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感化道德教育的方法之一,指教育者出于真诚的善良的愿望通过自己的道德情感、道德言行感染影响受教育者,使得他们的思想行为逐渐向合乎社会道德要求的方面转化。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除了无知的幼儿,人们都有很强的自尊心、荣誉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希望别人平等地对待自己。道德感化的方法正是基于这一点,通过耐心的说服引导和诚挚的关怀体贴,去启发受教育者的良知,从而逐渐改正道德言行上的过错,或对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表示深深的忏悔,力求改过自新,祛邪从正。道德感化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取决于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教育者在实施感化的过程中要出于真挚的诚意,以自己人格的力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诲人不倦,帮助受教育者增强择善而从、改恶从善的勇气和力量;二是道德感化要与思想教育、纪律约束、法律强制等手段相互配合,特别是对违法犯罪分子,更要有法制手段做后盾。 道德感化 道德感化daode ganhua道德教育的方法之一。指通过符合道德规范的行动的影响、善意的劝导和感情的互相交流,使他人的思想行动向正确的方面转化。道德感化是调解人民内部矛盾,缓和和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在道德感化过程中,教育者要通过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体贴和帮助受教育者。对有不道德行为的人,通过耐心说服和正确诱导,真心关怀和爱护,使其思想行为不断向好的方面转化。但是对犯罪分子,仅靠道德感化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其他措施的配合,那就是要有强大的专政、改造的手段。因此,道德感化在特殊矛盾中必须有强制手段作前提,才是有用的。道德感化对于团结人民和教育人民,有着重要的作用。 ☚ 道德示范 道德认识 ☛ 000165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