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郑观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郑观应1841—1923,一作1842—1922

广东香山(今中山)人
近代实业家。曾任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轮船招商局总办,上海电报局总办,汉阳铁厂、粤汉铁路公司总办。著有《盛世危言》等。
字:正翔
号:杞忧生、罗浮山人、匋斋、铁城杞忧生、铁城慕雍山人、陶斋、慕容山人、慕雍山人
别号:罗浮盭鹤山人、盭鹤山人
别名:官应

郑观应1842—1922

近代资产阶级早期改良主义者。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慕雍山人、罗浮待鹤人。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初为英商上海宝顺洋行买办,后任扬州宝记洋行经理、英商太古轮船公司总理。1881年受李鸿章委派,先后任上海机器织布局会办、上海电报分局总办、上海轮船招商局帮办和总办。1892年任轮船招商局帮办,后为会帮。辛亥革命后,在上海经商。1893—1895年,著刊《盛世危言》一书,要求抵制外侮,主张设议院、变法自强、振兴实业、挽回利权,以“商战为本”,反对顽固派的泥古不化,批判洋务派的对西学舍本求末。但其政见中亦有“络俄以拒英、联日以制俄”,“主以中学、辅以西学”等消极因素。

郑观应

郑观应传夏东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8月版331
页、1985年11月修订本310页
郑观应其人及其思想
郑观应的经济思想
郑观应思想发展论
论郑观应的经济思想
郑观应两游重庆
论郑观应
郑观应是揭开“民主”与科学”序幕的思想家
郑观应与梁启超、经元善
郑观应的教育思想
略论郑观应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的矛盾表现
试论郑观应的“商战”思想
郑观应
郑观应
救国救民的有心人——倡导“富强救国”的思想
家郑观应
王永康
常卓超
夏东元
史全生
夏东元
汪煕
夏东元
武 曦
张 至
夏东元
王相钦
孙会文
徐凤晨
翟厚良
历史教学1958年1期
北京大学学报1962年5期
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2期
南京大学学报1980年2期
历史知识1981年4期
历史研究1982年1期
江海学刊1982年4期
近代史研究1983年1期
教育进修1983年6期
天津社会科学1984年6期
北京财贸学院学报1985年1期
*中国历代思想家第8册第5230页
中国近代爱国人物传第128页
中国近代爱国者百人传第98页
志在富强救国——郑观应与《盛世危言》
郑观应(1842—1922)
新闻界名人介绍:郑观应(1842—1922)
郑观应(1841—1923)
郑观应生平及其思想
郑观应
郑观应评传
南游日记
西行日记
郑观应
陶斋自叙简历
郑观应(1842—1922)
罗苏文
刘有铎
刘绍唐
胡秋原
赵天仪
吴熙钊
郑观应
郑观应
夏东元
郑观应
中国近代爱国者的故事第120页
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上册)第65页
中国新闻年鉴(1983)第568页
*民国人物小传第1册第265页
*近代中国思想人物论·晚清思想第453页
*现代中国思想家第2辑第163页
岭南历代思想家评传第261页
郑观应集(上)第941页
郑观应集(上)第1013页
清代人物传稿(下编第一卷)第335页
盛世危官(后编)第8卷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9卷413页

郑观应

郑观应
郑观应评传
夏东元
易惠莉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751页
从《盛世危言》到《陶斋志果》——郑观应晚年的
没落
李育中羊城晚报1963年7月15日
论郑观应(上、下)
读《郑观应传》
郑观应的改良主义思想
郑观应其人及其思想(1841—1920)
论郑观应的一身四任——再论郑观应
略论郑观应的变法维新思想——论《盛世危言》
论《救时揭要》与郑观应的早期思想
试论郑观应的启蒙教育思想
郑观应学习西方发展民族经济的思想
从《商务叹》看郑观应对官督商办的态度
郑观应的商战论
试析郑观应的兵战思想
郑观应商战思想探源
邵绪正
丁日初
王炳义
王永康
夏东元
严 方
徐元基 武 曦
黄继宗
汤照连
徐元基
常汝琪
张华腾
张 灏
光明日报1964年4月22日,5月6日
人民日报1983年12月12日
历史教学1957年总82期
史学月刊1958年1期
学术月刊1979年8期
南京大学学报1980年1期
学术月刊1981年4期
学术月刊1981年4期
经济研究1981年12期
历史研究1984年5期
学术研究1984年5期
历史教学1984年12期
兰州大学学报1985年1期
论郑观应的商业思想乐 策江西财经学院学报1985年6期,经济问题
探索1986年1期
近代中国实业家郑观应的致富之道——中国实
业家评传之一
何振东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1期

郑观应哲学思想简论
郑观应企业经营管理思想试探
郑观应的财政思想
郑观应新闻思想述评
郑观应的“初习商战”时期和商战思想
朱光甫
王 翔
张守军
孙振斌
之 羲
湘潭大学学报1986年2期
苏州大学学报1986年3期
北京财贸学院学报1986年3期
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87年3期
江海学刊1987年4期
郑观应对“官督商办”企业的评价——兼谈官督
商办企业的性质
刘叔麟兰州大学学报1988年1期
论《盛世危言》的主言与社会实践
论郑观应的军事思想
郑观应经济思想新探
心存救济利名轻——说郑观应的“恬淡”
郑观应《道器》平议
郑观应与中国现代化及其超前意识
郑观应的卒年
甲午战后郑观应之日本观
浅析郑观应的“商战”之说
论郑观应的德国观
试论郑观应的教育思想
郑观应的市场理论初探
教养有道勃然兴——论郑观应与“开民智”
郑观应与清季“官督商办”
略论郑观应的市场经济意识
郑观应道号及学道始史年考
齐国华
夏东元
严惠民
夏晓虹
方志钦
夏东元
王学庄
曹成建
吴弘明
郑宗育
王学明
黄 群
齐国华
刘叔麟
刘仁坤
(澳门)邓景滨
史林1990年2期
学术月刊1990年2期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0年2期
读书1990年9期
史林1992年4期
学术月刊1992年11期
近代史研究1994年6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4期
历史教学1995年6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1期
上海大学学报1996年2期
贵州大学学报1996年2期
史林1996年2期
福建论坛1996年3期
北方论丛1996年3期
学术研究1996年5期
孙逸仙近代思想与郑观应、容闳、严复、胡适之
比较
(美)吴相湘广东社会科学1996年6期,*传记文学
1996年69卷6期
郑观应与梁启超的一桩公案周辉湘历史教学1996年6期
“得风气之先”与“开风气之先”——郑观应早期
思想演变与上海
董淮平学术月刊1997年10期
论郑观应的经济、政治改革思想
论郑观应的聘用洋员思想
陈 昕
向中银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1期
福建论坛1999年1期
论中国近代早期经济思想的时代特点——郑观
应个案研究
杨华山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4期
郑观应近代经济思想的时代特点探论
心存救济利名轻——说郑观应的“恬淡”
辛辛亥革命前后的郑观应——三论郑观应
杨华山
夏晓虹
夏东元
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4期
旧年人物第11页
辛亥革命史丛刊1980年2辑

郑观应

思想家,实业家。本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广东香山(今中山)人。1858年至上海习商,随英国传教士傅兰雅习英文,曾充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买办;又自营贸易,投资轮船公司。1880年后,历任上海机器织布局、轮船招商局、上海电报局、汉阳铁厂、粤汉铁路公司等总办或会办。关心时务,热心西学。主张改变专制,设立议院。提出“商战为主,兵战为末”,要求发展近代工业,保护商业,采取保护关税、海关不用洋人、裁撤厘金、允许商人自由投资等措施。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有《易言》、《盛世危言》等,今人编有《郑观应集》。

郑观应1842~1922

清朝官员。曾任上海机器织布局、轮船招商局、、上海电报局、汉阳铁厂、奥汉铁路总务,汉阳铁厂总办,粤汉铁路总办。著有《救时揭要》,《易言》,《盛世危言》。


郑观应1842—1921

近代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又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罗浮待鹤仙人等,广东香山人。应试不第,在上海洋行当买办多年,1878年以赀捐候补道,此后则参与洋务派办企业活动,先后任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轮船招商局帮办和总办、开平矿务局粤局总办等职。著有《救时揭要》、《易言》、《盛世危言》等书。郑观应主张变法自强,宣扬“商战论”,强调“习兵战不如习商战”。他意识到“政治不改良,实业万难兴盛”;赞成实行君主立宪制,要求设议院,立宪法,认为这些才是“富强之本”。他还主张严明法制,除立宪法外,还应仿“西例”速定商律。郑观应也要求改变旧刑制,蠲除苛法,改良狱政,并对西方的辩护制、陪审制表示赞赏。为维护国家主权,他主张在华外商和传教士均应受中国法律约束,并提倡研究外国律例和公法学。

郑观应

174 郑观应1842—1921

近代早期维新派思想家。字正翔,号陶斋。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少年时到上海学商,先后任英商宝顺、太古洋行买办。同时自营贸易、航运等业务。1880年后,由李鸿章委派,任过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轮船招商局帮办、上海电报局总办等职务。他虽任买办并身居洋务企业要职,但关心时政,热心西学,逐渐成为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家。他在长期从事洋务企业活动中看到官办、官督商办形式的弊病,因此激烈批评洋务企业是“官夺商权”、“调剂私人”和种种腐败现实,主张商人举办新式企业“全以商贾之道行之”。面对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他提出了著名的“商战”思想,认为“商战”较“兵战”尤为重要,资本主义国家是“借商以强国,借兵以卫商”,“兵之并吞,祸人易党;商人之克,敝国无形。”所以,“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发展本国的民族工商业,才是抵御外侮使国家富强的根本。他积极主张收回海关,修改税则,裁撤厘金、实行自由投资等护商政策。他主张学习西方之“器”,也提出“开议院”等设想,但这种政治上的改革要求还不强烈,没有摆脱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樊篱。20世纪初,曾拥护清政府的立宪活动,敌视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失败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及军阀割据则表示厌恶和反对。著作有《易言》、《盛世危言》等。

☚ 叶澄衷   盛宣怀 ☛

郑观应

149 郑观应1842—1922

报刊政论作家。自19世纪70年代起,积极为《华字日报》、《循环日报》和《中西闻见录》等报刊撰稿,论述当时民族的危急形势,提出了设议院、开学校、发展民族工业、同帝国主义列强实行“商战”等主张,在当时的读者中引起反响。1873年编辑刊行《救时揭要》,1880年编辑刊行《易言》,1894年编辑刊行《盛世危言》,先后有上海古香阁等14种版本,累计重印至23次,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报刊政论文集之一。

☚ 伍廷芳   黄遵宪 ☛

郑观应1842—1922

清末改良主义者。字正翔,号陶斋,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曾为英商宝顺洋行买办。1872年调任英商太古轮船公司总理。1880年受李鸿章委派任上海机器织布局会办,轮船招商局总办。主张变法求强,设议院,兴学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对外国侵略者进行“商战”。著有《盛世危言》等。


郑观应

见“历史”中的“郑观应”。

郑观应1842~1922

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军事改革活动家。广东香山(今中山)人。著有《盛世危言》。

郑观应

郑观应1842~1922

原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慕雍山人等。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思想家。广东香山(今中山)雍柏乡人。1858年到上海学商,后任英商宝顺商行、太古轮船公司买办,捐资得道员衔。1880年后,任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轮船招商局会办、上海电报局总办等职。其家乡与澳门近在咫尺,自幼出入澳门,熟悉澳门情况。19世纪六七十年代撰写的名作《救时揭要》、《易言》中,有《澳门猪仔论》、《澳门窝匪论》、《记猪仔逃回诉苦略》和《贩奴》等名篇,揭露澳门的积弊。自中年起,在澳门置业居家,计有新村尾住宅13.5间及一部分山业。1881年,因赔保杨桂轩亏欠太古洋行巨款而被拘于香港。1886~1891年间,又因上海织布局亏欠而遭受洋务派官僚的陷害,隐居于澳门。在贫病中写成代表作《盛世危言》。该书以富民救国为主题,提出“主以中学、辅以西学”的学习西方原则,主张设议院,讲武备,发展工商业,以兵战对兵战,以商战对商战,是甲午战争前的著名政治论著之一,对维新变法运动产生深远影响。1890年前后在澳门邂逅孙中山,两人成为莫逆之交。1896年任汉阳铁厂总办。1906年任粤汉铁路总办,曾在香港、澳门等地,号召华商投资官商合办的洋务企业。1906年后,因回家守制而长期居留澳门,发表许多鼓吹君主立宪的言论,编辑整理成《盛世危言后编》。辛亥革命后,居上海,为商界名人。1922年病逝。

☚ 范洁朋   郑玛诺 ☛
郑观应

郑观应1842~1922Zheng Guan Ying

原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等。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清末商界著名人士,1858年至上海习商,先后任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买办,又自营贸易,投资轮船公司。1880年起历任上海机器织布局、轮船招商局、上海电报局、汉阳铁厂、粤汉铁路公司等企业总办。主张改变专制、设立议院、兴办学校、发展机器制造业、实行保护关税和护商政策等。著有《盛世危言》,其中有保险一节,介绍了西方保险及其优越性,指出保险“不过以一人之身之祸派及众人”的实质,并强调保险必须制定规章立法的思想。

☚ 陈炽   朱其昂 ☛
郑观应

郑观应1842—1921

原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慕雍山人、罗浮偫鹤山人等。广东香山(今中山县)人。咸丰八年(1858)到上海经商,在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做买办,并自行经营茶栈、开办轮船、驳船公司、商号和钱庄。又以商股代表身份在洋务派官督商办企业如上海机器织布局、轮船招商局、上海电报局任总办、帮办、会办等高级职务;任粤汉铁路公司总办,创办进口公司、航运公司等。在其主要著作《盛世危言》中,阐述了“商战”论: 认为“外洋以商立国”, “借商以强国, 借兵以卫商”;提出以兵战对兵战,以商战对商战的对策。并说“论商务之源,以制造为急,而制造之法, 以机器为先”,实质上是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以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为了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他反对外国侵略势力在华特权,主张取消协定关税,收回关税自主权,以保护民族工业。并提出“开议院”、设“商部”等为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力的要求。还著有《救时揭要》、《易言》、《盛世危言续集》、《盛世危言后编》等。

☚ ">叶澄   盛宣怀 ☛
郑观应

郑观应1842—1922

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思想家、中国早期新闻思想家。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慕雍山人等。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曾当英商宝顺、太古洋行买办。历任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轮船招商局会办、汉阳铁厂总办和粤汉铁路公司总董等,创办过贸易、航运等企业。1884年6月到南洋一带考察,归国后专心研究、探讨外国富强和祖国积弱的道理,发表了很多轰动一时的政论文,其核心是“富强救国”,言人之不敢言。著有《易言》、《盛世危言》、《救时揭要》。其中《盛世危言》是他的代表作。此书有二十余种版本,是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版本最多的一种书。书中论述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各个方面。该书纲举目张,阐发自强之道,要求采西学、设议院、兴学校、重实业,使“人尽其才”“地尽其种”“物畅其流”。主张发展机器制造业。要求清王朝实行护商政策,指出官“朘削“遏抑”商是中国商务不能振兴的根本原因。此书不仅在国内有很大影响,而且很快就传入朝鲜、日本。在《盛世危言》中有篇《日报》,阐明了办报对富国强民的重大意义,介绍了西方诸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概况,是我国较早提出办报思想的人。

☚ 《诚言》广告事件   郑贯公 ☛
郑观应

郑观应

(1842~1922) 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原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17岁赴沪学贾,并从家叔学英语。后进宝顺洋行管丝楼,兼管轮船揽载事宜。开江西福州揽载行。1869年宝顺洋行停业。进上海和生茶栈当通事。以后又承办和生详茶栈,代两湖、江西、徽州茶客沽茶。后经洋商士多达等推荐为公正长江轮船董事。1872年,和生祥茶栈停业,郑观应任扬州宝记盐务总理。1875年被聘为太古轮船公司总理。创办汉口、四川、上海太古昌揽载行。开牛庄、汕头、广东北永泰字号,代客办货。1880年起受李鸿章委派,历任津沪电报沪局总办。次年在沪创设机器织布局、造纸局、船坞,开垦公司。1882年辞太古总理,奉北洋大臣札委办轮船招商局,随总办唐廷枢出国考察商务。与唐等合办天津塘沽耕植畜牧公司。1883年驻沪采办新式军械。1888年总办开平矿务粤局,与唐廷枢等集资购买广州城南基地,建筑轮船码头栈房,运销开平煤炭,揽载客货回津。郑观应关注时政,攻研西学,主张立议院,兴学校,提倡“主以中学,辅以西学”的育人原则;强调振兴民族工商业,建立机器制造业,以商战为主,抗击外来侵略。虽效力洋务运动,但批评洋务派“舍本图末”;对西方“遗其精义而袭其皮毛。”后趋于保守,一度拥护清廷预备立宪。辛亥革命后,不满北洋政府专制和军阀混战。晚年居住上海,热心于教育和实业,在商界颇具影响。1922年5月病逝,著有《救国揭要》、《 易言》、《盛世危言》等。

☚ 明轮   怡和轮船公司 ☛
郑观应

郑观应1842—1921

近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人物。字正翔,号陶斋,广东香山人。咸丰八年(1858年) 应试秀才落第,赴上海习商,先后在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担任买办,同时自己经营茶栈、驳船公司、盐务等。光绪四年 (1878年) 起参加洋务派兴办新式企业的活动,先后在上海机器织布局、上海电报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粤局、湖北汉阳铁厂等企业任帮办、会办和总办等要职,长期活跃于经济界。积极主张变法维新,发展民族工商业,谋求中国独立富强。1873年刊行《救时揭要》,开始提出反对外国侵略和商民投资近代工商业的要求。1880年刊行《易言》,提出了较为系统、明确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想。1894年首次刊行,以后多次增订的《盛世危言》,是其政治、经济思想的集成之作,对商、工、农、矿、轮船、铁路、邮电、货币、银行、财政税收等均有论述,对传播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起了重要作用。郑观应自谓“初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复考察商务大臣张弼士侍郎》) 鼓吹“商战”是其经济思想的突出特点。认为西方列强“借商以强国,借兵以卫商”( 《郑观应集》 上册,《商务三》),“兵之并吞,祸人易觉; 商人之掊克,敝国无形”,所以“习兵战,不如习商战” (同上书,《商战》)。中国应当以兵战“治其标”,以商战“固其本”(同上书,《商战下》)。要求限制和取消外国侵略者在华的种种特权,争取关税自主,海关不用洋人。批判“袭崇本抑末之旧说” (同上书,《商务二》),要求清政府革除困商之政,实行保商之法,允许商民自由投资,兴工艺,精制造,讲种植,发展机器制造工业,增强抵制外国侵略的经济实力,并且实行保护关税,裁撤厘金,以便扩大出口,限制进口,堵塞漏卮,挽回利权,制西人以自强。他与薛福成一样,认为“商贾具生财之大道,而握四民之纲领” (同上书,《商务二》),把振兴商务视为振兴经济的中心。同时又指出: 商者运已成之货,工者造未成之货,有工艺然后有货物,有货物然后有商贾,“论商务之源,以制造为急,而制造之法,以机器为先” (同上书,《商务五》)。不仅强调生产对商业流通的重要作用,而且强调机器制造的优越性,大力提倡发展机器制造业,认为“能自造机器,始能得机器无穷之妙用”,才能改变依赖外国和“受制于外人” (同上) 的状况。早期对清政府及洋务派抱有较多幻想,认为官督商办有利于工商企业的发展。甲午战争以后,对官督商办中“官夺商权”和以封建官场体统经营企业的弊病进行了揭露,提出举办新式企业应“全以商贾之道行之,绝不拘以官场体统” (同上书,《商务二》)。晚年,又写下“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华商因此不及人,为丛驱爵成怨府”(《罗浮偫鹤山人诗草》卷二) 的诗句,对清政府及洋务派作了尖锐的揭露。此外,为了发展民族工商业他还提出了“开议院”和设立有资本家代表参加的“商部”等政治要求,使商民能借助政权力量维护自身利益。

☚ 薛福成   马建忠 ☛

郑观应1842~1922Zheng Guanying

modern proser and businessman. Works: Apt Words from a Flourishing Age,etc.

郑观应1842—1921

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字正翔,号陶斋。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少时在上海习商。后为英商宝顺洋行买办,捐道员。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任扬州宝记盐务经理。1875年任英商太古轮船公司总理。1881年受李鸿章委派为上海机器织布局会办、上海电报分局总办、上海轮船招商局帮办。1892年总办轮船招商局。1894年任汉阳铁厂总办。1906年任粤汉铁路总办。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为商界著名人士。他关心政治,潜心学习西学,反对“泥古不化,甘守愚陋以受制于人”,主张设立议院,振兴民族工商业,变法自强。著有《盛世危言》五卷。

郑观应1842—1922

又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罗浮偫鹤山人。清广东香山(中山市)人。清咸丰八年(1853)奉父命赴上海习经商。遂先后供职宝顺洋行、太古洋行,成为买办。同治十一年(1872)任扬州宝记盐务总理。光绪四年(1878)充上海机器织布局襄办,四年后升为商总办。光绪七年任上海电报局总办。翌年帮办轮船招商局,旋升为总办。光绪十一年因杨桂轩赔款案遭拘禁,解脱后隐居澳门。光绪十七年出任开平矿务局粤局总办。翌年再度入轮船招商局,供职帮办。光绪二十二年被盛宣怀聘为汉阳铁厂总办。光绪三十二年充粤汉铁路总办。辛亥革命后,居上海,成为商界著名人士。一生著述颇多,有《救时揭要》、《易言》、 《盛世危言》、 《盛世危言后编》、《罗浮偫鹤山人诗草》等。刊行于光绪二十年春的《盛世危言》是其代表作。在这部著作中,提出振兴民族工商业,与“西人”进行商战,以收回利权;同时疾呼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参考图64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1:4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