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领导理论中提出的战略任务
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是邓小平领导理论中提出的战略任务。鉴于 “左”倾错误给党和国家造成的严重后果,邓小平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他认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问题不解决,领导思想作风也解决不了。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制度。从制度建设上着手解决问题,包括了五个方面:
(1) 党政分开。党政分开的关键是解决党如何领导,以及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解决方法是从制度入手,特别是从领导体制上来解决。
(2) 权力不应过分集中。邓小平认为,权力过分集中,会使党的一元化领导变成个人领导,必然会造成官僚主义。为了克服权力过分集中的原则在宪法上体现出来。这是为了防止再次国家安危系于一人之身的不正常情况和危险情况而提出的治国之策。
(3) 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邓小平指出,各级党委要执行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在领导班子内部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重大问题一定要由集体讨论和决定,决定时要严格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一人一票,不能由书记个人说了算。集体决定了的事情,就要分头去办,各负其责。如果有人借口集体领导而无人负责,这是最危险的祸害。同时,集体领导也有个头儿,各级党委的第一书记,对于日常工作要负起第一位的责任。
(4) 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起离退休制度。邓小平认为,不建立这个制度,我们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状况,以及青年人上不来的问题,都无法解决。有了退休制度,对各个部门,各级职务的干部的退休年龄有了明白规定,就可以人人都知道自己哪一年该退休。这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朝气蓬勃的一个大问题。
(5) 要建立人民群众监督领导干部的制度。邓小平指出,“凡是搞特权、特殊化,经过批评教育而又不改的,人民就有权依法进行检举、控告、弹劾、撤换、罢免,要求他们在经济上退赔,并使他们受到法律、纪律处分。” 他主张建立一套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来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制度的实施。既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党员和群众监督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又要有专门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及时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从而彻底解决搞特权和违法乱纪等一系列不正之风,有效遏制各种腐败行为的发生和蔓延,促进党和国家的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