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述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述怀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杜甫 ←上一篇: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下一篇:漫成一首 → 诗词简介: 这是杜甫逃脱安史叛军拜官后,惊魂稍定,因思及妻子死活而作的一首诗。全诗分三段。开头十二句为第一段,详叙来历,及得去而又未忍去之故。自“寄书”以下十二句为第二段,说自己既不能分身,那就只有寄书了,寄书又得不到回信,故多想象揣测之词。最后八句为末段,由此时的寄书,更想到上一年的寄书,恐妻子尽亡,自己将成一个孤独的人。 杜甫无时不关心国家人民,从此诗也可看出。观“麻鞋”句,诗人是化妆而逃的。现有出土的汉代麻鞋,形如草鞋。(见一九七八年《文物》第1期)
述怀魏征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齐梁迄于唐初,诗歌创作中心在于宫廷。精心修饰的法则和惯例,高雅的贵族社会趣味,在宫廷诗中占据统治地位。虽然宫廷诗兴起后就激起与之对立的诗论(这种对立诗论后来发展为复古理论),“但是这种反对仅有理论,缺乏诗歌实践,缺乏具有美学吸引力的替换品。”(斯蒂芬·欧文《初唐诗》)在这样的形势下,受对立诗论影响而产生的第一批独具特色的作品,我们理当刮目相看,并加以推崇。魏征《述怀》便是这样的一篇杰作,明清时代操唐诗选政的名流李攀龙和沈德潜,一例将此诗置于唐诗卷首,决非偶然。首开时代风气的作品不出自纯粹的诗人,而出自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这一事实耐人寻思。魏征生在隋末乱离时代,属意纵横之说,曾作过道士,后在李密幕下供职,随李密投唐,成为唐太宗贞观时代的名臣,是个集儒生、策士、史家、诗人于一身的大人物。在唐高祖即位之初,太行山以东有一些李密旧部不肯降唐,魏征便自告奋勇去说服他们。《述怀》便是这次出潼关安抚山东地区时所作,诗题表明,它是一首言志抒情的作品。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蒯通形容秦末的动乱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隋末群雄竞逐的局面与之颇相类似。魏征以一介文士投身政治军事活动,有类于汉代班超的投笔从戎。诗的前二句就融化典实,追忆个人夙昔的不凡志向:“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戎轩即战车)一个“初”,在时间的界定上非常清楚。从当初算起到“出关”(诗题一本即作此)之时,诗人已饱经风霜,在政治上相当成熟老练。忆及在李密部下,曾进十策而不被采用,难免有过受挫失意之感。但他从来没有放弃雄心壮志。“纵横计不就”,是影响情绪的。但有志者事竟成,靠的是不折不挠的精神,“慷慨志犹存”,便足以令人振作。这二句抑扬中有擒纵之致,使人想起“屡战屡败屡战”(曾国藩)式的笔法,为之一击掌。短短四句的回顾是非常必要的,光荣的历史足以引起自豪感,比开门见山地写“驱马出关门”好得远。看他“杖策(持策,驱马)谒天子”,是何等气概,还真有点“长揖山东隆准公”(李白)的高阳酒徒郦食其的派头呢。须知此行责任重大,动关国是,作者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这可不是儿戏。诗中连用了两个汉代典故,一是武帝时的终军自请出使南越,劝说其王归顺汉室,行前请授长缨,谓“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一是高祖时的郦食其请命劝降齐王田广,使其成为汉之东藩。这两个古人所完成的使命,与魏征当时将要做的工作非常相似。诗中用典不但切贴,而且突出了历史感和使命感,使诗意变得厚重。 “郁纡陟高岫”六句穿插写景,毕叙征途的艰险。潼关表里山河,地势险要,在旅途是要备尝艰险的,“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便是真实写照。正因为山路萦回,崎岖不平,所以平原时隐时现,时出时没。以下两句“空山”、“古木”、“寒鸟”、“夜猿”以及它们的啼鸣,构成了一幅深山老林的荒寒画图和画图难足的境界。在这样人迹罕至的幽险去处,任你是何等人物,也不免心折骨惊。诗中不讳言险艰,还向读者强调了他的“惊”,乃至“伤”。“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二句,化用了楚辞中“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招魂》)和“唯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抽思》),感言对故国的怀念,和个人吉凶未卜的意识。虽然诗人这里着重写自然环境的艰险,但另一重危险性却能见于言外,这原是从事那样特殊的政治使命所不可避免的。所以“岂不惮艰险”,实兼二重意味而言。说“岂不惮”,就是承认有所“惮”,然而这与承认自己的感伤一样,其实无损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反而增加了他性格的温润感。事实上,他是“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具有一种自觉的大无畏精神。感伤与忌惮,只是一闪念。“主上即以国士见待,安可不以国士报之乎”(《旧唐书·本传》),便是“深怀国士恩”句的注脚。“国士句是主意”(《唐诗别裁》),末四句由此申发。所谓国士,即国家栋梁之材。士大夫受到国士的待遇,足以踌躇满志,当然应竭力报效国家。(卢藏用《陈氏别传》说陈子昂“感激忠义,常欲奋身以答国士”,便是这个意思。)汉初的季布,以重然诺闻名于关中,时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战国的侯嬴,有感于信陵君的知遇之恩,终于以死相报。诗中即以这两个以忠诚守信著名的古人故事,表达对唐室的忠贞不二。当然,这里还有一个个人功名的问题,古人并不讳言于此,三不朽中即有“立功”一项。不过魏征这里更强调“意气”,也就是感情——这里特指报国热情。诗的末两句用了梁代荀济《赠阴梁州诗》中“人生感意气,相知无富贵”而注入新意,既轻视功名,把诗情推向高峰。 魏征当时属于近臣,但和前此的宫廷诗人不同,他是在鞍马间为文,因此诗中带有戎马生活气息。这倒有点象汉末的三曹七子,“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刘勰)《述怀》一诗,真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若要为陈子昂复古诗论找出较早的样板,真是“其则不远”了。魏征本人后来在《隋书·文学传序》中提倡一种将南朝的清绮与北国的气质合一的“文质彬彬”的雅体。《述怀》就基本上实践着这一主张。它一方面措语扑素,直抒胸臆,慷慨激昂,与声色大开的南朝诗风相异。另一方面又融汇典语,自铸新辞,对仗妥贴,与理胜其辞的河朔诗风不同。体现了政治内容与艺术形式较好的统一。故《唐诗别裁》谓其“气骨高古,变从前纤靡之习,盛唐风格发源于此。” 述怀魏徵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①。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②。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③。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④。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⑤。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⑥。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⑦。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⑧。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⑨。 【作者小传】 魏徵(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隋末投瓦岗起义军,为李密掌书檄。密败,降唐,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封巨鹿县男。历任尚书左丞、秘书监、侍中,加左光禄大夫,进封郑国公。拜太子太师。卒谥文贞。以勇于直谏著称,言论见《贞观政要》。曾主持编撰《群书治要》、《隋书》。著有《隋书》总序及《梁书》、《陈书》、《齐书》总论。两《唐书》有传。其诗多为郊庙乐章及奉和应制之作,唯此诗在唐初诗坛上不失为“言志”之作。《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解题】 此诗题一作《出关》,作于唐高祖李渊初即位之时。时魏徵降唐未久,欲建功业,请命出关拟说服李密旧部来降。述怀:抒发怀抱。诗中抒写作者的政治抱负,描叙旅途的艰难险阻,表现出感恩报主的思想。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此诗云:“气骨高古,变从前纤靡之习,盛唐风格,发源于此。”闻一多《类书与诗》谓此乃“一首平庸的诗”,只因当时诗坛上都是类书式的诗,唯有此诗未忘“诗言志”的古训,所以选家均以此诗作为初唐诗的代表,“足见那一个时代的贫乏”。 【注释】 ①两句谓正当天下群雄并起争夺政权之时,自己投笔从戎,参加战争。逐鹿:比喻争夺政权。《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投笔:典出《后汉书·班超传》,班超年轻时家贫,常为官府抄写文书维持生活,后投笔叹道:大丈夫应当学傅介子、张骞那样立功异域,怎能长期在笔砚间生活。事戎轩:从军。②两句谓向李密进献计谋不被采纳而无所成就,但自己为国效力的壮志还存在。纵横:战国时苏秦、张仪游说诸侯,苏秦主张关东六国联合抗秦,称为“合纵”;张仪主张六国事奉秦国,称为“连横”。因此,苏张二人被称为“纵横家”,他们的学说称为“纵横术”。③上句谓投奔唐高祖李渊,下句谓奉命出关说降李密旧部。杖策:手执马鞭。关:指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一说指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境)。④两句谓此行使命如当年终军请缨系南越王,如郦食其驾车说降齐王田广。西汉时终军出使南越,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见《汉书·终军传》。汉初郦食其(li yiji)说降齐王田广,“凭轼下齐七十馀城”,见《汉书· 郦食其传》。凭轼:靠着车前横木,指驾车而行。东藩:东部藩国。⑤两句写旅途情况。郁纡:阻滞曲折貌,形容山道险阻曲折。陟(zhi):登。岫(xiu):峰峦。出没:或隐或现。⑥两句写旅途心情。伤千里目:谓望远伤心。《楚辞· 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九逝魂:谓多次灵魂出窍。屈原《抽思》:“魂一夕而九逝。” ⑦两句谓怎不怕艰险,因为怀着报答唐高祖以国士相待之恩。惮(dan):怕。国士:一国之内的杰出人物。⑧两句谓重视信用和义气。季布:楚汉战争时人,以守信用著称,时谚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侯嬴: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的门客,信陵君救赵时,侯嬴以年老未随行,但表示要以身相报,后来果然以自杀实现诺言,见《史记· 魏公子列传》。⑨两句谓人生当感恩重义,不图功名。 述怀shùhuái〈动〉表达内心的感触:即兴述怀。 述怀shu huaipour out one’s feelings 《述怀》shu huaiExpressing Heartheld Thoughts→魏徵 (Wei Zhe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