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皱叶羊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皱叶羊蹄 【名称出处】:《广西中草药》 【概况】: 异名 野菠菜、癣药草、土大黄、牛舌草(《广西中草药》)。 基源 为蓼科蓼属植物假菠菜的全草。 原植物 假菠菜Rumex maritimus L. 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0.3~1m。茎直立,中空,圆形,表面有棱槽,略分枝。叶互生,披针形至长圆形,长8~14cm,宽1~2.6cm,顶端渐尖,基部急尖,全缘,愈近茎顶部的叶愈小;叶柄无毛,托叶鞘状,颇长,膜质。花两性,黄绿色,多朵或成朵簇生于叶腋内,再由多数花束组成总状花序;花梗纤细,下部具节;花萼6深裂,外面3片小,线状长圆形,绿色;内面3片大,三角状卵形或菱形,果熟时黄褐色,并具网纹,每片背部中间有长圆形隆起的小瘤体,边缘有2~6枚小刺。小坚果,三角形,包藏在扩大的花亭内,黄褐色。 花期3~4月,果期6~7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3926条图) 生境与分布 常生长于山坡、路边、田旁和湿地,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 。 【化学】: 含大黄素(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β-谷甾醇、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1]。果实中含有羊蹄根甙(Rumarin)、芸香甙(Rutin)和金丝桃甙(Hyperin)[2]。 参考文献 [1] Curt Sci 1976;45(17):619 [2] 中药大辞典.江苏新医学院编.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1906 【药理】: 全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在体外可抑制须发癣菌和犬小孢子菌,乙醇提取物的己烷和丁醇可溶部分抑制真菌作用更强。水溶部分无活性。 参考文献 CA 1976;85:137975w 【药性】: 性味 微苦,寒。 功效 杀虫,清热,凉血。 主治 痈疽肿痛,秃疮疥癣,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广西中草药》:“治疱疡肿痛:皱叶羊蹄根适量,黄糖15g,八角2只。共捣烂,敷患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