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绛1922.3.20—
原名邹德鸿。曾用名邹德洪。笔名有一野、沈乐、费固等。四川巴县人。在乐山上高中时,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并开始诗歌创作。1938年5月在成都《新民报》发表诗歌《五月是灿烂的》。1940年入武汉大学外国文学系读书。其间在桂林《诗创作》发表翻译长诗《一个不作法事的和尚》(莱蒙托夫作),又在《文化杂志》发表了译作《惠特曼诗抄》。1944年大学毕业后在四川五通桥等地教中学。1946年超到乐山教书,与王庄合办《水星文艺》,共出7期。1947年在重庆与王庄合编诗刊《火烧的山》,刚出版即被没收。四十年代在重庆、上海等地报刊发表诗作和译诗。建国初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组诗《人类的春天到了》。而后出版了多种译著,其中有诗集《和平的旗》(1953年)、《黑人诗选》(1952年)、 《葡萄园和风》(1959年)等。历任西南人民艺术学院讲师、 《西南文艺》和《四川文学》等刊物编辑。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