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都指挥使司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都指挥使司

 其设都指挥使一人(正二品),都指挥同知二人(从二品),都指挥佥事四人(正三品),其属经历司经历(正六品),都事(正七品),断事司断事(正六品),副断事(正七品),吏目各一人,司狱司司狱(从九品),仓库草场大使、副使各一人,行都指挥使司设官与都指挥使司同。都指挥使掌管一方的军政,各率其卫所以隶属于五府而听于兵部等。都指挥使及同知佥事,常以一人统司事曰掌印,一人练兵,一人屯田,曰佥书。巡捕、军器、漕运、京操、备御诸杂务等都管。
 明朝于一省内设有布、按、都三司,以分掌民政、司法及军事,为的是把权给数人,以防治地方割剧的危险,各不同的隶属,相互掣肘,一旦地方有事,或中央对地方实行特殊政策之时,三司并立制度,很难应付环境的需要,因此中央派遣大员,巡抚地方,刺察吏治,有事则命总督军务,因事而设,原来并不是一定的官称,后来各省都有,而且都是因事而增置,便成了定制。

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明代一省掌兵的最高机构。各率其卫所以隶于五府而听于兵部。简称都司。明初,设十三个都指挥使司:北平都司、陕西都司、山西都司、浙江都司、江西都司、山东都司、四川都司、福建都司、湖广都司、广东都司、广西都司、辽东都司、河南都司。后又增设贵州都司、云南都司、万全都司,北平都司改大宁都司。永乐年间又增设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使司与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合称三司,分掌地方之军政、民政、刑狱。

都指挥使司

都指挥使司

军事指挥机关名。辽国南面军诸军匀设都指挥使司,以总军令。明代都指挥使司主一方面军令。《辽史·百官志》: “诸指挥使司职名总目: 某军都指挥使、某军副指挥使、某军都监、某军都指挥使司、某军副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司……” 《明史·职官志》: “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1人,正二品; 都指挥同知2人,从二品; 都指挥佥事4人,正三品; 其属,经历司,经历,正六品; 都事,正七品; 断事司,断事,正六品; 副断事,正七品; 吏目各1人。司狱司,司狱,从九品; 仓库、草场,大使、副使各1人,行都指挥使司设官与都指挥使司同。都司掌一方之军政,各率其卫所以隶于五府,而听于兵部。”

☚ 都督行府   督标 ☛

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简称“都司”。明廷派驻地方职掌一方军政的机构。洪武八年(1385年)十月改都卫指挥使司为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司统豁的范围大小不一,通常统领数个至数十个卫、所。设都指挥使(正二品)等官员。平时管理各卫所的军政大事, 战时奉命出征。

都指挥使司

简称都司。明初,置各行省行都督府,又置各都卫指挥使司,后改各都卫为都指挥使司。掌一方之军政,各率其卫所,隶五军都督府,而听命兵部。与布政使、按察使分掌一省之军政、民政、刑狱,列衔在其二者之上。清因之。

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简称都司,明置。掌一方之军政。统率所属各卫所而听军令于兵部。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定制,全国设都司十六,除十三行省各一设都司之外,又有大宁(设于北平),辽东、万全三都司; 另有陕西、山西、福建、四川、湖广五个行都司。都司、行都司及两留守司、及两直隶驻军分隶于五军都督府:浙江、山东、辽东诸都司属左军都督府,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诸都司及陕西、四川行都司属右军都督府,中都留守司,河南都司、南直隶驻军属中军都督府,湖广、福建、江西、广东诸都司及湖广、福建行都司、兴都留守司属前军都督府。都司设都指挥使一人,秩正二品,都指挥同知二人,秩从二品,都指挥佥事四人,秩正三品。其属有经历司经历、都事各一人,断事司断事、副断事各一人,吏目一人,司狱司司狱一人,仓库大使副使各一人,草场大使、副使各一人。都指挥使及同知、佥事,常以一人统司事,称为掌印;一人练兵,一人屯田,称为佥书。经历、都事,典文移;断事,理刑狱。行都指挥使司,设官与都指挥使司同。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2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