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化的批判和批判化的道德马克思写于1846年,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批判了德国小资产阶级思想家卡尔·海因岑的唯心主义人性论、道德观和对共产主义道德的反对立场。马克思认为,超阶级的抽象人性是没有的,不能把历史运动看作是“人的感情的运动”,道德上的正义之类词句改变不了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所造成的必然的巨大的贫富差别,海因岑以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建立所谓为了好人的“人”的王国的观点是荒谬的。不能把社会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归结为道德问题,海因岑把道德、政治作为社会的基础,是从历史领域逃到道德领域的唯心主义,这就是海因岑所谓“道德化的批判和批判化的道德”的实质。道德、思想、正义等东西都是它们所处那个社会的产物,社会意识取决于社会存在,海因岑把这二者的关系颠倒了,这就使他观察研究社会经济、政治等问题时陷入一系列的错误。马克思在批判海因岑时进一步阐述了道德取决于社会经济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