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仁汤❶《圣济总录》卷三十二方。酸枣仁 (微炒) 二两,人参一两,石膏、桂心、知母、炙甘草各半两,赤茯苓 (去黑皮) 七钱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去滓温服。治发汗后,不得眠睡; 或虚劳烦扰,气奔胸中不得眠。 ❷《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六方。酸枣仁、远志、黄芪、莲肉、人参、当归、茯苓、茯神、陈皮、甘草、姜、枣。水煎服。治肝胆不足而善恐。若心经有热,加黄连、生地黄、麦门冬、木通。 ❸即酸枣汤第一方,见酸枣汤条。 酸枣仁汤 《金匮要略》卷上【组方药物】 酸枣仁18克 甘草3克 知母6克 茯苓6克 芎6克 【制剂用法】 上药5味,用水1.6升,先煮酸枣仁,煎至1.2升,再入诸药,煮取600毫升,分温3服。 【主要功效】 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适应病证】 虚劳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脉弦或细数。 【临床验证】 1.神经衰弱:以本方治疗391例,主症失眠、忧郁、烦躁。病程数月至20余年,多数久服过镇静催眠之品效不佳。经用本方后,有效率达99%(《中西医结合杂志》1982,2:97等)。2.妄想型精神分裂症、肝豆状核变性精神障碍等均有治验报告。 【方义分析】 此为仲景养血安神名方。所治失眠,乃由肝血不足,阴虚内热所致。方中酸枣仁补肝益血,养心宁神,为主药;肝血不足,其条达之性不遂,故以川芎疏达肝气,为辅药;知母清热养阴以除烦,茯苓宁心神而健脾,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全方配伍,共奏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功。故可用于肝血不足,心神失养,虚烦不眠之症。 【实验研究】 镇静催眠:动物实验(小鼠抖笼法)证明,本方水煎剂灌胃,具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能抑制过度亢进和兴奋的神经细胞,使长期处在紧张中或紊乱状态下的皮质细胞获得充分的休息和调节,从而使兴奋和抑制过程恢复平衡(《辽宁中医学院学报》创刊号:47。《山东医刊》1965,9:27)。
酸枣仁汤 《圣济总录》卷三十二【组方药物】 酸枣仁(微炒)60克 人参30克 石膏(碎)15克 赤茯苓(去黑皮)22.5克 桂(去粗皮)15克 知母(切,焙) 甘草(炙)各15克 【制剂用法】 上药7味,粗捣筛。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 【适应病证】 发汗后,不得眠睡;或虚劳烦扰,气奔胸中不得眠。 酸枣仁汤 酸枣仁汤出自《金匮要略》,由酸枣仁10克甘草3克知母10克茯苓10克川芎5克组成。水煎服、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功,主治虚劳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脉弦细者。年老之人,阴血渐衰,每多见失眠之征,宜于此方主之。原方先煮枣仁,后纳诸药,可作参考。今多同煎。 ☚ 参附汤 玉屏风散 ☛ 酸枣仁汤suān zǎo rén tāng方剂名。 ❶《本草纲目》木部第36卷酸枣(2)。 【方源】《图经》。 【组成、用法】用酸枣仁二升,茯苓、白术、人参、甘草各二两,生姜六两,水八升,煮三升,分服。 【功用主治】振悸不眠。 ❷《本草纲目》木部第36卷酸枣。 【方源】《图经本草》。 【组成、用法】用酸枣仁二升,蝭母、干姜、茯苓、芎䓖各二两,甘草(炙)一两,以水一升,先煮枣仁,减三升,乃同煎取三升,分服。 【功用主治】虚烦不眠。 酸枣仁汤suānzǎoréntāng即酸枣汤。详该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