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领导理论的源泉
密切联系群众,在工作中实行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这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邓小平不仅继承了毛泽东所倡导的走群众路线的领导作风,而且在新时期不断加以发展。他对如何实施群众路线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理论,这是邓小平领导理论的源泉。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1) 不再搞类似于过去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群众运动。他指出,我们搞改革开放,推行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搞强迫、不搞运动,愿意干就干,干多少是多少,这样慢慢就跟上来了。我们的政策是允许看。他主张用改革开放的成果和事实来教育和引导群众,这是新时期实行群众路线最有效的办法。
(2) 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的思想冲破了 “两个凡是” 的束缚,发挥出巨大的创造力,邓小平以极大的热忱支持群众的首创精神。例如在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并实现了乡镇企业的崛起。在城市改革中从企业实行承包经营到实施厂长(经理) 责任制,以及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等,他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邓小平认为,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绝不是一个人的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
(3) 要善于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邓小平多次指出,“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当然有对的,也有不对的,要进行分析。” 不要 “一听到群众有点议论,尤其是尖锐一点的议论,就要追查所谓 ‘政治背景’,所谓 ‘政治谣言’,就要立案,进行压制,这种恶劣作风必须坚决制止。”“我们的各级领导,无论如何不要造成同群众对立的局面,这是一个必须坚持的原则。”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5页)邓小平认为,各级领导干部要像毛泽东那样,善于从群众的议论当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针和政策。要批评和纠正那种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的错误,一定要努力帮助群众解决一切能够解决的困难。暂时无法解决的困难,要耐心恳切地向群众解释清楚。他还指出,我们的历史经验是,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心群众,只要你关心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不仅不搞特殊化,而且同群众一块吃苦,任何问题都容易解决,任何困难都能够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