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郭大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郭大力1905—1976

江西南康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曾任中共中央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为全国政协第二届至第四届委员。著有《西洋经济思想》、《凯恩斯批判》、《〈帝国主义论〉讲解》、《关于马克思的〈资本论〉》等。
原名:秀勍

郭大力1905—1976

江西南康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次年春开始与王亚南合译《资本论》。经过十年艰苦努力,《资本论》中文第一个全译本(共180多万字),在上海出版。1940年春又开始翻译《剩余价值学说史》。1949年全书三卷中译本在上海出版。同年辗转到达北京,在中共中央党校讲授政治经济学,曾给党校高级干部研究班讲授《资本论》,还通过学术报告、广播讲座等形式,讲授《社会发展史》、《帝国主义论》等。全国解放后,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三届、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任中共中央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除教学工作外,全力修改和重译上述二书。《资本论》译文经过修改,于1963、1964、1968年先后出版。《剩余价值学说史》重译本第一卷也于1976年春出版。另外还著有《关于马克思的〈资本论〉》、《帝国主义论讲解》、《西洋经济思想》等。

郭大力

郭大力同志追悼会在北京举行 人民日报1976年4月15日,新华月报
1976年4期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简介:郭大力
郭大力生平略述
郭大力同志生平浅述
忆郭大力同志
江西古今历史人物辑录(之三):郭大力
(1905—1976)
郭宝璘
严孝亮
严孝亮
熊德基
尹湘豪 王咨臣
经济学动态1980年2期
江西社会科学1981年4期
马列著作研究会通讯1981年12期
江西社会科学1983年1期
江西社会科学1983年3期
郭大力小传(1905—1976)关志昌*传记文学1983年42卷3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6册第345页
有价值的人生——郭大力同志传略余信芬人才天地1984年创刊号,中国现代社会社
会科学家传略第1辑第294页

翻译《资本论》的王亚南与郭大力
郭大力和《资本论》
秦 墨
余信芬 郭宝璘
人物杂志三年选集第186页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的传播第97页,
新华文摘1983年3期

郭大力

《资本论》的第一个中文译者——郭大力 辽宁日报1980年5月22日
郭大力抗日战争时期二三事
偷取天火的人——郭大力《资本论》翻译生涯纪
严恩莹
黄漠军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1期
名人传记1988年8期
六十余年艰难曲折的回忆
郭大力(1905—1976)
郭化若
京 声 溪 泉
党的文献1992年2—4、6期
新中国名人录第94页

郭大力1905——1976

原名秀勍,江西南康人,1905年 (清光緒三十一年) 生。8歲入南康小學,1923年畢業於赣州中學,考入厦門大學哲學系。不久,轉入上海大夏大學。1927年畢業後一度在上海中學教語文。1928年春赴杭州,着手翻譯《资本論》。此時與王亞南相識,二人立志合作翻譯《资本論》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後回上海,在大夏中學講授論理學,並利用業餘時間從事《资本論》翻譯。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回原籍。次年,赴上海參預《資本論》譯本出版工作。1940年春,應廣東文理學院之邀,任政治經濟學教授。1941年皖南事變後,再次回原藉,從事翻譯。1947年春,應聘至厦門大學講學。1949年5月,經香港去北京。先在三聯書店任職,仍致力於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之宣傳和研究。1950年調馬列學院任政治經濟學教研室主任。當選爲第四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政協第二、三、四届全國委員會委員。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57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76年4月9日在北京逝世。終年71歲。譯著有《政治經濟學及賦税原理》 (與王亞南合譯》、《國富論》(與王亞南合譯)、《經濟學大綱》、《剩餘價值學說史》等。著有《生產建設論》、《凱恩斯批判》、《關於馬克思的〈资本論〉》等。

郭大力

 江西南康人。1927年大夏大学毕业。次年起致力于《资本论》(与王亚南合作)、《剩余价值学说史》的翻译工作,对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卓越贡献。并曾在广东文理学院、厦门大学讲授政治经济学。建国后,曾任中共中央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4月9日在北京病逝。有《西洋经济思想》、《凯恩斯批判》、《关于马克思的〈资本论〉》、《〈帝国主义论〉讲解》等行世。
郭大力

204 郭大力1905—1976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江西南康县人。1927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1928年翻译了德文版《资本论》第一卷,1932年译稿毁于“一·二八”事变炮火。1935年起与王亚南合作,重新翻译《资本论》,至1938年秋全书三卷中译本出版。1940年开始翻译《剩余价值学说史》,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出版。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广东文理学院和厦门大学教授,讲授政治经济学。解放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1953—1954年出版了修改后的 《资本论》 中译本,1968年第二次修改的中译本问世。1974年重新翻译的《剩余价值学说史》第一卷出版,第二卷和第三卷重译稿已完成,1976年因心脏病逝世。他毕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翻译和教育工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一生著译数十部,主要著作有:《关于马克思的〈资本论〉》、《帝国主义论讲解》、《西洋经济思想》和 《凯恩斯批判》等。

☚ 傅筑夫   许涤新 ☛

郭大力

087 郭大力1905—1976

经济学家、翻译家。江西南康人。1923年考入厦门大学。1927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学任教。从1928年起,着手翻译《资本论》,半年译完第一卷。1934年起,重译《资本论》,1936年译完第1卷以及第三卷的大部分。后与王亚南合作续译《资本论》,1938年《资本论》全译本一至三卷由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计180万字。此系中国出版的首部,也是到1974年止唯一的一部《资本论》译本。1940年,始译《剩余价值学说史》(即《资本论》第四卷),并于1949年出版,共120万字。后修改1938年版的《资本论》译本,并于1953年出版。不久再次修改,先后于1961年、1964年、1966年出版。1966年,抱病重译《剩余价值学说史》,并分别于1975年、1978年出版。郭大力倾注大半生心血从事《资本论》、《剩余价值学说史》等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做出了杰出贡献。著作有《生产建设论》、《西洋经济思想》、《凯恩斯批判》等,还翻译了 《恩格斯传》。

☚ 焦菊隐   周煦良 ☛
郭大力

郭大力1905-1976GuoDali

中国经济学家、教育家。江西南康人。1923年入厦门大学学习化学,后转学上海大夏大学攻读哲学,并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30和40年代,除从事著译外,还在广东文理学院、厦门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共中央马列学院、高级党校任教。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5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郭大力在30年代就和王亚南合译了D·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931)、A·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931)。此外,他还单独翻译和出版了T·R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J·密尔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并分别和李石岭、王亚南合译了朗格的《唯物论史》和F·H·奈特的《欧洲经济史》。1938年,他和王亚南共同翻译出版了《资本论》三卷。1939年,他翻译和出版了《资本论通信集》。从1940年起,郭大力翻译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于1947年在上海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郭大力多次对《资本论》译本进行修订,并于1966年改译《剩余价值理论》三卷。除了上述译著外,郭大力还有《关于马克思〈资本论〉》、《生产建设论》、《西洋经济思想》、《凯恩斯批判》等著作。

☚ 王亚南   孙冶方 ☛

郭大力1905—1976

中国经济学家、翻译家。江西南康人。1927年毕业于上海大厦大学。为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与王亚南合译《资本论》、《经济及赋税的原理》,翻译出版《剩余价值学说史》。著有《关于马克思的〈资本论〉》、《帝国主义论讲解》、《凯恩斯批判》等著作。

郭大力

郭大力1905—1976

江西南康县人,著名经济学家。1935年与王亚南合作翻译《资本论》,1940年开始翻译《剩余价值学说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在广东文理学院、厦门大学等校任教。1949年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主要著作有《关于马克思的〈资本论〉》、《〈帝国主义论〉讲解》、《凯恩斯批判》等。

☚ 结算   绝对地租 ☛
郭大力

郭大力1905~1976Guo Dali

中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 和 《剩余价值学说史》 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译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第三、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1905年出生于江西省南康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为小学教师。七岁随父到南康县上小学,后到赣州上中学。1923年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1924年,厦门大学部分师生为抗议当局的反动措施离开厦门,到上海另办大厦大学,郭大力也随之到上海转入大厦大学,并改学哲学。在此期间,他积极参加进步运动,并被马克思的 《资本论》 所吸引,立下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宏愿。1927年,郭大力大学毕业后,曾在上海中学教过一段书。在中国革命的低潮时期,他选择翻译《资本论》 为终生事业。1928年1月他来到杭州开始了 《资本论》的翻译工作。半年之后,郭大力译完了 《资本论》第1卷。因感到准备不足,计划进一步钻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自修德语,同时系统地研究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各种代表著作。在杭州期间,郭大力结识了王亚南,两人立下共同志向,并决定先系统翻译几部古典经济学的著作,为翻译 《资本论》 作准备。1928年下半年,他们先后回到上海,先是合作翻译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的名著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这部书的中译本于1931年由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接着,又合译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 (Adam Smith) 的代表作《国富论》,这部译著于1931年12月亦由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此后,郭大力又先后独自翻译了一系列各派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著作,其中主要有: 马尔萨斯 (Thomas Robert Malthus) 的 《人口论》、约翰·穆勒 (John Mill) 的 《经济学原理》、斯坦利·杰文斯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伊利的 《经济学大纲》等。此外,他还翻译了新康德主义者朗格的《唯物论史》 (此书后来以郭大力的大学老师李石岑和郭大力合译的名义由中华书局出版),续译了王亚南未译完的 《欧洲经济史》 (乃特著)。这些译著出版时,他大多都撰写了序言进行评价。在作了这样充分的准备之后,1934年,郭大力又重新开始了 《资本论》 的翻译工作,由于先前翻译的 《资本论》 第1卷的译稿毁于日军的侵华炮火之中,只好从头开始。因一时找不到愿意出版此书的出版社,加之无固定职业,还需另写文章和翻译以维持生计,《资本论》 的翻译不能全力进行。到1936年底他将《资本论》 第1卷的前半部重新译好,并译完了第3卷的前半部分。1937年初,《资本论》 的翻译工作得到了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读书生活出版社的支持,此时,王亚南也参加了 《资本论》 的翻译工作。《资本论》 第2卷的全部和第3卷的绝大部分译稿都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火弥漫的艰苦条件下完成的。《资本论》 中文全译本终于在1938年8、9月在已经沦陷的上海秘密出版。郭大力在 《译者跋》 中对与王亚南合作的情况曾作过详细说明: “就第一卷说,序跋以及由第一篇到第四篇是我译的; 第五篇至第一卷终,是亚南译的。就第二卷说,序和第一篇是亚南译的; 第二篇、第三篇是我译的。但到第三卷,因为亚南担任更重要的工作的缘故,他只能译极小的部分了 (第六篇第三十七章至四十章),其余的部分就都归到我肩上来了。我为使译名统一,笔调近于一致起见,当时对全稿负起责任” (1938)。
1938年9月,郭大力离开上海返回江西家乡,着手翻译《 〈资本论〉 通信集》,并于1939年由读书生活书店出版单行本。由于《资本论》全译本是在已经沦陷的上海出版的,为争取时间,只好采取翻译、审校、排印、校对齐头并进的方法,因而难免有错译和误排之处。为校正这些疏误,从1939年春到1940年春,郭大力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对照原文,把《资本论》 三卷译文全部校订一遍。鉴于 《资本论》 在短期内不可能再版,他就把校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编制成一个长达33页、有1700多处更正的详细勘误表,于1940年5月寄给了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社立即将此勘误表与彭迪先译的 《〈资本论〉 第1卷补遗》 (即马克思的手稿 《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 的最后一部分) 编在一起,以 《〈资本论〉 补遗勘误》的书名印出,随《资本论》一同发行。
1940年春,郭大力又开始 《剩余价值学说史》 的翻译工作。王亚南因另有研究任务,没有参加。郭大力乡居6年,在战火侵扰、生活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回绝一切高薪聘请,全力投入此书翻译,到1943年11月,已将这部100多万字的著作译完,后又用几年时间对译文进行了反复的校正、修改。但由于时局混乱,一时无法出版,直到1947年秋,读书生活出版社才决定出版此书。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三卷四册的 《剩余价值学论史》 中文全译本以实践出版社的名义正式出版。一个月后,1949年6月,又由三联书店再次出版。基于对恩格斯的热爱和崇敬,为了宣传恩格斯的深邃思想和崇高品德,郭大力曾因译稿遗失,于1939年、1940年和1947年三译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柏林大学教授古斯达夫·迈耶尔撰写的 《恩格斯传》。
解放前,郭大力根据他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的观察,写过一些剖析当时农村经济问题、抨击国民党经济政策的文章,后汇集成册,以 《我们的农村生产》和 《物价论》 书名由赣州一个出版社出版。他还写过一部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并论证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将导致什么样结果的专著,即 《生产建设论》。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他还先后撰写了 《西洋经济思想》 和 《凯恩斯批判》 两书,前者对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到马克思的经济思想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后者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分析和批判。
1949年春,郭大力和家属先后离开厦门,经由香港来到北平。先在三联书店任副总编辑,1950年夏调到马列学院 (即后来的中共中央党校),任该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担负繁重的讲授政治经济学和 《资本论》 的教学任务。在这种情况下,他又开始《资本论》全译本的修订,因王亚南担任厦门大学校长并要参加大量的社会活动,没能参加这次修订工作。郭大力用几年时间,一个人独自完成,于1953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郭大力对此修订本仍不满意,认为过于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太侧重于准确性方面,表达不够通俗。他马上又着手对《资本论》 的译文再做一次全面修订。此次修订工作进行得很艰苦,费时也更长,经第二次全面修订的 《资本论》 中译本第一卷于1963年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次年又出版了再次修订的第二卷,第三卷直至1968年才正式发行。
1966年春,《资本论》 中文全译本二次修改稿交出后,郭大力又准备重译 《剩余价值学说史》,想纠正初版中的纰漏,使之臻于完善。加之原译本是根据考茨基编辑的版本翻译的,60年代苏联出版了按照马克思的手稿重新编辑的德文本,更促使他下决心重译此书。但此时,“史无前例的十年动乱” 已经开始,郭大力遭到批斗,身体状况也恶化,半身瘫痪,但他矢志不移,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进行抢译。由于过度紧张和劳累,几次昏倒,还突发过心肌梗塞。但他凭着非凡的意志和毅力,终于把这部120多万字的巨著按照新版全部译出。1975年12月,《剩余价值学说史》 重译本第一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976年4月9日,他正在和往常一样对剩余部分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和润色,午后心脏病猝发,他走完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翻译、研究和宣传而不懈奋斗的一生。

☚ 王亚南   马寅初 ☛
郭大力

郭大力1905—1976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教育家。江西南康人。1923年考入厦门大学,后转上海大夏大学攻读哲学,并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1927年毕业。1928年起与王亚南合作翻译《资本论》,1938年《资本论》一至三卷出版。1940年郭大力应广东文理学院邀请,到该院讲授政治经济学,同时开始着手翻译《剩余价值理论》。1947年应聘到厦门大学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曾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代表,政协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生致力于研究、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了把马克思的著作更精确、更完善地呈现给中国人民,他曾对《资本论》和《剩余价值理论》译本做了多次修改和重译,直到1976年春全部完成。郭大力一生其他译作有: 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大卫·李嘉图的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上为与王亚南合译); 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依利的《经济学大纲》、《穆勒自传》、《穆勒经济学原理》; 洛贝尔图斯的 《生产过剩与恐慌》; 耶方斯的《经济学理论》和《恩格斯传》。此外,其著作还有《生产建设论》、《西洋经济思想》、《凯恩斯批判》、《<帝国主义论> 讲解》 和 《关于马克思的 <资本论>》等。

☚ 许涤新   孙冶方 ☛
0001049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