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郑观应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郑观应1841—1923,一作1842—1922广东香山(今中山)人 郑观应1842—1922近代资产阶级早期改良主义者。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慕雍山人、罗浮待鹤人。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初为英商上海宝顺洋行买办,后任扬州宝记洋行经理、英商太古轮船公司总理。1881年受李鸿章委派,先后任上海机器织布局会办、上海电报分局总办、上海轮船招商局帮办和总办。1892年任轮船招商局帮办,后为会帮。辛亥革命后,在上海经商。1893—1895年,著刊《盛世危言》一书,要求抵制外侮,主张设议院、变法自强、振兴实业、挽回利权,以“商战为本”,反对顽固派的泥古不化,批判洋务派的对西学舍本求末。但其政见中亦有“络俄以拒英、联日以制俄”,“主以中学、辅以西学”等消极因素。 郑观应
郑观应
郑观应思想家,实业家。本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广东香山(今中山)人。1858年至上海习商,随英国传教士傅兰雅习英文,曾充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买办;又自营贸易,投资轮船公司。1880年后,历任上海机器织布局、轮船招商局、上海电报局、汉阳铁厂、粤汉铁路公司等总办或会办。关心时务,热心西学。主张改变专制,设立议院。提出“商战为主,兵战为末”,要求发展近代工业,保护商业,采取保护关税、海关不用洋人、裁撤厘金、允许商人自由投资等措施。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有《易言》、《盛世危言》等,今人编有《郑观应集》。 郑观应1842~1922清朝官员。曾任上海机器织布局、轮船招商局、、上海电报局、汉阳铁厂、奥汉铁路总务,汉阳铁厂总办,粤汉铁路总办。著有《救时揭要》,《易言》,《盛世危言》。 郑观应1842—1921近代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又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罗浮待鹤仙人等,广东香山人。应试不第,在上海洋行当买办多年,1878年以赀捐候补道,此后则参与洋务派办企业活动,先后任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轮船招商局帮办和总办、开平矿务局粤局总办等职。著有《救时揭要》、《易言》、《盛世危言》等书。郑观应主张变法自强,宣扬“商战论”,强调“习兵战不如习商战”。他意识到“政治不改良,实业万难兴盛”;赞成实行君主立宪制,要求设议院,立宪法,认为这些才是“富强之本”。他还主张严明法制,除立宪法外,还应仿“西例”速定商律。郑观应也要求改变旧刑制,蠲除苛法,改良狱政,并对西方的辩护制、陪审制表示赞赏。为维护国家主权,他主张在华外商和传教士均应受中国法律约束,并提倡研究外国律例和公法学。 郑观应 174 郑观应1842—1921近代早期维新派思想家。字正翔,号陶斋。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少年时到上海学商,先后任英商宝顺、太古洋行买办。同时自营贸易、航运等业务。1880年后,由李鸿章委派,任过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轮船招商局帮办、上海电报局总办等职务。他虽任买办并身居洋务企业要职,但关心时政,热心西学,逐渐成为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家。他在长期从事洋务企业活动中看到官办、官督商办形式的弊病,因此激烈批评洋务企业是“官夺商权”、“调剂私人”和种种腐败现实,主张商人举办新式企业“全以商贾之道行之”。面对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他提出了著名的“商战”思想,认为“商战”较“兵战”尤为重要,资本主义国家是“借商以强国,借兵以卫商”,“兵之并吞,祸人易党;商人之克,敝国无形。”所以,“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发展本国的民族工商业,才是抵御外侮使国家富强的根本。他积极主张收回海关,修改税则,裁撤厘金、实行自由投资等护商政策。他主张学习西方之“器”,也提出“开议院”等设想,但这种政治上的改革要求还不强烈,没有摆脱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樊篱。20世纪初,曾拥护清政府的立宪活动,敌视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失败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及军阀割据则表示厌恶和反对。著作有《易言》、《盛世危言》等。 ☚ 叶澄衷 盛宣怀 ☛ 郑观应 149 郑观应1842—1922报刊政论作家。自19世纪70年代起,积极为《华字日报》、《循环日报》和《中西闻见录》等报刊撰稿,论述当时民族的危急形势,提出了设议院、开学校、发展民族工业、同帝国主义列强实行“商战”等主张,在当时的读者中引起反响。1873年编辑刊行《救时揭要》,1880年编辑刊行《易言》,1894年编辑刊行《盛世危言》,先后有上海古香阁等14种版本,累计重印至23次,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报刊政论文集之一。 ☚ 伍廷芳 黄遵宪 ☛ 郑观应1842—1922清末改良主义者。字正翔,号陶斋,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曾为英商宝顺洋行买办。1872年调任英商太古轮船公司总理。1880年受李鸿章委派任上海机器织布局会办,轮船招商局总办。主张变法求强,设议院,兴学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对外国侵略者进行“商战”。著有《盛世危言》等。 郑观应见“历史”中的“郑观应”。 郑观应1842~1922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军事改革活动家。广东香山(今中山)人。著有《盛世危言》。 郑观应 郑观应1842~1922原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慕雍山人等。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思想家。广东香山(今中山)雍柏乡人。1858年到上海学商,后任英商宝顺商行、太古轮船公司买办,捐资得道员衔。1880年后,任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轮船招商局会办、上海电报局总办等职。其家乡与澳门近在咫尺,自幼出入澳门,熟悉澳门情况。19世纪六七十年代撰写的名作《救时揭要》、《易言》中,有《澳门猪仔论》、《澳门窝匪论》、《记猪仔逃回诉苦略》和《贩奴》等名篇,揭露澳门的积弊。自中年起,在澳门置业居家,计有新村尾住宅13.5间及一部分山业。1881年,因赔保杨桂轩亏欠太古洋行巨款而被拘于香港。1886~1891年间,又因上海织布局亏欠而遭受洋务派官僚的陷害,隐居于澳门。在贫病中写成代表作《盛世危言》。该书以富民救国为主题,提出“主以中学、辅以西学”的学习西方原则,主张设议院,讲武备,发展工商业,以兵战对兵战,以商战对商战,是甲午战争前的著名政治论著之一,对维新变法运动产生深远影响。1890年前后在澳门邂逅孙中山,两人成为莫逆之交。1896年任汉阳铁厂总办。1906年任粤汉铁路总办,曾在香港、澳门等地,号召华商投资官商合办的洋务企业。1906年后,因回家守制而长期居留澳门,发表许多鼓吹君主立宪的言论,编辑整理成《盛世危言后编》。辛亥革命后,居上海,为商界名人。1922年病逝。 ☚ 范洁朋 郑玛诺 ☛ 郑观应 郑观应1842~1922Zheng Guan Ying原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等。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清末商界著名人士,1858年至上海习商,先后任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买办,又自营贸易,投资轮船公司。1880年起历任上海机器织布局、轮船招商局、上海电报局、汉阳铁厂、粤汉铁路公司等企业总办。主张改变专制、设立议院、兴办学校、发展机器制造业、实行保护关税和护商政策等。著有《盛世危言》,其中有保险一节,介绍了西方保险及其优越性,指出保险“不过以一人之身之祸派及众人”的实质,并强调保险必须制定规章立法的思想。 ☚ 陈炽 朱其昂 ☛ 郑观应 郑观应1842—1921原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慕雍山人、罗浮偫鹤山人等。广东香山(今中山县)人。咸丰八年(1858)到上海经商,在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做买办,并自行经营茶栈、开办轮船、驳船公司、商号和钱庄。又以商股代表身份在洋务派官督商办企业如上海机器织布局、轮船招商局、上海电报局任总办、帮办、会办等高级职务;任粤汉铁路公司总办,创办进口公司、航运公司等。在其主要著作《盛世危言》中,阐述了“商战”论: 认为“外洋以商立国”, “借商以强国, 借兵以卫商”;提出以兵战对兵战,以商战对商战的对策。并说“论商务之源,以制造为急,而制造之法, 以机器为先”,实质上是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以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为了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他反对外国侵略势力在华特权,主张取消协定关税,收回关税自主权,以保护民族工业。并提出“开议院”、设“商部”等为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力的要求。还著有《救时揭要》、《易言》、《盛世危言续集》、《盛世危言后编》等。 ☚ ">叶澄 ![]() 郑观应 郑观应1842—1922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思想家、中国早期新闻思想家。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慕雍山人等。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曾当英商宝顺、太古洋行买办。历任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轮船招商局会办、汉阳铁厂总办和粤汉铁路公司总董等,创办过贸易、航运等企业。1884年6月到南洋一带考察,归国后专心研究、探讨外国富强和祖国积弱的道理,发表了很多轰动一时的政论文,其核心是“富强救国”,言人之不敢言。著有《易言》、《盛世危言》、《救时揭要》。其中《盛世危言》是他的代表作。此书有二十余种版本,是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版本最多的一种书。书中论述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各个方面。该书纲举目张,阐发自强之道,要求采西学、设议院、兴学校、重实业,使“人尽其才”“地尽其种”“物畅其流”。主张发展机器制造业。要求清王朝实行护商政策,指出官“朘削“遏抑”商是中国商务不能振兴的根本原因。此书不仅在国内有很大影响,而且很快就传入朝鲜、日本。在《盛世危言》中有篇《日报》,阐明了办报对富国强民的重大意义,介绍了西方诸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概况,是我国较早提出办报思想的人。 ☚ 《诚言》广告事件 郑贯公 ☛ 郑观应 郑观应(1842~1922) 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原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17岁赴沪学贾,并从家叔学英语。后进宝顺洋行管丝楼,兼管轮船揽载事宜。开江西福州揽载行。1869年宝顺洋行停业。进上海和生茶栈当通事。以后又承办和生详茶栈,代两湖、江西、徽州茶客沽茶。后经洋商士多达等推荐为公正长江轮船董事。1872年,和生祥茶栈停业,郑观应任扬州宝记盐务总理。1875年被聘为太古轮船公司总理。创办汉口、四川、上海太古昌揽载行。开牛庄、汕头、广东北永泰字号,代客办货。1880年起受李鸿章委派,历任津沪电报沪局总办。次年在沪创设机器织布局、造纸局、船坞,开垦公司。1882年辞太古总理,奉北洋大臣札委办轮船招商局,随总办唐廷枢出国考察商务。与唐等合办天津塘沽耕植畜牧公司。1883年驻沪采办新式军械。1888年总办开平矿务粤局,与唐廷枢等集资购买广州城南基地,建筑轮船码头栈房,运销开平煤炭,揽载客货回津。郑观应关注时政,攻研西学,主张立议院,兴学校,提倡“主以中学,辅以西学”的育人原则;强调振兴民族工商业,建立机器制造业,以商战为主,抗击外来侵略。虽效力洋务运动,但批评洋务派“舍本图末”;对西方“遗其精义而袭其皮毛。”后趋于保守,一度拥护清廷预备立宪。辛亥革命后,不满北洋政府专制和军阀混战。晚年居住上海,热心于教育和实业,在商界颇具影响。1922年5月病逝,著有《救国揭要》、《 易言》、《盛世危言》等。 ☚ 明轮 怡和轮船公司 ☛ 郑观应 郑观应1842—1921近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人物。字正翔,号陶斋,广东香山人。咸丰八年(1858年) 应试秀才落第,赴上海习商,先后在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担任买办,同时自己经营茶栈、驳船公司、盐务等。光绪四年 (1878年) 起参加洋务派兴办新式企业的活动,先后在上海机器织布局、上海电报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粤局、湖北汉阳铁厂等企业任帮办、会办和总办等要职,长期活跃于经济界。积极主张变法维新,发展民族工商业,谋求中国独立富强。1873年刊行《救时揭要》,开始提出反对外国侵略和商民投资近代工商业的要求。1880年刊行《易言》,提出了较为系统、明确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想。1894年首次刊行,以后多次增订的《盛世危言》,是其政治、经济思想的集成之作,对商、工、农、矿、轮船、铁路、邮电、货币、银行、财政税收等均有论述,对传播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起了重要作用。郑观应自谓“初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复考察商务大臣张弼士侍郎》) 鼓吹“商战”是其经济思想的突出特点。认为西方列强“借商以强国,借兵以卫商”( 《郑观应集》 上册,《商务三》),“兵之并吞,祸人易觉; 商人之掊克,敝国无形”,所以“习兵战,不如习商战” (同上书,《商战》)。中国应当以兵战“治其标”,以商战“固其本”(同上书,《商战下》)。要求限制和取消外国侵略者在华的种种特权,争取关税自主,海关不用洋人。批判“袭崇本抑末之旧说” (同上书,《商务二》),要求清政府革除困商之政,实行保商之法,允许商民自由投资,兴工艺,精制造,讲种植,发展机器制造工业,增强抵制外国侵略的经济实力,并且实行保护关税,裁撤厘金,以便扩大出口,限制进口,堵塞漏卮,挽回利权,制西人以自强。他与薛福成一样,认为“商贾具生财之大道,而握四民之纲领” (同上书,《商务二》),把振兴商务视为振兴经济的中心。同时又指出: 商者运已成之货,工者造未成之货,有工艺然后有货物,有货物然后有商贾,“论商务之源,以制造为急,而制造之法,以机器为先” (同上书,《商务五》)。不仅强调生产对商业流通的重要作用,而且强调机器制造的优越性,大力提倡发展机器制造业,认为“能自造机器,始能得机器无穷之妙用”,才能改变依赖外国和“受制于外人” (同上) 的状况。早期对清政府及洋务派抱有较多幻想,认为官督商办有利于工商企业的发展。甲午战争以后,对官督商办中“官夺商权”和以封建官场体统经营企业的弊病进行了揭露,提出举办新式企业应“全以商贾之道行之,绝不拘以官场体统” (同上书,《商务二》)。晚年,又写下“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华商因此不及人,为丛驱爵成怨府”(《罗浮偫鹤山人诗草》卷二) 的诗句,对清政府及洋务派作了尖锐的揭露。此外,为了发展民族工商业他还提出了“开议院”和设立有资本家代表参加的“商部”等政治要求,使商民能借助政权力量维护自身利益。 ☚ 薛福成 马建忠 ☛ 郑观应1842~1922Zheng Guanyingmodern proser and businessman. Works: Apt Words from a Flourishing Age,etc. 郑观应1842—1921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字正翔,号陶斋。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少时在上海习商。后为英商宝顺洋行买办,捐道员。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任扬州宝记盐务经理。1875年任英商太古轮船公司总理。1881年受李鸿章委派为上海机器织布局会办、上海电报分局总办、上海轮船招商局帮办。1892年总办轮船招商局。1894年任汉阳铁厂总办。1906年任粤汉铁路总办。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为商界著名人士。他关心政治,潜心学习西学,反对“泥古不化,甘守愚陋以受制于人”,主张设立议院,振兴民族工商业,变法自强。著有《盛世危言》五卷。 郑观应1842—1922又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罗浮偫鹤山人。清广东香山(中山市)人。清咸丰八年(1853)奉父命赴上海习经商。遂先后供职宝顺洋行、太古洋行,成为买办。同治十一年(1872)任扬州宝记盐务总理。光绪四年(1878)充上海机器织布局襄办,四年后升为商总办。光绪七年任上海电报局总办。翌年帮办轮船招商局,旋升为总办。光绪十一年因杨桂轩赔款案遭拘禁,解脱后隐居澳门。光绪十七年出任开平矿务局粤局总办。翌年再度入轮船招商局,供职帮办。光绪二十二年被盛宣怀聘为汉阳铁厂总办。光绪三十二年充粤汉铁路总办。辛亥革命后,居上海,成为商界著名人士。一生著述颇多,有《救时揭要》、《易言》、 《盛世危言》、 《盛世危言后编》、《罗浮偫鹤山人诗草》等。刊行于光绪二十年春的《盛世危言》是其代表作。在这部著作中,提出振兴民族工商业,与“西人”进行商战,以收回利权;同时疾呼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参考图641)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