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那烂陀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那烂陀寺Nalanda

古迹名。意译为施无厌。故址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巴拉贡地方。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的著名寺院。公元5~6世纪初笈多王朝历代国王相继营造。为古代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中国高僧玄奘、义净等均曾在此留学。12世纪后被毁。1861年起发掘,发现有僧院、祀堂等遗迹,出土遗物有石雕像、青铜像、黄铜像等。

那烂陀寺

那烂陀寺

又称施无厌寺。佛寺。遗址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巴罗贡村附近。耆那教经典《仪轨经》、佛典《大般涅槃经》等均提到那烂陀。《普曜经》作那烂陀村,释迦牟尼曾在此说法,其大弟子舍利弗在此出生并灭寂。*《大唐西域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释迦方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等,均有关于该寺的记载。其创建者为印度先王铄迦罗阿迭多,据考证,即笈多王朝第四代王拘摩罗笈多一世(415—455年在位)。后经历代国王扩建,规模宏大,或说“总有七院,院别三层”,或说“庭序别开,中分八院”。有佛殿、僧房、窣堵波等建筑。“寺门西向,飞阁凌虚,雕刻奇形,妙尽工饰”。有宝彩、宝海、宝洋三大藏书室,所存典籍丰富。寺以大乘为主,兼及小乘,旁及其他宗教派别,并研习因明、声明、医方、数术等。印度大乘佛教大师,多在此受业和讲学。6至9世纪为其极盛期,常住僧众三四千人,加外客,即达万人。中国高僧玄奘、玄照、义净、慧轮、智弘、无行、道希、道生和大乘灯,都曾留学该寺; 新罗、朝鲜、日本等国僧人,也前往求学。该寺大师寂护及其大弟子莲花生也曾往西藏弘法。寺毁于12世纪与13世纪之交的兵乱,从此湮没不闻。1861年发现其遗址,1915年始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已发现南北排列整齐的八个僧院。西边有佛殿、佛塔。西南有一大塔遗址,并残留不少小塔。出土有铜佛像、菩萨像、提婆跋拉提婆铜盘、刻有“室利那烂陀摩诃毗罗僧伽”字样的印章、铜币等文物上千件。已建那烂陀博物院。

☚ 碎叶城大云寺   菩提伽耶精舍 ☛
那烂陀寺

那烂陀寺

又称施无厌寺。佛寺。遗址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巴罗贡村附近。耆那教经典《仪轨经》、佛典《大般涅槃经》等均提到那烂陀。《普曜经》作那烂陀村,释迦牟尼曾在此说法,其大弟子舍利弗在此出生并灭寂。*《大唐西域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释迦方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等,均有关于该寺的记载。其创建者为印度先王铄迦罗阿迭多,据考证,即笈多王朝第四代王拘摩罗笈多一世(415—455年在位)。后经历代国王扩建,规模宏大,或说“总有七院,院别三层”,或说“庭序别开,中分八院”。有佛殿、僧房、窣堵波等建筑。“寺门西向,飞阁凌虚,雕刻奇形,妙尽工饰”。有宝彩、宝海、宝洋三大藏书室,所存典籍丰富。寺以大乘为主,兼及小乘,旁及其他宗教派别,并研习因明、声明、医方、数术等。印度大乘佛教大师,多在此受业和讲学。6至9世纪为其极盛期,常住僧众三四千人,加外客,即达万人。中国高僧玄奘、玄照、义净、慧轮、智弘、无行、道希、道生和大乘灯,都曾留学该寺; 新罗、朝鲜、日本等国僧人,也前往求学。该寺大师寂护及其大弟子莲花生也曾往西藏弘法。寺毁于12世纪与13世纪之交的兵乱,从此湮没不闻。1861年发现其遗址,1915年始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已发现南北排列整齐的八个僧院。西边有佛殿、佛塔。西南有一大塔遗址,并残留不少小塔。出土有铜佛像、菩萨像、提婆跋拉提婆铜盘、刻有“室利那烂陀摩诃毗罗僧伽”字样的印章、铜币等文物上千件。已建那烂陀博物院。

☚ 碎叶城大云寺   菩提伽耶精舍 ☛
0000547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