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天水皮影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天水皮影戏 天水皮影戏传统戏剧。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麦积、秦安、甘谷 3 县区。皮影戏道具简单,演员三五人不等,出外演出时,由一条毛驴驮着道具即可。皮影戏大小村庄都能演,特别是演不起“大戏”的那些小村庄,都演皮影戏,因而皮影戏又称“小戏”“家庭戏”“炕头戏”。小村庄祭祀神灵,唱庙戏,非皮影戏莫属。天水皮影戏形成于秦,鼎盛于清末民国初。皮影因其材料多用牛皮制作,故民间称其为“牛皮灯影子”。皮影的雕刻技法为“先刻头帽后刻脸,再刻眉眼鼻子尖,服装发须一身全,最后整装把身安,刻成以后再上色,整个制作就算完”。表演时在台前绑一三尺左右的白布或纱布,用灯光照射牛皮雕刻成的人物剪影,表演以秦腔为主的戏剧。皮影戏以“纸亮”(又叫影窗)为舞台,影人影件透过灯光显影于纸亮,供人观赏。乐器一般有板胡、二胡、三弦、渔鼓、简板、笛子、铜锣、唢呐、皮鼓、干鼓、甩子、钹等。主演(俗称坐前台)端坐前台,操持影人(俗称捉线子),剧中各类主要角色的演唱皆由前台承担。秦安皮影戏的音乐高亢激昂,婉转流畅,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戏剧每演到高潮或动情处,根据固定唱法,主唱领起,全体和声,一腔三折,一唱三叹,气氛浓烈,娓娓动听。秦安的皮影造型古朴,雕刻精美,造型以戏剧人物为主体,同时兼以布景的陈设,人物的头、身、四肢皆以“动感”取胜。生丑净旦,各有千秋,栩栩如生。神仙鬼怪,殿堂楼阁,车马云轿,花草树木等等,形象逼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秦安境内就有 23 个皮影戏班在各乡镇轮流演出,到 1989 年,全县有皮影戏班 34 个,演出人员 300余人。演技较好、影响较大的是兴丰乡高湾村的皮影戏班,1988 年高湾村的皮影班参加了电视剧《麦积烟雨》的拍摄。 ☚ 武山翻子拳 武山秧歌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