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卤地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卤地菊 【名称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概况】: 异名 龙舌三尖刀、龙舌草、三尖刀、黄花冬菊、黄野蒿(《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尖刀草(《广东潮阳中草药》),黄花龙舌草(《福建民间草药》),黄花蜜菜、瘠草(福建)。 基源 为菊科蟛蜞菊属植物卤地菊的全草。蟛蜞菊属全世界60余种;中国有10种,5种入药。 原植物 卤地菊Wedelia prostrata(Hook.et Arn.)Hemsl. 形态 一年生草本。茎葡匐,长25~80cm,基部有不定根,疏生糙毛。叶无柄或具长1~5mm的短柄,叶片对生,长圆状披针形,长1~4cm,宽4~9mm,边缘有1~3对不规则疏齿,稀全缘,两面密被疣基短糙毛。头状花序单生枝顶或上部叶腋;总苞近球形,直径约9mm,总苞片2层,外层卵形至卵状长圆形,内层倒卵状长圆形,长4~6mm,被短粗毛;托片折叠成倒卵状长圆形,长6~7mm,被面上端有短糙毛;舌状花一层,黄色,雌性,舌片长圆形,长7~9mm,顶端3浅裂,中裂片小;管状花黄色,两性,长6~7mm,向上渐扩大成钟状、裂片近三角形,疏生毛。 瘦果倒卵状三棱形,长约4mm,顶平截,但中央微凹,凹处密被短毛;无冠毛及冠毛环。花期6~10月。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岸干燥的沙土地。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和广西。日本、朝鲜、印度、越南、菲律宾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6~7月采收。 【药性】: 性味 《福建民间草药》:“酸、甘,平。” 归经 《泉州本草》:“入肝、脾二经。” 功效 清热,解毒,利咽,止咳。 主治 喉蛾,喉痹,白喉,百日咳,肺热喘咳,鼻衄,痈肿,疔疮。 ❶ 《福建民间草药》:“清热解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8g(鲜品30~60g);或捣汁。 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福建民间草药》:“治喉娥:鲜卤地菊全草30g(干品18g)和醋煎,再用消毒过的棉签蘸药醋拭患处。” 或取鲜的全草15g(干品9g),和醋煎开,漱喉。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