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送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送达sòngdá〈动〉 送到。 送达sòngdá<动>送到。 送出 送出发(发出;发送) 另见:拿出 物品 书信 运送 交给 ☚ 送出 送上 ☛ 送达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将诉讼文书送交收件人的诉讼活动。送达的目的在于将诉讼文书交付收受人或有关单位,使其了解文书的内容,得以进行诉讼活动,行使诉讼权利和履行诉讼义务。在我国刑事诉讼中,送达的主体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收件人可以是诉讼参与人,也可以是有关机关或单位。送达内容是诉讼文件,其中公安司法机关制作的诉讼文件是送达的主要内容,而当事人制作的诉讼文书也应当通过人民法院送达。送达的方式有直接送达、代收送达、留置送达。送达传票、通知书和其他诉讼文书应当交给收件人本人;如果本人不在,可以交给他的成年家属或者所在单位的负责人员代收。收件人本人或者代收人拒绝接收或者拒绝签名、盖章的时候,送达人可以邀请他的邻居或其他见证人到场,说明情况,把文件留在他的住处,在送达回证上说明拒绝的事由、送达的日期,由送达人签名,即认为已经送达。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直接送达诉讼文件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收件人所在地的人民法院代为送达,或者邮寄送达。委托送达的,应当将委托函、委托送达的诉讼文件及送达回证,寄送收件人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受委托的人民法院收到后,应当登记,并由专人及时送交收件人,然后将送达回证及时退回委托送达的人民法院。受委托的人民法院无法送达时,应当将不能送达的原因及时告知委托的人民法院并将诉讼文件及送达回证退回。邮寄送达的,应当将诉讼文件、送达回证挂号邮寄给收件人。挂号回执上记明的日期为送达的日期。诉讼文件的收件人是军人的,可通过所在部队团级以上单位的政治部门转交;收件人正在服刑的,可以通过所在监狱或其他执行机关转交;收件人正在劳动教养的,可以通过劳动教养单位转交。代为转交的部门、单位收到诉讼文件后,应立即交收件人签收,并将送达回证及时退回送达的人民法院。 送达❶公安司法机关按照法定的方式将有关的诉讼文书(件)交付给应当收受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以及有关单位或个人的诉讼行为。送达的目的在于将诉讼文书(件)交付收受人或有关单位,使其了解文书(件)的内容,得以进行诉讼活动,行使诉讼权利和履行诉讼义务。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送达的方式有直接送达、代收送达和留置送达。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7条的规定,送达传票、通知书和其他诉讼文件应当交给收件人本人;如果本人不在,可以交给他的成年家属或者所在地单位的负责人员代收。收件人本人或者代收人拒绝接收或者拒绝签名、盖章的时候,送达人可以邀请他的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到场,说明情况,把文件留在他的住处,在送达证上证明拒绝的理由、送达的日期,由送达人签名,即认为已经送达。在民事诉讼中的送达除了直接送达、代收送达和留置送达的方式以外,还有委托送达、邮寄送达、转交送达、公告送达和外交途径送达等。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80条、84条的规定,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其他人民法院代为送达,或者邮寄送达。邮寄送达的,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受送达人是军人的,通过其所在部队团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转交。受送达人被监禁的,通过所在监所或者劳动改造单位转交。受送达人是被劳动教养的通过其所在劳动教养单位转交。代为转交的机关、单位收到诉讼文书后,必须立即交受送达人签收,以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受送达人不明,或者用法律规定的上述送达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个月,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送达司法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和方法将诉讼文书或法律文书送交收件人的诉讼行为。中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送达有直接送达和留置送达。中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送达有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转交送达、公告送达和外交途径送达。送达的目的是使收件人了解送达文书的内容,以参与诉讼活动,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诉讼文书和法律文书一经送达即发生一定的法律后果。 送达司法机关按法定方式将诉讼文书(如传票、起诉书、判决书等)送交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行为。方式有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公告送达。 送达 送达司法机关按法定程序将诉令文件送交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行为。一般由司法机关派法警送达,也可视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委托送达、邮寄送达或公告送达的方式。送达的诉讼文件应交给送达人本人; 本人不在的,可由其成年家属或所在单位的负责人代收。受送达人或代收人拒绝接收或拒绝签名盖章时,送达人可邀请其邻居或其他见证人到场,说明情况,把文件留在其住处,在送达证上记明拒绝的事由和送达日期,由送达人签名,即认为已经送达。送达的作用主要是使受送达人了解诉送文件的内容,行使讼诉权利,履行诉讼义务,保证讼诉活动的正常进行。 ☚ 积极的基本权利 宪法 ☛ 送达 送达送达指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和方式,将诉讼文书和法律文书送交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行为。 ☚ 期间 法院调解 ☛ 送达 送达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时间,将诉讼文件送交当事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行为。送达的目的和作用是使当事人及其他法定应当收到相应诉讼文件的人,及时了解自己依法应当参与刑事诉讼活动的内容和应当遵守的要求,有效地行使法定诉讼权利,履行法定诉讼义务,保证诉讼活动正常进行。诉讼文件是否依法送达,直接关系一定的法律后果。通常,送达的方式有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公告送达等。各国自行确定的送达方式不完全相同。我国刑事诉讼法对送达作了专门规定。在刑事诉讼中,送达的诉讼文件主要有传票、通知书、起诉书、不起诉决定书、判决书、裁定书等。诉讼文书中的传票、通知书等诉讼文件应当送交收件人本人。本人不在,可以交给他的成年家属或者所在单位的负责人员代收。收件人本人或者代收人拒绝接受或者拒绝签名、盖章的时候,送达人可以邀请他的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到场,说明情况,把文件留在他的住处,在送达证上记明拒绝事由,送达的日期,由送达人签名,即认为已经送达。不同的诉讼文件,法定送达的时间不同。如人民法院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出庭的传票、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人民法院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我国刑事诉讼文件的法定送达方式有直接送达和留置送达。在司法实践中,直接送达诉讼文件有困难的,可以采取委托送达或者邮寄送达。人民法院对于诉讼文件的收件人是军人的,可以通过其所在部队团级以上单位的政治部门转交。收件人正在服刑的,可以通过其所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机关转交。收件人正在劳动教养的,可以通过劳动教养单位转交。代为转交的部门、单位收到诉讼文件后,应当立即交收件人签收,并将送达回证及时退回送达的人民法院。 ☚ 恢复上诉权的请求 类推核准程序 ☛ 送达司法机关依一定方式将诉讼文件交给案件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送达的作用及其必要性,不仅在于将文件交给收件人,使其了解文件的内容,得以按照法定程序参加诉讼活动,行使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以利于诉讼的正常进行,而且在于赋予一定的法律效果。例如,传票一经合法送达,受传唤人就有到庭的义务;如未经合法送达,受传唤人可以不到庭,更不得因其不到庭而予以拘传。又如上诉期间从判决书合法送达的次日起算,如未经合法送达,则无从起算上诉期间。诉讼文件应交给受送达人本人;如本人不在,可由其成年家属或所在单位负责人代收。受送达人本人或代收人拒绝接收或拒绝签名盖章时,送达人可邀请受送达人的邻居或其他见证人到场,说明情况,把文件留在他的住处,在送达证上记明拒绝的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员签名,即认为已经送达。 送达❶send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