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郝摇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郝摇旗?—1663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南明抗清将领。曾在李自成起义军中任大旗手,故名。李自成牺牲后,他与刘体纯率军入湖南,明总督何腾蛟、巡抚堵胤锡主动邀约起义军共同抗清,他即招请袁宗第、蔺养成等与明联合,改名永忠。不久,高一功、李锦亦至。他与李锦、马进忠等十三人并为明镇将,时称十三镇。后转战湖南、广西,支持南明政权,多次击败清军。永历元年(1647年),清兵进逼全州,他与明将焦琏等率军出战,取得全州大捷,大败清军。后因与明官不睦,退回湖广荆襄地区,驻兵房县、竹山一带,常在湖广、四川间打击清军,与李来亨、刘体纯等称川东十三家。康熙二年(1663年)进攻四川巫山,战败被俘,不屈牺牲。 郝摇旗?—1663明清之际农民起义军将领。李自成部将。初为军中大旗手,故名摇旗。顺治二年(1645年)李自成牺牲后,其余部由李过、高一功率三十余万众,刘体纯、袁宗第率另一支为十余万众,进入湖广,与南明政权联合抗清,改名郝永忠。转战湖广、广西,屡败明军。四年取得全州大捷。后因南明政权的排挤、歧视,被迫移军荆襄山区,扼守房县、竹山一带。与川东农民军联合为夔东十三家(川东十三家),坚持抗清斗争。康熙元年(1662年)清朝集中三十万兵力,分三路对夔东十三家进行围剿。二年,在巫山与清军的战斗中,战败被俘,英勇就义。 郝摇旗?—1663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将领。李自成部将。曾为军中大旗手,故名。自成死后,与李锦等联明抗清,改名永忠。转战湖广,永历元年(1647年)获全州大捷。后因受明官僚歧视,退守房县、竹山地区,转战两湖、四川间,康熙二年(1663年)进攻四川巫山,被俘牺牲。 郝摇旗?~1663明清之际农民起义军将领。李自成部将。初为军中大旗手,故名摇旗。顺治二年(1645年)李自成牺牲后,其余部进入湖广,与南明政权联合抗清。郝摇旗改名郝永忠,率军转战湖广、广西,屡败清军。四年取得全州大捷。后因南明政权的排挤,被迫移军荆襄山区,扼守房县、竹山一带。与川东农民军联合为夔东十三家(川东十三家),坚持抗清斗争。康熙元年(1662年)清廷集中30万人兵力,分三路对夔东十三家进行围剿。次年,他在巫山战败被俘,英勇就义。 郝摇旗?—1663明末农民军将领。李自成部将。初在军中为大旗手,故有此名。自成死后,与李过等联明抗清,改名永忠,在湖南、广西屡败清军。永历元年(公元1647年),取得全州大捷。后因受明官歧视,退回荆襄山区,扼守房县、竹山一带,转战两湖、四川之间。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进攻四川巫山,战败被俘杀。 郝摇旗?—1663明清之际农民起义军将领。李自成部将。初在军中为旗手,故名。自成牺牲后,与刘体纯率领一支大顺军入洞庭湖沿岸,联明抗清,赐名永忠。在湖南、广西屡败清军,永历元年(1647),获全州大捷,迫使清军退回湖南。后因南明的排挤和牵制,屡遭失败,转至川东,为夔东十三家之一。康熙二年(1663),清军进攻巫山,战败被俘,不屈牺牲。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