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都指挥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都指挥使 都指挥使官名。五代始用作统兵将领之称。宋代相沿,殿前司、侍卫亲军马步军司和各军、厢都设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 ☚ 殿前司 殿前都指挥使 ☛ 都指挥使官名。五代始置,为统兵将领的称呼。宋时在殿前司、侍卫亲军马步军司中设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侯各一人。元、明均有,为地方最高长官。参阅《文献通考》五八《职官》、《明史·职官》五。 都指挥使 都指挥使官名。始置于五代十国时期。此后宋、辽、金、元、明各代均置。统帅军队的武官。初为征战统辖诸将临时设置。后为定制。《资治通鉴·后梁纪》: “吴,都指挥使柴再用、米志诚帅诸将讨之。” 《宋史·职官志》: “殿前司: 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各1人。掌殿前诸班直及步骑诸指挥之名籍; 凡统制训练,蕃卫戌守,迁补赏罚皆总其政令。” 《明史·职官志》: “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1人,正二品; 都指挥同知2人,从二品; 都指挥佥事4人,正三品; 其属,经历司,经历,正六品; 都事,正七品。断事司,断事,正六品; 副断事,正七品; 吏目各1人。司狱司,司狱,从九品。仓库、草场,大使、副使各1人。行都指挥使司,设官与都指挥使司同。都司掌一方之军政,各率其卫所以录于5府,而听于兵部。” ☚ 都水监丞 都督诸军 ☛ 都指挥使官名。五代始置,为统兵将领之称。宋殿前司、侍卫亲军马步军司及各军都设此官,掌步、骑指挥名籍及军事、狱讼诸事,。元都指挥使司,设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等。明于各都指挥使司均设都指挥使一人,为地方最高军事长官,统于五军都督府。京卫及外卫均置都指挥使司,长官称指挥使。 都指挥使官名。五代至明代的统兵将领。五代时始设行营都指挥使、诸军都指挥使、马军都指挥使、指挥使等官职。宋代相沿,殿前司、侍卫司亲军、马步军和各厢、各军,皆设有都指挥使。诸厢都指挥使致仕(退休)时一般领诸卫大将军衔,诸军都指挥使致仕时一般领诸卫将军衔。乡军、士兵亦设有都指挥使等官。辽、金、元三代均置都指挥使司,设官如前。明代相沿,于各省置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掌一方之军政,为地方最高军事长官,隶属于五军都督府。此外,京卫及外卫均置指挥使司,设指挥使以下各官。 都指挥使官名。统军将领的称谓。名称始于五代,宋元因之。明沿其称。洪武八年(1375),改都卫指挥使司为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设都指挥使1人(正二品),为省一级地方最高军事长官,综理司事,掌印信,统辖下属诸卫所。另设都指挥同知2人(从二品),都指挥佥事4人(正三品)分理其事。均隶属京师五军都督府。二十六年(1393),定全国设17都司、3行都司、1留守司。成祖时(1402—1424年在位)为16都司、5行都司、2留守司。都司驻所与布政司同。行都司设在省内另一地点。明在东北地区设立的都司和内地只管军事,不管民政的不同,是军事、民政合一的地方政权。 都指挥使官名。唐末置,为军事长官。五代时正式成为统兵长官,后唐明宗长兴三年(932)在禁卫军设此职,每军设一人为长官,分左、右厢。 都指挥使武官名。唐节度使所属本有都知兵马使,掌领兵马,晚唐时此职已不多见,而有都指挥使为掌征讨之官,可能此时都知兵马使之职已为都指挥使所代替。五代时都指挥使为统兵将领之称。《资治通鉴·梁纪》“乾化四年”条胡三省注:“此都指挥使尽统诸将,非一都之指挥使。”宋因之,置于殿前司者为殿前都指挥使,置于马步军者为马步军都指挥使。辽仿宋制,有南京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南京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南京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属南面京官。金代诸军置都指挥使司,以都指挥使为主官,如武卫军都指挥使领武卫军,供卫直都指挥使领威捷军。元亦设都指挥使司于各军,以都指挥使为主官。明代于各省设都指挥使司,有都指挥使一人掌一方之军政,隶属于五军都督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