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邓铿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邓铿1886—1922广东惠阳人 邓铿1885—1922近代民主革命者。名士元,字仲元,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一说广东惠阳人。幼时亲见亲闻孙中山领导的惠州起义,与友人辄以相勉。1905年,考入广州将弁学堂,毕业后任教员、排长、队官。1911年参加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事败走香港。辛亥革命光复广州时,任东江第一军参谋长,身先士卒,首夺惠州。广东军政府成立,任广东陆军混成协协统、都督府陆军司长及稽勋局局长。1913年任琼崖镇守使,兼办民政事宜。1914年协助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任军务部副部长。1916年出任东江总司令,在广州、惠州等地参加反袁(世凯)。1917年粤军成立,任参谋长。次年与陈炯明率军援闽,参与指挥驱走桂系军阀出粤的战斗。不久兼任粤军第一师师长。治军严谨,军声颇著。1921年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时,邓坐镇广州,拥护孙中山,抵制陈炯明的分裂行为。1922年孙中山率军北伐,他在后方筹划饷械。3月21日在广九车站被奸徒枪袭身死。孙中山以大总统名义追赠其为陆军上将,葬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侧。 邓铿
邓铿
邓铿?~1921民国将领。广东惠阳人。早年追随孙中山,屡立战功,官至陆军上将,孙中山总司令部参谋长,后被敌人暗杀。 邓铿1885—1922字仲元。近代民主革命者。广东梅县(一说惠阳)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毕业于广州将弁学堂。宣统三年(1911)参加黄花岗起义。后在东江率民军响应武昌起义。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次年协助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1920年任广东军政府第一师师长。1922年北伐战争时做后勤工作,3月在广州遇刺身亡。 邓铿 邓铿字仲元、士元,广东梅县人,1885年生。中国同盟会会员。早年就读于惠阳,后肄业于崇雅学堂。1905年考入广州将官学堂步兵科,毕业后留校,任步兵科教员兼公立法政学堂体操教习。不久代区队长。1907年升任该校学兵营排长兼代左队队官。1909年任黄埔陆军小学堂学长。1911年筹划广州起义,失败后去香港。辛亥革命爆发后,任东江第一军参谋长,后改编为陆军第一混协,任协统。同年11月9日任广东军政府陆军司司长兼稽勋局长。1913年任琼崖镇守使。后起兵反袁,失败后逃亡日本。1914年在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任军务部副部长。肇奉孙中山之命回国,密谋在广东举行起义,并任广东讨袁军总司令。1915年再次奉孙中山之命,任中华革命军广东东江司令长官,参加讨袁驱龙(济光)战役。1917年11月任粤军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1918年5月率军援助福建民军,攻克闽南二十余县。1920年率部回粤,到同年底驱逐了盘踞广东的莫荣新。1921年1月任广州军政府第一师师长兼总司令部参谋长。同年夏,沈鸿英、刘震寰率兵犯粤,邓率兵进行抵抗。旋孙中山率兵北伐,邓担任筹饷后方饷械的职务。后由于陈炯明的叛变,北伐夭折。1922年3月21日邓回粤,在广九车站遭到手枪射击,伤重不治,于23日去世。24日被孙中山追赠为陆军上将。 ☚ 邓翔宇 邓锡侯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