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酒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酒令》《酒令》
贾蔷:飞羽觞而醉月。 贾环:冷露无声湿桂花。 贾环:天香云外飘。 第一百十七回写贾政不在家,贾环为非作歹;又赶上贾琏外出探父病,家中事务均交贾芸、贾蔷二人经管;而邢、王二大舅也乘机来贾府兴妖作乱。这只《酒令》正是他们四人在贾府外书房饮酒行乐时的“产物”。贾蔷因为经管过梨园,多少懂得一点文墨、戏词曲文,又加在书房饮酒,便也要伪装起斯文,学贾府人的模样,来行起酒令来。他说:“你们闹得太俗,我要行个令儿。” 行酒令,在书中曾多次写过,如宝玉等五人行的《“女儿”酒令》,贾母等人行的《牙牌令》,黛玉等行的《酒令》,宝钗等行的《花名签令》,鸳鸯等行的《骰子令》。书中写的这些行酒令活动都各具特色,而且都写的比较完整。只有这段行酒令活动的描写,只写了半截,便被邢大舅给拦住:“没趣,没趣!你又懂得什么字了,也假斯文起来!这不是取乐,竟是怄人了!”于是,他提意改成民间常行的“搳拳”。 这次行令是由贾蔷开令儿的,他说:“咱们‘月’字流觞罢。我先说起‘月’字,数到那个便是那个喝酒,还要酒面、酒底;须得依着令官,不依者罚三大杯。”贾蔷起令儿曰:“飞羽觞而醉月。”因为还有几个陪饮的,所以依次数到第六人是贾环。本来按行酒令的规矩,“酒面、酒底”都要按令官宣布的要求形式去作,或是眼前所见的面上内容,或是心里想的有关内容。贾蔷因为不常搞,所以也未及宣布令规,而是走一步说一步。“月”字数到贾环,才想起“酒面要个‘桂’字。”贾环便说道:“冷露无声湿桂花。”又问: “酒底呢?”贾蔷才想起酒底“说个‘香’字”。贾环道:“天香云外飘。”贾蔷并没有说今天令规是采取诗、词、曲、俗语……可是,贾环一听是个什么字,便张口就来一句。是不是显示贾环才学过人呢?不是的。贾环不用问令规形式,马上能回答;而贾蔷也立即表示满意,正说明他们俩是轻车熟路。前段书已介绍过:贾环因父母不在,王夫人又不大理会,他“便入了贾蔷一路”,“宿娼滥赌,无所不为”。在当时社会上青楼酒肆,随处饮酒行令。一些没落文人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便编辑各色各样的游戏杂书,编辑一些诗文俗曲,专供人们饮乐行令之用。象贾氏爷们之流,冒充风雅,假装斯文,也要背诵一些成套的令词,以为酬应。社会上流行的常事儿,一点也不新鲜。可是,这在不学无术、斗大字不识一口袋的邢、王二舅爷看来却属“怄人”的难事了。邢大舅说贾蔷“懂得什么字”,正是说他自身的不懂。二贾与邢、王相比,还是有些墨水的。而且正说明二贾是纨绔子弟,社会上流行的风流丑事,无所不为、无所不会。更何况在贾府又耳濡目染地早有半仙之体。但是,作者写的非常细致,又写出二贾是“东施效颦”,即使学成套路,也有破绽。比如:“飞羽觞而醉月”乃是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上的句子,是文句;可是,贾环回答的却是现成酒令中的诗句,就是这两句诗还一句是七言诗,一句是五言诗,都看出他捉襟见肘的窘态。 这段酒令的描写,可以充分显示续书作者高鹗对市井生活的熟悉和对人物个性刻画的精确。“飞羽”句一般文人还熟悉,可是“天香”、“冷露”二句如不是专为辑酒令句供人饮乐需用的话,平时即使如高鹗的学识也不会张口就来的。“冷露”句出自唐王建的绝句《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天香”句出自宋之问的五言古诗《灵隐寺》,这都不是名篇。因此,这段描写只能说高鹗是从酒肆生活中吸取来的,而不能说是他在玩弄古诗;只能说恰合人物性格,不能说是强加给人物的。 酒令 《红楼梦》第四十四“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描写贾母欢宴大观园,丫环鸳鸯做令官,面对满座主子宾客,她大模大样地说:“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惟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行酒令,以令助兴,既带强制性,又带娱乐性,喝得痛快,玩得高兴。于是成了上至官员墨客,下至商贾平民,人人喜欢的饮宴习俗。 酒令约始于西周。《后汉书·贾逵传》载,贾逵著有“酒令”。这是“酒令”一词首见于史书。 酒令是我国有悠久历史,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酒文化。其形成至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殷商纵于酒,周引为戒,设“酒正”,制礼乐,可称为始。春秋时,鲁晋结盟,饮宴时,晋襄公赋诗“菁菁者莪”,鲁文公赋“嘉禾”之诗作答;战国时,秦赵渑池会。鼓瑟击缶,两屈秦君,都是酒令的发展。汉武帝柏梁台宴群臣即席联句,北魏节闵帝当筵奏技,唐太宗歌舞饮酒,唐宋词中宴歌的兴起,以及李商隐所云“隔座送阄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自居易的“醉翻彩袖抛小令,笑掷骰盘呼大采”,可见酒令之盛。酒令在发展中,渐进民间。到了清代后期,酒令已有数百种之多,五花八门,名目繁多,逢场作戏,雅俗共赏。酒令品种虽多,主要还只有三类: 一为“雅令”。说其雅,因多即席创作。方法有即兴创作诗文、分韵联句、咏诵古人诗词歌赋,还包括一些古代典籍中记载的古令,如拆字令、偏旁令、三字同音令、射覆令等等。雅令大多文雅别致,是历代诗人词客的杰作,在乡村中也流传一些各式各样的饮酒对诗的故事,如《三女婿祝寿》、《二混子请客》等等。 二为“筹令”。这是使用酒筹的酒令,也就是使用行令工具的酒令。《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写黛玉、宝钗等众姐妹到了以后,晴雯拿出一个竹雕的签筒来,里面装着象牙花名签子。这“签子”就是酒筹。酒筹是预先制好的。一般用纸签、竹签、纸牌(包括现代“扑克”)等制成。行令时采取掷骰或轮流的方式,从中抽取酒筹,按酒筹上原写定的要求活动或饮酒。酒筹上也有时写些幽默的话,博得大家一笑。例如“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探花抽出象牙签一看,红了脸笑道:“这里头不该行这令,这原是外头男人们行的令,许多混话在上头。”众人拾过来一看,上面一枝杏花旁注云:“得此签者,必得佳婿,大家共贺一杯。”《金瓶梅词话》本第二十一回所记西门庆一家掷骰猜枚也是用酒筹行令。这要按牌谱的规矩论输赢。 三为“通令”。即通俗、通行的酒令。如猜拳、击著、传花等。说笑话、唱曲儿、讲故事、作游戏的酒令也是通令。 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小花,在今天,经修剪扶植,必更加绚丽芬芳。 酒令 酒令饮酒时一种助兴取乐的游戏。推选一人为令官,余者听其号令,或轮流说诗词,或作其他游戏,违令或输者罚饮酒。自唐以来,盛行于士大夫间。《梁书·王规传》载:“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王)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 ‘自江左以来,未有此举。’”辛弃疾有《柳梢青·和范先之席上赋牡丹》词:“解释春光,剩须破费,酒令诗筹。”另外,行令饮酒,亦称作“酒令”。 ☚ 抛绣球 猜谜 ☛ 酒令 酒令顶真续麻一种行酒令的方式。“顶真续麻”,也称“顶真”、“联珠”,原为文章修辞格的一种,即以前句的结尾词或前文的结尾句,为后句(后文)的起首,以使语句生动畅达、衔接紧密。如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亦多用于酒令,行令者一人一句相接,接不上者罚酒。第六十回: “座上沈姨夫向西门庆说:姨夫,不是这等,请大舅上席,还行个令儿,或掷骰、或猜枚、或看牌,不拘诗词歌赋、顶真续麻、急口令,说不过来吃酒。这个庶几均匀,彼此不乱。” ☚ 开张 酒令 ☛ 酒令 酒令急口令一种行酒令的方式。急口令,也称拗口令、绕口令,利用声韵母、声调极易混同之词,组成反复、重迭、拗口的句子,要求急速一口气讲出,以示说念者口齿伶俐、反应敏捷。也常见于曲艺节目。第六十回应伯爵行的急口令酒令:“一个急急脚脚的老小,左手拿着一个黄豆巴斗,右手拿着一条绵花叉口,望前只管跑走,撞着一个黄白花狗……。”令中“狗”、“斗”、“手”搅在一处,充分体现了伯爵说谑的口才。 ☚ 酒令 酒令 ☛ 酒令 酒令遇点饮酒一种行酒令的方式。以一颗骰或二颗骰,掷骰时要先讲一句话,话中要有点数,然后掷骰,遇点饮酒。同上条场合,应伯爵、谢希大等说急口令,而吴大舅、沈姨夫等掷骰,点遇着,则照骰点数饮酒。如吴大舅的令:“一,百万军中卷白旗;二,天下豪杰少人知,……”这令中又夹入了拆字法,如上述“百”字去了“白”,则成“一”字;“天”字去了“人”,则为二。吴大舅掷毕,遇二点,饮酒。(第六十回) ☚ 酒令 酒令 ☛ 酒令 酒令江湖令一种行酒令的方式。近乎“遇点饮酒”和“急口令”;一面掷骰,一面以点数串讲成一句话,遇点饮酒。如第六十回,同上场合,“傅自就道: ‘小人行个江湖令,遇点饮酒,先一后二(先用一颗骰,至六点止;再用二颗骰掷,至十二点):一舟二橹,三人摇出四川河;五音六律,七人齐唱八仙歌;九十春光齐赏玩,十一、十二庆元和’。掷毕皆不遇。” ☚ 酒令 重阳 ☛ 酒令 酒令吟雪第六十七回,西门庆与应伯爵、温秀才在书房饮酒赏雪,西门庆提出要行今,温秀才道: “掷出几点,不拘诗词歌赋,要个雪字,就照依点数儿上,说过来,饮一小杯,说不过来,吃一大盏。”接着,他掷骰为幺点,吟道:“雪残㶉亦多时”(雪为第一个字);伯爵掷了个五,“想了半日想不起来”,勉强吟句“雪里梅花雪里开”(雪为第五个字),但“犯了两个雪字,头上多了一个雪字”,被罚了一大钟;西门庆掷了个七点,也想了半日,用了《香罗带》中的一句唱:“东君去意切,梨花似雪”,因雪错落在第九字,也吃了一大钟;最后温秀才完令,掷了个幺点,用了墙上挂的吊屏:“雪点寒梅小院春”,被伯爵嚷叫“不算”,也罚一钟。活现草包附庸风雅丑态。 ☚ 回灵 谢孝 ☛ 酒令饮酒时助兴取乐的民间游戏活动。历史悠久,流行盛广,旧时尤甚。推一人为酒司令,其余人按照要求听令轮流说诗或填词造句,也可做其他游戏,违令或输者受罚饮酒。《红楼梦》第四十回:“ (鸳鸯) 吃了一钟酒,笑道:‘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唯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 酒令jiǔ lìng❶酒席间的助兴游戏,或由令官出题,或用骨牌等行令,挨次轮流,输者罚饮酒:老太太自然有好~,我们如何会呢,安心要我们醉了。(四十·924)把个~的祖宗拈出来。射覆从古有的,如今失传了。(六二·1459) 酒令 酒令令(觞令;饮令;语令) 酒政 觞政 觥政 另见:饮酒 饮酒作乐 处罚 ☚ 各种游戏 嬉戏 ☛ 酒令 酒令民间饮酒时的一种游戏。起源很早,约从劝酒发展而来。酒席中推举一人为令官,其他人按照令官的指令,轮流造句或说诗填词,也可以做其他游戏;违令或输者受罚饮酒。清代俞敦培的四卷《酒令丛钞》是集古酒令大成的作品。酒令形式多样,极为丰富。如古典名著《红楼梦》四十回中以贾母丫环鸳鸯为令官行的酒令,就是按照骨牌的成套点色而说诗词歌赋、成语俗话的一种形式。鸳鸯拆开第一副骨牌,第一张是“天”,贾母道: “头上有青天。”第二张是个五合六,贾母道:“六桥梅花香彻骨。”末一张是个六合么,贾母道:“一轮红日出云霄。”三张牌凑成一副是个“蓬头鬼”,贾母道:“这鬼抱住钟馗腿。”至此令毕。清李绿园著《歧路灯》十七回又写出了另一种酒令形式。这是一幅西湖酒令图,各人按色子点色分为秀士、美人、缁衣(佛僧)、羽士(道士)、侠客和渔翁,然后掷色按令谱行酒令;如盛希侨掷个幺,幺是涌金门,令谱上写着“渔翁货鱼沽酒。饮巨杯,唱曲。”占渔翁者盛希侨就要如此行事,如果违令就要受罚。 ☚ 马吊牌 猜枚 ☛ 酒令饮酒时用以助兴取乐的一种游戏。一人为令官,其余人听令轮流说诗词,或做其它游戏,违令或负者罚饮。 酒令 酒令宴席上行酒的一种游戏。秦汉就有酒令,其行令方法今已失传。后汉扶风人贾逵,曾撰有《酒令》,已佚。西安汉城、河北满城汉墓均出土过酒令铜器,是为西汉时期酒令的实物资料。 ☚ 导引 3.冠服 ☛ 酒令jiu lingdrinkers’ wager game 酒令drinker's wager game 酒令饮酒时,于席间推举一人为令,众宾客须依令行酒。此俗起源甚早,春秋时行令者称“监”或“史”,《诗经·小雅·宾之初筵》:“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郑玄笺:“饮酒于有醉者,有不醉者,则立监使视之,又助以史,使督酒。”《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此是众人相约为酒令。刘邦居沛时,尝往吕公处赴宴,其时萧何负责依贺礼之大小安排席位,“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刘邦谎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竟坐上了上座(《史记·高祖本纪》)。此次酒宴,萧何即充任了令官的角色。东汉贾逵撰有《酒令》一书,今不传。后世行令饮酒,亦曰“酒令”。 酒令士大夫间饮酒时的游戏。推举一人为令官,号令饮者,违者受罚。饮酒时所行之令,称酒令。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