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邮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交通類 > 道路館驛部 > 館驛 > 郵置 郵置 yóuzhì 亦稱“置郵”、“郵驛”等。古代辦理公文傳遞、公物轉運及接待過往官員之處。步遞白“郵”,馬遞曰“置”或“驛”,故稱。《孟子·公孫丑上》:“孔子曰:‘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焦循正義:“按置、郵、傳三字,同爲傳遞之稱,以其車馬傳遞謂之置郵,謂之驛,其傳遞行書之舍,亦即謂之置郵,謂之驛。”漢·陸賈《新語·至德》:“郵驛無夜行之吏,鄉閭無夜名之征。”《宋史·輿服志六》:“金字牌者,日行四百里,郵置之最速遞也,凡赦書及軍機要切則用之,由内侍省發遣焉。” 邮置传递文书的驿站。车递叫邮,马递叫置。《后汉书·郭太传》:“又识张孝仲刍牧之中,知范特祖~之役。” 驿站 驿站驿(驿置;驿候;驿传;驿递;驿舖;驿铺;马驿) 递 传(传递;传置) 铺(铺驿;铺递;递铺;马铺) 邮(邮置;传邮) 驲(驲站)厩置 马站 另见:住宿 传递 马 ☚ 旅社 妓院 ☛ 邮置 邮置邮亭的别称。汉时邮亭除办理文书传递外, 还可供住宿, 其作用与传舍或驿置没有多大区别, 故东汉时人一般即称之为邮置, 或称邮驿。《后汉书·西域传》: “列邮置于要害之路。”又《卫飒传》: “列亭传, 置邮驿” 。 ☚ 邮亭 轺车 ☛ 邮置yóu zhì即传递文书的驿站。《后汉书·郭太传》:"又识张孝仲刍牧之中,知范特祖邮置之役。" 邮置诸路州县通信传递机构总名。马传递为置,人传递为邮。宋代递铺(即邮置)有三等:急脚递、马递、步递,每隔十八里或二十里设一铺。南宋又有斥、堠、摆铺之设,以九里或十里置一铺,止许传紧急军事文书。邮传主要职能为传送官府文书,所谓“传命令、达奏章,并附递官员私书。”递铺兵承受往来文书都有程限规定,不得稽滞(《永乐大典》卷14575、《宋会要·方域》10之18《急递铺》、《咸淳临安志》卷55《邮置》、《燕翼诒谋录》卷5、《攻媿集》卷39《训武郎、临安府湖州巡辖递铺梁青违滞金字牌降一官》)。宋代邮置总领于枢密院,兵部驾部主管(《图书集成》第七编《经济汇编:戎政典》卷258,《宋史·职官志》3《兵部·驾部郎中 ·员外郎》)。诸路由转运司长官一员兼“提举马递铺”,州、府、军、监通判兼有检察邮驿之责,并各设专职邮置官——巡辖马递铺,管领所属递铺邮传事(《永乐大典》14575、《庆元条法》卷178《文书门》、《宋会要·方域》10之53《驿传》)。递铺为邮传网点。宋以前,递夫差役百姓承担,宋太祖建隆二年五月,定制以军卒代百姓为递夫,并特置递卒(铺兵),待遇从优(《燕翼诒谋录》卷1)。 别称❶递铺、驿传、驿置。《永乐大典》卷14575:“递铺,旧法三等:曰急脚,曰马递,曰步递。……建炎三年初立斥堠,绍兴三十年又创摆铺。”《梦溪笔谈》卷11《官政》:“驿传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宋史·职官志》3《兵部·驾部郎中》:“掌舆辇、车马、驿置、厩牧之事。……官文书则重其迟速以附步、马、急递。”《咸淳临安志》卷55《邮置》:“钱塘县界:候潮门斥堠 马递……以上铺兵145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