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秦bì qín见“桃源避秦”。刘商《袁十五远访山门》:僻居谋道不谋身,避病桃源不避秦。麹信陵《移居洞庭》:重林将叠嶂,此处可逃秦。刘言史《题茅山仙台药院》:楼台争耸汉,鸡犬亦嫌秦。 避秦 避秦参见“武陵源”。刘子寰《沁园春·西岩三涧》:“仰视云间,茅茨鸡犬,疑是仙家来避秦。” ☚ 避辇 璧月琼枝 ☛ 避秦 避秦bìqín┃━ 避世隐居。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隋·卢思道《城南隅宴》诗:“即是消声地,何须远避秦。”唐·苏广文《自商山宿隐居》诗:“闻道桃源堪避秦,寻幽数日不逢人。” ☚ 薜萝 攀桂 ☛ 避秦❶借指躲避战乱。五代韦庄《江上别李秀才》诗: “前年相送灞陵春,今日天涯各避秦。” ❷借指不与浊世同流合污。林伯渠《悼黄齐生先生》诗: “惊座骋谈饶正义,避秦亮节翊时贤。” ○ 桃花源 躲难 躲难逃祸 逃乖 逃乱 逃难 避难 避乖 违难 逃避灾难:避劫 躲灾 避开灾难而接近幸福:避祸就福 避祸求福 躲避战乱:避乱 逃乱 躲避兵灾:逃兵 躲避强暴或战乱:避秦 (躲避灾难或迫害:避难)
另见:逃难 逃亡 灾难 ☚ 躲祸 逃避 ☛ 避秦bì qín陶渊明《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后因以“避秦”借谓避乱。无名氏《天台洞》曲:“夕有猿敲户,朝无客扣门,见几个捕鱼人,犹自向山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