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透光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透光镜

 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余观之,理诚如是。然余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一样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九


 镜背纹:世有日中见镜背盘龙,入室则隐者,有镜背久久青斑似花者。人不解其故,以为异宝,此假作者。先以精铜少剂铸镜,凿龙或花其背,复熔倍锡之铜剂填之,磨使平。又以铅盖其面。日中照之,则龙文尽出。博物如沈存中,犹讶透光之奇,吾衍始明之。智因推自生若花者,铜剂多久则绿,更久则翠,因汞气乃生朱矽水银。其锡剂多者,久则黯绿,更久则黑,或如漆。今渐生者,遇地气或盐醋气,铜地日变,生色与锡地所变之色异也。
 

清·方以智《物理小识》卷八


 铜镜无透光之理,而有以透光名者,《埤雅》云“镜谓之菱花”,庾信赋“照日则壁上菱生是也”云云。今按水静则平如砥,发光在壁,其光莹然动,则光中生纹,起伏不平故也。铜镜及含光玻璃,其发光亦应莹如止水。而不然者,玻璃质本吹成,铜镜磨工不足,故多起伏不平,照人不觉,发光必见。独有古镜背具花文,正面斜对日光,花文见于发光壁上,名透光镜,人争宝焉。不知湖州所铸双喜镜,乃日用常品,往往有之,非宝也。……论曰:《梦溪笔谈》释透光镜云:人原其理,以为背文差厚,后冷而缩,然所见三鉴一样,惟一透光,意古人别自有术云云。愚按:沈氏盖疑同样三镜,不应独不后冷而缩,不知磨至极平,自无凸凹,则发光处莹然,花纹何有?惟夫刮力在手,随镜凸凹,而生轻重,故终有凸凹之迹。其大致平处,发为大光,其小有不平处,光或他向,遂成异光,故见为花纹也。又热伸冷缩,自是势异理同。
 

清·郑复光《镜镜詅痴》卷五《作透光镜》


 【评】透光镜大约出现于汉代,人争为宝。自宋代沈括以后,历代都有人对其“透光”原理进行研究。沈括所说的冷缩效应和郑复光所说的磨刮效应,均是铜镜“透光”的一个原因。

古词语“透光镜”的出处、文献和意思 - 可可诗词网

透光镜

 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为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九


 理乃在凸凹,不系清浊也。
 铜镜磨工不足,故多起伏不平,照人不觉,发光必见。独有古镜背具花文,正面斜对日光,花文见于发光壁上,名透光镜。
 铸镜时铜热必伸,镜有花纹则有厚薄,薄处先冷,其质既定,背纹差厚,犹热而伸,故镜面隐隐隆起,虽工作刮磨,而刮多磨少,终不能极平,故光中有异也。……惟夫刮刀在手,随镜凸凹而生轻重,故终有凸凹之迹。其大致平处发为大光,其小有不平处光或他向,遂成异光,故见花纹也。
 

清·郑复光《镜镜詅痴》


 【评】沈括,郑复光关于透光镜原理的论述基本正确,这对研究我国古代金属工艺有指导意义。
古代名物 > 科技類 > 測算部 > 觀測用具 > 透光鑑 > 透光鏡
透光鏡  tòuguāngjìng

即透光鑑。

透光镜

中国古代青铜铸件。透光镜因在阳光照射下其背面的图文能映到墙上而得名。上海历史博物馆藏有两面西汉时期的圆形透光镜,直径7.4 cm,重50 g。透光镜的出现反映了公元前200多年中国铜合金冶炼、铸造和加工高超技术水平。

透光镜

040 透光镜

光线从镜面反射到墙壁上,可显出镜背的纹饰与文字。约出现于汉代。沈括《梦溪笔谈》卷19曾解释其原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沈括以冷缩效应说明透光镜面凹凸不平,光线反射时由于长光程放大效应而显出镜背的纹饰文字,是有道理的。清代郑复光在《镜镜痴》中以磨刮效应解释,亦是铜镜 “透光” 的原因之一。

☚ 铜镜   凸面镜 ☛

透光镜

095 透光镜

见41094条。

☚ 西汉青铜镜   阳燧 ☛
透光镜

透光镜

汉代一种具有透光效应的青铜镜。镜面微凸, 背有纹饰, 外形与通常汉镜一样。因当其光亮的镜面承受日光或灯光(聚光)时, 墙上就反映出与镜背相对应的图象, 故有是称。关于透光镜的形象记载, 最早见于隋唐之际王度的《古镜记》。宋沈括《梦溪笔谈》、明方以智《物理小识》以及清郑复光《镜镜詅痴》等著作中均有关于透光镜的铸作方法的介绍。今上海博物馆藏有铭文“内清质以昭明”透光镜和铭文 “见日之光,天下大明”透光镜, 是西汉中期前后的制品。1974年该馆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联合对透光镜进行了模拟试验, 试验认为铜镜在铸造过程中, 镜背的花纹凹凸处凝固收缩,产生铸造应力;研磨时又产生压应力, 因而形成弹性形变。研磨到一定程度时,这些因素迭加地发生作用,使镜面产生与镜背花纹相应而肉眼不易觉察的曲率,引起“透光”效应。这说明汉代已经发现了由应力所产生的透光现象,并掌握了必要的研磨技术,较之欧洲制作透光镜约早1800多年。

☚ 石漆   繀车 ☛

透光镜

始于西汉。当光束照在镜面上时,其反射出来的光束在另一平面上形成与镜背上的纹饰和铭文相同的影像,好像从镜背透过来的一样,故称之为透光镜。研究表明,这种镜子的表面有肉眼不易觉察的与镜背花纹相对应的微小起伏,光程放大后,反射光射散程度不一,形成明显不同的影像,从而造成透光效应。一般来说透光镜,多为圆钮,圆座或连珠纹座,钮外圈均饰以连弧纹,向外依次有一圈铭文,一圈绳纹或其他纹饰,最外一圈较为宽阔平整。“内清质以昭明,光象夫日月”之类铭文最为常见。铭文中常有减字或垫字现象。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2:5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