺〕例须连用,〔喜迁莺〕移前二句,但两曲总句数仍不变。元曲早期用古体,后期及明人习用近体。侯克中此套首牌及次牌原为古体,明刊《盛世新声》、《词林摘艳》、《雍熙乐府》均改从近体。他如元刊本《气英布》、《魔合罗》均古体,而《元曲选》本即改为近体。侯曲近体第六句“困腾腾瘦了身形”为五字句,“腾”字应仄;因侯曲〔喜迁莺〕首句古体原为三字句,“腾”字平声,明本用近体,添“瘦了身形”改为五字句,而原“困腾腾”未改,以致平仄失调。《雍熙乐府》本另作“对景谩伤情”五字句,则调谐矣。
套数首牌。古体同词牌。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杨妃出浴》“腻水流清涨新绿”套用幺篇,系沿用词体,北曲只用词体前篇,无用幺篇者。〔醉花阴〕后不连用〔喜迁莺〕时只用古体。南北合套则须近体。幺篇,即后篇;“后”繁体作“後”,“幺”为“後”字省写,说见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幺”又作“么”。幺篇可简称幺或么。
☚ 黄钟宫   喜迁莺 ☛
醉花阴

醉花阴

见宋毛滂《东堂词》。《词律》卷七列李清照一体。《词谱》卷九列毛滂一体(檀板一声莺起速),双调,五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三仄韵。下片第二句或作上一下四句法。又换头句第四字宜用韵,即张炎《乐府指迷》所谓“藏短韵于句内”者。又清陶梁辑《词综补遗》收宋米友仁“一阳来复群阴往”一首,题《醉春风》,与此调悉同。

☚ 醉红妆   醉花间 ☛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此调是李清照南渡以前的作品,各本题为“重阳”或“九日”,写的是在一个重阳节思念在外未归的丈夫的情绪,但未直接挑明,却通过镇日无聊到午夜梦回的细腻感受间接流露出来,词中那种甜蜜的相思渴望,只能属于婚后未久的小夫妻。老夫老妻决不如此。
 据《东京梦华录》,九月重阳都下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都人多出郊外登高。而此词中的女主人公却躲在家里品味冷清无聊,一点也没有郊游的兴致。重阳本值秋高气爽,要晴朗的天气最宜登高,可偏偏天气转阴,“薄雾浓云”,这就增添了人的烦恼,感到日长难消——“愁永昼”就是这个意思。下句更具体说明是怎样地日长难消,在兽形香炉里,瑞脑香慢慢地燃着,一点一点地,描状着不耐烦的心情。“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原为睡觉最舒服的时候,可是午夜梦回,却“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试对照一下往日的“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采桑子》)便知如今“玉枕纱厨(帐),半夜凉初透是何滋味了。所以前面垫上一句“佳节又重阳”,是耐人寻味的,她在强调节日相同时,着眼的都是情境的不同。
 换头掉转补叙日间赏菊饮酒的情事,最见笔致腾挪变化:“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里用了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诗意。陶诗在唐宋为人所共仰,而李清照夫妇名堂为“归来”,室为“易安”,可见倾心,故能信手拈来。“有暗香盈袖”又暗用了古诗十九首的“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的字面和含意,相思之情已溢言表。末三句更以呼告唱叹作结:“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用“莫道”提唱以推进诗意,在唐人七绝中是常用的一法,施之小令,尤见精采。词人通过自我形象的观照来表情,远胜情感的直抒,传神只在一“瘦”字。而用来设喻的喻体也很新奇,便是所谓花中隐逸者的黄花,它是清高孤洁的象征,“瘦”字能摄其神,而同样的草木拟人的“人与绿杨俱瘦”(秦观)就要略逊一筹。这三句的微妙处,还在于它不仅活灵活现表现了一个纯情少妇的顾影自怜,而且通过妙喻拟人,流露出了几分自爱、自赏和自我抚慰的神情,以及一种淡淡的自嘲。情味是相当复杂的。
 这样的笔墨,即在妙手,也只能偶得。元人伊世珍《嫏嬛记》载,作者将此词寄与其夫赵明诚,明诚废寝忘食另写了五十篇和词,将清照的这首掺杂在内,请友人陆德夫指正,陆再三把玩最后说只三句绝佳,便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无论事实真相如何,这传闻给人的感觉却是很可信的。

古诗《醉花阴》赏析解读 - 言情赠友诗 - 可可诗词网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李清照的词作中前期抒写闺情的名篇之一。这首词没提一字离别之情和相思之苦,而通过白日香料的浓烟在室中的萦绕,黄昏之后主人公在菊园的把盏独饮和半夜透凉的玉枕纱帐的现象的描写,使主人公整日的孤苦冷寂之情跃然纸上,对爱人的深切思念也就不言而喻了。词的前两句用 “薄雾浓云”四字。描写出了燃烧在铜兽形状的香炉中的香料吐出的烟雾。香料的烟雾按说不应像雾和浓云那样的浓密和凝重,只会是淡淡的飘拂,但主人公沉重的心情却使它在自己的眼中如同雾和浓云一样的压抑了,反映出了主人公心绪的愁闷。这两句是说整个白天是在香料燃烧形成的烟雾之中度过的,与别人或自己往日在秋高气爽的重阳佳节里合家欢聚、远出郊游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在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中,描写自己沉醉于大自然之中富有情趣的词作不少,如 《如梦令》 :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而这首词,一开始就用 “薄雾浓云”四字的描写,为全词定下了灰色的调子。接下来 “佳节”三句,首先点出了重阳这个喜庆的日子,自己的家里却没有一点欢乐的气氛,就连床上的瓷枕和纱帐都在半夜透凉。白天是在愁苦之中度过的,到晚上更是难以入睡。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这种寂寞离愁正是夫妻分别所致。
 词的下片 “东篱”两句,描写了黄昏后主人公在菊园把盏独饮的情景。东篱,菊园的代称,语出陶渊明 《饮酒》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农历九月九日,正是金秋赏菊的时节,主人公独自一人在园中饮酒,面对着五彩缤纷的美菊,鼻吸着阵阵菊香,一定会勾起自己对和丈夫在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的回味,回想自己现在孑然一身,一定会有不少感慨。果然,紧接着,发出了流传千古的名言警句: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花香,应该是用鼻子闻出来的,但作者却没有这样写,而是写了 “暗香盈袖”,把花香装进了袖子,可谓别出心裁,不落俗套。提到结尾三句,人们必定会提起词史上的一则佳话。据元伊世珍 《嫏嬛记》卷中: “易安以重阳 《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 ‘只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答曰: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政 (正) 易安作也。”这三句实际上是对前面的描述总结后所发的感慨。首句连用了两个否定词 “莫”和 “不”,强调了销魂,接下来用了一个西风卷帘的倒文,制造了一种悲凉的气氛,紧接着最后一句 “人比黄花瘦”惊人而出。“人比黄花瘦”一句是词的精髓,而“瘦”又是精髓中的精髓。词中的描写,突出了一个寂寞之情,而寂寞又是因为离愁所致,瘦,又是离愁的结果,是离愁的表现,把离愁具体、形象化了。此时,一个闺中少妇思念夫婿衣带渐宽、面容憔悴的形象活脱脱地树立在了人们的面前。用瘦来形容植物,一般很少用,宋无名氏有 “人与绿杨俱瘦”句,作者另有 “绿肥红瘦”句,都具有新意。

古代爱情诗词《》醉花阴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草堂诗余》等题作“重阳”,《花庵词选》等题作“九月”,《汇选历代名贤词府全集》则题作“重九”。关于这首词,相传也有一段佳话。《琅嬛记》卷中引《外传》云:“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不如;赶不上),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政(正)易安作也。”这个故事虽未必可靠,但却说明这首词确有它鲜明的艺术特点,特别是“莫道”三句,更非他人所能混同者。这首词,表面上是写词人深秋时节的孤独寂寞之感,实际上,它所表现的,是词人在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上片先从词人一天的生活感受——永昼难挨和凉夜难寐——写起。“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写永昼难挨,于环境和气氛的描写中,表现了词人的孤独寂寞之感。“薄雾浓云”,极言从早到晚,天气都未放晴。这种阴晦天气最易使人烦闷,何况词人又是独守空闺呢。“愁永昼”三字,正反映出词人的愁苦难挨。“瑞脑”句承上,转写室内情景。既然天色长阴,不宜出去,也只是闷在屋里,眼巴巴地瞅着瑞脑香在香炉里慢慢地燃完。从这一句,更见词人的寂寞、无聊。“佳节又重阳”句,明点节令。古人对重阳节是很重视的。相传在这一天,亲朋相携,登高饮酒,头上还插戴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借以“辟除恶气而御初寒”(《风土记》)。王维在他的少年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曾经这样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当时王维正羁旅在外,恰值重阳佳节,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重阳诗。如今也值重阳佳节,独处闺中的词人,能不更加怀念“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丈夫吗?“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李颀《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词人感到“永昼”难挨,正是因为她在惦记着、思念着离家远出的丈夫。但词人偏不明写对丈夫的惦记和思念,却从自己在重阳日的孤独冷清之感着墨。“佳节又重阳”一句是全词的一个关键句,词人对丈夫的脉脉相思,全从此一句暗示出来。她为什么感到昼愁夜凉,为什么触物情伤,其答案就全在“重阳佳节”四字之中。重阳是团聚之节,团聚之节偏偏不团聚,于是孤单寂寞之感油然而生。一个“又”字,境界全出。盖昔日夫妻团聚,而今独自,则构成今昔对比;昔日即已分离,而今仍旧分离,则又有加一倍的作用。“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两句从夜间情景落笔,写尽词人孤眠独寝滋味。试想,词人和丈夫欢聚在家时,是何等情景!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语》)如今,玉枕无殊,纱厨依旧,而枕在玉枕、睡在纱厨中的却只有自己,这该是多么难堪! “半夜凉初透”,真实地刻画出词人孤眠独寝的凄苦之感。“凉”字,不只是天气凉、纱厨凉和枕簟凉,主要是写词人心头凉。因为心头凉,睡不安稳,半夜就醒了。此句正可与李煜的“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句对看,都是借身边情事来写自己的生活感受。但词人这句比李煜句更为含蓄蕴藉。——李煜句到底说出了“不耐”二字,而词人这句的含意,则须玩而觉味,思而后得。
 上片极言昼愁夜苦,下片转从赏心乐事来着笔,通过黄昏时候菊畔饮酒的情事,进一步揭示由于夫妻长离久别给词人带来的愁苦。“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换头两句一扫上片的愁情恨事,好象词人在回味节日的欢乐。其实,不。为什么?重阳佳节,把酒赏菊,固是士大夫阶级的一种雅兴,嗜菊如命的陶渊明自不必说,那位“风流天下闻”的孟夫子——孟浩然,不也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的兴致吗? 词人作为一位喜饮善赋、热爱自然和生活的青年贵妇,自然也不乏这种情趣;然而,一则因为丈夫远出在外,二则因为“薄雾浓云”,天气阴晦,所以词人在屋里对香闷坐了一天,一直挨到傍晚,才强打精神来到菊圃,喝了那么“三杯两盏淡酒”。一方面应景,另一方面,也聊且宽解一下自己的愁怀。“东篱把酒黄昏后”句的感情背景,大概就是如此吧。这里,词人对“东篱把酒”的情事,并未作具体的描述,只用了一句就概括出来:“有暗香盈袖。”虽说很概括,但十分生动,含蕴也很丰富。可以想见,词人一边喝酒,一边赏菊,说不定还拣姿致美丽漂亮的折它只株呢,所以染得满身菊花的香气。虽说如此,可到底无甚意趣,反而弥增自己的烦恼。为什么? “馨香盈杯袖,路远莫致之。”(《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离家在外的至爱亲人啊! 这就很自然地引出结拍三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上和“东篱”两句相照应,并和起句“薄雾浓云愁永昼”的“愁”字遥相绾合,直接抒写了词人的凄苦心情,集中而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不要说此情此景不伤人啊! 当西风把帘子吹起的时候,你看,篱畔的菊花正茂,而我自己却(因思念丈夫)憔悴多了。这三句先以“莫道”二字呼起,与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和“贺梅子”贺铸“试问闲愁都几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者,李煜、贺铸句皆以设问语气出之,而词人则以表示否定的直陈语气出之,更加强了全句的抒情效果。“帘卷西风”,又突入景语,宕开一笔,让西风掀起帘子,除去屋内人与帘外菊间的隔阂,为结句作了必要的衬垫,也加重了全词的感伤色彩。最后以“人比黄花瘦”这一古今同赏的精警之句,振起全篇,醒明题旨,全词也就在这个亦情亦景、耐人寻味的煞尾镜头上结束了。前人对这首词的结句称扬备至,沈祥龙说:“言情贵蕴藉,勿浸而淫亵。……黄花比瘦,言情之善者也。” (《论词随笔》)词人不直言相思之苦,只把相思之苦的后果轻轻拈置于此,确实含蓄有味。但是,它的成功,不止于此。在我们看来,还在于即景取譬,比喻新颖而俊雅,形象鲜明而生动,并赋予了全词以强烈而浓重的抒情色彩,使客观景物和人物感情完美而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另外,从结句的炼字来说,历来也多有美评,沈祥龙说:“词之用字,务在精择,腐者、哑者、笨者、弱者、粗俗者、生硬者、词中所未经见者,皆不可用,而叶韵字尤宜留意。古人名句,末字必清隽响亮,如‘人比黄花瘦’之‘瘦’字”(《论词随笔》)即是。沈氏的炼字标准,未必完全允当(如说“词中所未经见者”不可用,就不妥),说“瘦”字好就好在“清隽响亮”,也不全面;但他毕竟是看到这个字用得好。我们认为,炼字的标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看能否准确、鲜明、生动地表情达意,能,就好。象词人的另两个“瘦”字,即“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瘦”和“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的“瘦”,或即景会心,或妙手偶得,也都用得很好,自然真切,新丽传神。
 这首词,以轻婉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个以词人自己为抒情主人公的多愁善感的青年贵妇形象,真实而生动地展示出词人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心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词人毫不掩饰自己在丈夫离家远出后的愁苦心情,也毫不掩饰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这在她所处的那个时代,实在是难能可贵的,虽然词中所流露出来的情绪是感伤的。许宝善谓此词“幽细凄清,声情双绝。”(《自怡轩词选》卷二)陈世焜辑《云韶集》卷十更谓此词“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转引自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

《醉花阴》注释和全文翻译 - 可可诗词网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永昼:漫长的白天。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金兽:兽形的铜香炉。纱厨:纱帐。东篱:泛指采菊之地,取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句。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大意】薄雾弥漫,云层浓密,烦恼白天太长,香料在金兽炉中慢慢烧完。又到重阳这一美好的节日,洁白的瓷枕,轻柔的纱帐,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不要说心里没有忧愁啊,西风吹拂珠帘卷起,帘内人的身影比菊花还要消瘦。

字数:318

李支舜 编著.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109页.

醉花阴 - 原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初中古诗文 - 可可诗词网

醉花阴

【题 解】

这是北宋时著名的重阳节词,在古代选本中,还附有“重阳”、“九日”副题,是词人与赵明诚婚后两年,受朝廷党争牵连,回山东原籍所作。它抒写了一位多才敏感的少妇在重阳佳节,对远方丈夫刻骨铭心又委婉动人的相思之情。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这首词以重阳节为背景,喻佳节思亲之意,刻画了一个日夜想念丈夫、愁情满怀的少妇形象,表达了无限的相思之情。

本词最大的特点就是情景交融。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注入了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将客观环境和内在情绪交织在一起,从而写出抒情女主人公多愁善感的性格。词的上阕写闺中景:白日,香烟萦绕,喻愁思;半夜,玉枕寒凉,示独处。“薄”、“浓”、“愁”、“凉”等字眼勾画出了环境的悲凉愁苦,为下文的抒情打下了基础。下阕借黄昏把酒赏菊,倾吐出夫妻离别的无限愁绪。“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三句是全篇的精华所在,创造出一种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意境,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关于结尾三句,元朝伊世珍《琅環记》传说,李清照把这首《醉花阴》寄给丈夫赵明诚,赵明诚自愧不如,叹赏之余想与她比个高低,就废寝忘食地用三天三夜写了50首词,混杂着交给朋友陆德夫看,陆德夫反复琢磨后,说:“只三句绝佳。”结果是李清照写的最后三句。所谓绝佳,就佳在它以秋日的菊花喻人消瘦,暗示出相思之苦,这“人、花比瘦”的奇喻,使人的情感体验、生命体验与天地灵气相通了。


古典文学作品《醉花阴》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 可可诗词网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3〕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4〕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5〕
 
 〔1〕宋人《花庵词选》标题作《九日》。九日,即旧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佳节思亲,作者填此词,寄给在外地的丈夫。本篇也是易安早期少妇时代作品的代表作。《醉花阴》词调,北宋时创制,双调,五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第三句平脚不入韵,其余各句用仄韵。
 〔2〕永昼:漫长的白天。瑞脑:又称龙脑,一种香料,或谓即冰片。消金兽:谓香料在兽形铜香炉中燃烧散发香气。
 〔3〕玉枕:磁枕。一作宝枕。纱厨:纱帐。
 〔4〕东篱:指种菊处,典见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重阳赏菊,是古代习俗。暗香:幽香。
 〔5〕消魂:形容极为感伤,几乎达到魂魄离开躯体的程度。黄花:菊花。
 
 深闺独居,不胜寂寞,重阳佳节,愈增相思。上片写永昼凉夜的孤寂,下片写重阳独酌,更觉伤心。词中未用一字描写人物的容貌、服饰,而一个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少妇的形象跃然纸上;词中也无一句直接倾诉相思,而其孤独苦闷和相思之情于全篇处处都在。作者运用一些具有暗示性的意象,不在描形,而在意会,故情致更深。结语三句,古今传为名句,妙处在于取喻新颖传神,不落俗套;言情含蓄蕴藉,藏而不露。而且即景设喻,极其自然,黄花的清瘦、幽雅和高洁的风神,也正与作者的精神性格相通,这个比喻形象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密切。
醉花阴

醉花阴

词牌名。又名九月。双调。宋毛滂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劝君对客杯须覆”句,取以为名。始见于毛滂《东堂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8句52字。上下片第一、二、四句押韵。均用仄声韵。上下片第二句,用上二下三或上一下四句法。上下片结句为九字句,用上四下五句法,宜文气贯通。常用格体为:
平仄仄平平仄仄(韵),平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逗)平灭平平仄(韵)。
仄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平平(逗)仄平平仄(韵)。

☚ 南歌子   浪淘沙 ☛

醉花阴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此词写思妇离愁,感情深挚凝重。词人以萧瑟秋气写凄冷心境,以佳节寂寞衬销魂之愁,至煞拍“人比黄花瘦”,高潮突起,声情双绝。把佳人与黄花相比,境况相类,物我交融,创意奇美,堪称绝唱。
☚ 一剪梅   武陵春 ☛
醉花阴

醉花阴

词牌名。又名 《九日》。双调。宋·毛滂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劝君对客杯须覆”句,取以为名。始见于毛滂《东堂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八句五十二字。上下片第一、二、四句押韵。均用仄声韵。上下片第二句用上二下三或上一下四句法。上下片结句为九字句,用上四下五句法,宜文气贯通。常用格体为:
(仄)仄(平)平平仄仄 (韵),(仄)仄平平仄 (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逗)(仄)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韵),(仄)仄平平仄 (韵)。(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逗)(平)仄平平仄(韵)。

☚ 西江月   浪淘沙 ☛

醉花阴

醉花阴

曲牌名。属北曲黄钟宫。有古体和近体两种。据清·周祥钰《九宫大成谱》,古体之字数定格及韵式作七、七、五、四、五(五句); 近体之字数定格及韵式作七、七、五、四、六、三、三、七(八句)。用于套曲内,并常常用作黄钟套曲的第一曲,其后多接〔喜迁莺〕。《九宫大成谱》:“ (近体) 末三句即下曲 〔喜迁莺〕 古格之首三句。盖因 〔喜迁莺〕 紧接〔醉花阴〕,故有误连下文作一阕。讹传既久,即元人亦以八句者为正格。”可见元人已以近体为正格。该曲以海笛或笛伴唱。

☚ 人月圆   喜迁莺 ☛
0000250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