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社火
民间社火,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早在2500年前就已经出现了社火。人们利用它禳祸消灾,祈雨求福。据传,很早以前,有个清官叫庄王。皇上降旨要满门抄斩庄王,百姓得悉,便将庄王全家化装成社火混将在百姓中逃出城去。此时正值正月十五闹元宵,因而留下了每年春节办社火的风俗。
酒泉农村的群众每逢春节或其他重大节日,都要耍社火。一般以一个村镇堡寨或沟分区域为单位,成立社火会。先推选会首,再由会首牵头组织各种活动。例如:高跷、旱船、龙灯、狮子舞、竹马子、顶灯舞、桶子舞、大头和尚、太平车、二鬼打架,地蹦子、铁芯子以及现代秧歌、腰鼓、八王鞭、花拉棒等。
酒泉社火根据自然条件各有特色。例如泉水片的社火是由4个鼓子,4个拉花,4个棒槌(和尚娃)1个膏药匠,一个傻公子,一个丑婆子,一个大头和尚,一个柳翠组成。洪水片除上述人物外,再加上1个春官,2个皂隶,2个中军官,4个竹马子。有时社火队还装扮八仙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