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唐诗篇名。七绝。柳宗元作。见《柳宗元集》卷四二。在柳州时作,为酬答友人曹侍御经过象县时的赠诗而写:“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象县,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前两句扣诗题中的“曹侍御过象县见寄”,后两句切诗题中的“酬”,抒发诗人虽知友人经过近地而不能前去晤面的惆怅之情,流露出对贬谪受拘牵生活的不满。通篇运用比兴寄托手法,显得含蓄隽永,馀意不尽。沈德潜认为此诗“词特微婉”(《唐诗别裁》卷二○),并评之为七绝中“压卷”之作(《说诗晬语》卷上)。宋叶梦得词作《贺新郎》中“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蘋花寄取”句,明显受有该诗后两句的影响。 ☚ 致酒行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柳宗元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此诗作于柳州,为柳宗元得旧友曹侍御从象县(今广西象州)寄来的诗后的答诗。破额山当是象县附近柳江旁边的一座山,碧玉流指柳江春水。骚人本指屈宋等楚辞作家,此作为志行芳洁的文人雅称,即指曹侍御。木兰(一种香木)舟为船之美称,用来作为对骚人形象的一种补充描写。这两句是想象曹侍御经过象县的情景,赞美之意亦寓其中。 后二句扣题面酬见寄。潇、湘本是二水,在零陵(永州)合流称潇湘,但与象县相距尚远,故有人认为此诗当是在永州时所作。按此二句系化用梁柳浑《江南曲》前四句(“汀洲采白萍,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意,所谓“无限潇湘意”也就是无限思念故人之意。末句翻出新意,谓不但相见不自由,即欲采萍花相赠,也不自由。口语直说就是:真对不起,收到了曹兄你写来的诗,可是身不由己,不能到象县见你。以致歉语气向朋友表达思念之情,许多难言处尽在不言中,故尤觉楚楚动人。 沈德潜谓“言外有欲以忠心献之于君而未由意,与《上萧翰林书》同意,而词特微婉。”可备一说。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破额山前碧玉流②,骚人遥驻木兰舟③。 春风无限潇湘意, 欲采蘋花不自由④。 这首小诗是作者任柳州刺史时写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的同时,“八司马”的幸存者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也被分发到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等边远的州郡。这标志着朝廷中保守势力对“永贞革新”的参与者的迫害还在继续中。“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 《别舍弟宗一 》) 的遭遇。使作者“宦情羁思共凄凄”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 。他怀念边州旧友,但“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 ,他们星散在百粤文身之地,音书滞阻; 他眷恋京华亲故,但“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无“化身千亿”的法术,归思难已。凄黯愁绝之际,他意外地得到由象县寄来的一纸诗柬,写诗的人竟是一位京朝旧友。这位姓曹的故人现任监察御史,正驻舟离柳州城只有几十里的破额山前,真令人喜出望外。于是写这首小诗作答。诗的第一句说: 破额山前,江水宛如碧玉,风景幽美。诗人用“碧玉流”这一意象,不仅准确地表现了白石水的色调和质感,把微波不兴、一平如镜的江面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且包含着对曹侍御人品的赞许。唐朝惯例,担任侍御史预示着官位不久即要高升。这位正仕途得意的曹侍御,出使途中能向被执政者视为“危险分子”的旧友柳宗元表示慰问,可见是位耿介可信的人。诗人把形容人操行洁白的“冰清玉洁”和形容友情深厚的“源远流长”等在我之情,与碧绿的江水这一在外之境相结合,创造出“碧玉流”这一奇妙的意象,从而使江水焕发出无穷光彩。第二句说曹侍御这位高雅的诗人远远泊舟象县。“木兰舟”即楚辞中的“桂櫂兰枻”,是修辞上的夸饰,意在同 “骚人”的身份相配,不一定实物如此。“木兰舟”与上句“碧玉流”相应,烘托了曹侍御人品的高洁。句中 “遥”字,带有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因为象县距柳州城只有几十里,并不遥远; 但友人却因种种限制,无由会面,真格是“咫尺千里”,令人遗憾。两位朋友间有什么障碍呢? 当然不是有形的柳州的山和水,而是政治上诸多不便明言的隐忧。 “春风无限潇湘意”是全诗最着力之句,的确让读者感到“无限意”,但由于诗意是借“春风”、“潇湘”这些形象表达的,这“意”的确切内涵却不是一览无余。比较容易把握的是,它正面点出“见寄”、“春风”喻指曹侍御给自己的诗。“潇湘意”指诗的内容、感情。意思说: 读了曹侍御寄来的诗,使人恍如置身于潇湘两岸,春风浩荡,芳草新鲜,一种高尚优美的境界,令人挹取不尽 (也可能来诗中描写了潇湘美景,所以作者借以指代全诗) 。更重要的是,结句中的 “欲采蘋花”正如前人所指出的是由南朝柳恽 《江南曲》演化而来。《江南曲》全诗是: “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由此可见,这“无限意”还包含着诗人怀念故人之意。从结构看,“春风无限潇湘意”作为绝句的第三句,又妙在似承似转,亦承亦转,也就是说,它既承指前两句曹侍御过象县,点出 “骚人”寄诗中所表达的怀念作者之情,又表现了作者怀念“骚人”之情,从而使全诗自然地过渡到结句。当春风吹遍潇湘两岸之际,朋友们能够于此相见,该有多好! 然而却办不到。无限相思而不能相见,就想到采蘋花以赠故人。然而,就是欲采蘋花相赠,也没有自由啊! 这首诗语言既平易自然又锤炼精工,丰厚的内涵以浅易的词语出之,读来新颖、亲切、有味。比兴并用,虚实相生,能唤起读者许多联想。如结句,“欲采蘋花相赠,尚牵制不能自由,何以为情平? 言外有欲以忠心献之于君而无由意,与 《上萧翰林书》 同意。而词特微婉。” (沈德潜 《唐诗别裁集》 )沈氏所说的 “欲以忠心献之于君”,即柳宗元在 《与萧翰林俛书》 及同时所作其他诗文中所一再表露过的 “归田赋诗,增圣唐大雅之什,不虚为太平之民”的意思。揆以情理,柳宗元向这位曹侍御作这种表白是十分自然的。断然说根本没有这样的意思,并不符合作者当时的意念。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柳宗元 破额山前碧玉流①,骚人遥驻木兰舟②。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③。 【解题】 此诗作于元和十年(815)至十四年间,时柳宗元为柳州刺史。曹侍御:名不详,侍御:官名,即殿中侍御史或监察御史。象县:在今广西柳州东北,鹿寨县西南,非今之象州。见寄:寄给我的诗。曹侍御经过象县寄诗给柳宗元,柳宗元作此诗酬答。诗中前二句写象县和柳江景色,表示旧友至此;后二句写得友赠诗后的情意,表达对不自由的贬谪生活不满。全诗语言简练,含意深刻。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评此诗为七绝“压卷”之作。此诗对后代影响很大,宋叶梦得《贺新郎》“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蘋花寄取”,即化用此诗后二句。 【注释】 ①破额山:当是象县沿柳江一带的山,故址不详。碧玉:绿水的美称。②此句意谓曹侍御在远处江边停泊小舟,写诗寄赠自己。骚人:善于写诗的人,此处指曹侍御。遥驻:在远处停泊。木兰舟:用好木料木兰制的船。③二句化用梁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意谓我因感春风而有无限潇湘之意,很想到潇湘采蘋花赠送你,可是却没有自由。潇湘:湖南境内两条水名,至零陵两水合流。蘋(pin)花:水生植物,春天开白花,可供玩赏。古人有采花赠人以表深情的习俗。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释】 1.酬:酬答,回赠。曹侍御:诗人的一位官侍御史的曹姓朋友。象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见寄:接到对方寄赠的诗文书信的尊称。 2.破额:在今湖北省黄梅县西,系曹侍御行程始发地。碧玉流:喻水流清翠似碧玉。骚人:因屈原曾作《离骚》,故以称诗人,此指曹侍御。遥驻:指曹侍御舣舟象县边柳江。 3.潇湘意:南朝柳恽《江南曲》:“汀州采白萍,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诗人用此典表达思念故旧之情。不自由:谓官职拘羁,欲采萍花相赠,以致思念之意却无法实现。 【译】 破额山前, 碧玉色的江水在奔流, 路遥遥啊你经象县 停下那美丽的兰舟。 春风的魅力在向我们招手, 可惜我们不能像柳晖与他的朋友, 在潇湘江边同游。 那我就采摘一束萍花 献给你——我远道而来的朋友, 可惜——我的身躯不自由。 【评】 此诗题旨全在“欲采萍花不自由”句上。用南朝柳恽“汀州采白萍”句意,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而合于此时之身份景况。达到“蕴蓄有余味”(清人何焯语)的艺术效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