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诗坛社(广州诗坛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诗坛社(广州诗坛社) 中国诗坛社(广州诗坛社)1937年成立于广州。由黄宁婴、陈残云等人在广州艺术工作者协会诗歌组的基础上,联合广雅中学和培英中学爱好诗歌的学生组织而成。同年8月创办《广州诗坛》月刊,发表诗歌创作。抗战爆发后,为使该社成为全国性的抗战诗歌作者的战斗组织,在蒲风建议下,经社员讨论通过,于1937年10月24日将该社改名为中国诗坛社,社刊改名为《中国诗坛》,由蒲风、雷石榆、黄宁婴、陈残云、芦荻等人主编。这期间社员已发展到100余人。他们除保持着定期的经常的活动外,还上街办诗画展览,到工厂组织读诗班,向工人朗诵诗歌,使诗歌起到了宣传鼓动的作用。1938年9月后,《中国诗坛》曾迁往香港、桂林,几经波折,直至1946年初,才在广州复刊。不久又被国民党政府查封。1948年至1949年,黄宁婴、陈残云、叶春、洪遒再次在香港复刊,改为《中国诗坛丛刊》,出版3期后,因广东面临解放,自动停刊。该社也随之解散。该社在10余年的活动中,始终作为文艺的轻骑,向一切敌人“作无情的冲刺”;始终作为人民的歌手, “向世界控诉他们的痛苦与灾难,也喊出他们的希望与信念”(1946年《中国诗坛·复刊的话》),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厦门诗歌会 七月诗派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