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邺城遗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邺城遗址

邺城遗址

是三国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北省临漳县西南12.5公里处,由南北两个毗连的城组成,即北邺城和南邺城。北邺城大部分位于今漳河北,建于春秋齐桓公时,建安九年(公元204年),魏王曹操始以其为都,到公元577年北齐灭亡时,此城先后做过后赵、东魏,北齐的都城。城平面呈长方形,设七门(南三北二东西各一),城内有一条东西向大道、将城分成南、北两区。北区分布着宫城、贵族宅邸、官署、禁苑铜雀园、武库、马厩、仓库及建在西城墙上的金虎、铜雀、冰井三台。南区以居民里坊为主,有少数官署。在全城的中轴线上,辟有南通大城正南门,北达宫城的干道。南邺城在今漳河南,营于东魏,毁于隋。它的平面呈长方形,设14座城门(南北各三,东西各四),城市布局大体与北魏洛阳内城的形制相同。邺城的地面遗存有北邺城西垣上的金虎、铜雀台基和八处不知名的夯土台基等。遗物多为砖瓦,如东魏、北齐的黑色瓦,战国、西汉至北朝的绳纹砖瓦及莲花瓦当、文字瓦当,东魏、北齐的大长砖和黑色板瓦等。此外,城址中还发现了石雕螭首。邺城的特点是以全城的中轴线为基准进行分区布局,结构严谨,井然有序,交通便利。这种城市规划的新模式,对隋唐都城里坊制度的出现影响颇大,可以说,邺城在我国都城建筑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1988年,它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赵邯郸故城   涧磁村定窑遗址 ☛
邺城遗址

邺城遗址

邺城遗址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城,曹魏、后赵、冉魏、前燕、北齐时期均建都于此。遗址位于临漳县西南13公里的漳河北岸,今邺镇一带,分邺北城和邺南城。现仅存建于西城墙上的金凤台和铜雀台基址。据记载,金凤台、铜雀台和已不存在的冰井台合称为曹魏时期著名的
三台。
现在的金凤台遗址长122米,宽70米,高12米,规模仍十分宏大。台南有1651年(清顺治八年)修建的文昌阁,阁后有名人题咏碑碣若干,其中以元代《邺城金凤台洞清观首创之碑》最具艺术价值。台顶还有新建的文物陈列室,室内陈列有业城遗址中出土的部分文物。铜雀台建于210年(东汉建安十五年),现也存有大量名人题咏碑碣。
邺城的城市布局工整、均衡,为严格的中轴线对称安排。这种布局方式,对中国古代的城市建设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为古代城市建设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此遗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山古城遗址   间磁村定窑遗址 ☛
邺城遗址

284 邺城遗址

曹魏至北齐六朝都城遗址。位于河北省临漳县西南12.5公里处。1957年开始考察。由南北二城构成。北城大部在今漳河北,北临故漳河。东汉建安九年(204),魏王曹操以此为都城。后赵、东魏、北齐均建都于此,并进行了大规模修整。577年北齐灭亡,城亦衰落。南城位于今漳河南,东魏时初建,隋朝时毁。北城遗址因漳河泛滥改道而蚀毁,所存遗迹甚微,只见城西垣上的金虎、铜雀两座台基和城内8处夯土台基,周围砖瓦甚多,多为东魏、北齐黑色瓦。南城除出土过东魏北齐的大长砖和黑色板瓦外,遗迹均为白砂覆盖。

☚ 二王庙   东林寺 ☛
邺城遗址

邺城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西南三台村漳河北岸。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都城遗址。由南北相毗连的两座城址组成。北城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期,战国为魏国邺地,汉代为魏郡郡治。东汉建安九年(204),魏王曹操以此为王城,构筑宫殿、城垣、衙署,始具规模。曹丕称帝后移都洛阳,仍以邺为五都之一。十六国后赵时期,建武帝石虎征调十数万民工大规模营建宫室。南城为东魏高欢所建,北齐时扩建,规模宏大,殿宇豪奢。南城建成后,北城仍继续修缮使用。北齐亡后,邺城亦随之衰落。北城遗址东西长3.5公里,南北广2.5公里,由一条东西向大道分成南北两区,北区中部为宫城,其东为官署、西为禁苑铜雀园,南区为居民区。城区中轴线为一南北干道,北连宫城、南通城门。因漳河水患频繁,北城地面遗迹仅存金凤、铜雀二台基址及若干夯土台基,地面2米以下有长600余米的夯土城墙基址。南城东西宽3公里,南北长4公里,四面辟有14座城门,地面遗迹今已无存。出土遗物有汉魏、十六国、东魏北齐时瓦当、柱础、石雕螭首、绳纹砖、陶人面纹饰件等,以瓦为多。

☚ 5. 临漳县   铜雀台遗址 ☛
0000032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4: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