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连昌宫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连昌宫词

连昌宫词

七古。唐元稹作。写于唐宪宗元和年间。通过一老人之口诉说连昌宫今昔变迁,讽刺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从一个侧面表现唐王朝的盛衰,提出“努力庙谟莫休兵”的政治主张,表达了人民对太平生活的渴望。诗歌运用虚构、夸张等艺术手法,把历史人物和事件集中在一个典型环境中来描绘,写得十分鲜明生动,具有独特的风格特色,向来与白居易《长恨歌》并称。

☚ 遣悲怀   雁门太守行 ☛
连昌宫词

连昌宫词

唐诗篇名。七古。元稹作。见《全唐诗》卷四一九。连昌宫,唐代行宫之一,高宗显庆三年(658)建,故址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十九里。此诗作于元和十二三年间(817—818),是时元稹任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未尝到过连昌宫,诗乃依题拟议,情节多取自传闻,虚实杂糅。全诗共九十句,分两大段。前六十四句,通过宫边老人的诉说,叙写唐玄宗在连昌宫行乐的情景和该宫今昔盛衰之变化。后二十六句,在诗人与老人的对答中,探索安史之乱前后治乱兴衰的原因。通篇以细腻流畅的笔触,揭露统治者骄奢淫逸,养痈遗患,表现对圣君贤相清明政治与统一安定太平盛世的向往。诗中既取材于历史事实,又适当虚构夸张,使所写更具典型性,且叙写生动,感慨深沉,语言通俗自然,为唐代长篇叙事诗中之名作。明何良俊称此诗“铺写详密,宛如画出”(《四友斋丛说》)。清贺裳曰:“《连昌宫词》轻隽”,“含有讽谕”(《载酒园诗话》又编)。近人陈寅恪云:“《连昌宫词》深受白乐天、陈鸿《长恨歌》及《传》之影响,合并融化唐代小说之史才诗笔议论为一体而成。”(《元白诗笺证稿》第三章)

☚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离思五首 ☛

连昌宫词

 

元稹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阑干立。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煌照天地。归来如梦复如痴,何暇备言宫里事。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燃烛。春娇满眼睡红绡,掠削云鬟旋装束(11)。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笛(12)。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轰录续(13)。 李谟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14)。平明大驾发行宫(15),万人鼓舞途路中,百官队仗避岐薛,杨氏诸姨车斗风(16)
 明年十月东都破(17),御路犹存禄山过。驱令供顿不敢藏,万姓无声泪潜堕(18)。两京定后六七年,却寻家舍行宫前(19)。庄园烧尽有枯井,行宫门闭树宛然。尔后相传六皇帝,不到离宫门久闭(20)。往来年少说长安,玄武楼成花萼废(21)。去年敕使因斫竹,偶值门开暂相逐(22)。荆榛栉比塞池塘(23),狐兔骄痴缘树木(24)。舞榭欹倾基尚存,文窗窈窕纱犹绿(25)。尘埋粉壁旧花钿,鸟啄风筝碎珠玉(26)。上皇偏爱临砌花,依然御榻临阶斜(27)。蛇出燕巢盘斗拱(28),菌生香案正当衙(29)。寝殿相连端正楼(30),太真梳洗楼上头。晨光未出帘影动(31),至今反挂珊瑚钩(32)。指似傍人因恸哭,却出宫门泪相续(33)。自从此后还闭门,夜夜狐狸上门屋。”
 我闻此语心骨悲,“太平谁致乱者谁(34)?”翁言“野父何分别(35),耳闻眼见为君说:姚崇宋璟作相公(36),劝谏上皇言语切。燮理阴阳禾黍丰(37),调和中外无兵戎。长官清平太守好,拣选皆言由至公(38)。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禄山宫里养作儿(39),虢国门前闹如市(40)。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杨与李(41)。庙谟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42)。今皇神圣丞相明(43),诏书才下吴蜀平(44)。官军又取淮西贼,此贼亦除天下宁(45)。年年耕种宫前道,今年不遣子孙耕。(46)”老翁此意深望幸,努力庙谟休用兵(47)

 【作者小传】
 元稹(779—831),字微之,别字威明,洛阳(今属河南)人,北魏鲜卑族拓跋部后裔。贞元九年(793)明经登第,十九年登书判拔萃科,元和元年(806)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曾为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被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历通州司马、虢州长史、膳部员外郎、祠部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充翰林学士承旨。长庆二年(822)以工部侍郎同平章事。居相位三月,出为同州刺史,历浙东观察使、尚书左丞、武昌军节度使,卒于镇。其生平见白居易撰墓志铭,两《唐书》本传,今人卞孝萱著有《元稹年谱》。其诗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与李绅、白居易同倡新乐府,风格相近。又有古乐府,“颇同古义,全创新词”。艳体诗与悼亡诗最有特色,为人所称道。有诗文合刊《元氏长庆集》,《四部丛刊》本及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钞本较通行。中华书局《元稹集》较完备。
 【解题】
 此诗作于宪宗元和十三年(818),时在通州(今四川达县)任司马。连昌宫,为唐高宗显庆三年(658)所建行宫,故址在今河南宜阳县境内。按史实,唐玄宗和杨贵妃未曾到过连昌宫,诗人也未曾到过,诗中所写多凭在长安的生活真实进行想象虚构。通过宫边老人回顾安史之乱前唐玄宗与杨贵妃以及贵族们的骄奢淫乐生活,诉说安史乱后连昌宫废弃而荒凉景象,指出国家兴衰的原因,希望改善现实政治,消弭兵灾。全诗轻隽而含有讽谕。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认为此诗深受白居易《长恨歌》的影响,“合并融化唐代小说之史才诗笔议论为一体而成”。元稹因有此诗而被人称为元才子。
 【注释】
 ①森似束:形容竹子长得高而密,像一捆一捆似的。②蔌(su)蔌:落花纷纷貌。③小年:少年时。进食:向皇帝进献食物。④上皇:指唐玄宗,天宝十五载玄宗传位给肃宗后,称太上皇。望仙楼:骊山华清宫楼名,不在连昌宫,此处乃借用。太真:即杨贵妃,她被册封贵妃前。住太真宫为女道士,号太真。凭:倚,靠着。⑤珠翠:指佩戴明珠、翡翠的宫女。炫转荧煌:犹灿烂辉煌。⑥如梦复如痴:形容被上述景象惊呆状。何暇备言:没有空闲完全说出来。⑦二句意谓刚遇冬至后一百零六日寒食节,那天店舍都不生火而无烟,宫中树是绿的。过:经。⑧弦索鸣:弦鸣,弹弦声。贺老:玄宗时善弹琵琶的乐师贺怀智。定场屋:压场。⑨力士:玄宗最宠信的宦官高力士。念奴:元稹自注说,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逢过年,宫楼下设宴,接连数天,万众喧哗拥挤,不能禁止,众乐为之罢奏。明皇派高力士在楼上大呼:现在叫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笛,看人能听否? 众人奉诏,悄然肃静。诸郎:贵族子弟。⑩特敕:皇帝的特别命令。许燃烛:寒食节禁止点火,因要去接念奴来唱歌,所以特别下令准许燃烛。(11)二句意谓睡在红绡帐里的念奴春睡初醒,眼色娇懒。梳理头发很快就打扮好。掠削:梳理。(12)二句意谓念奴歌声飞扬,二十五郎吹管笛伴奏。九天:此处借指宫中高楼。二十五郎:玄宗堂兄邠王守礼,卒于开元二十九年(741),杨玉环是在天宝四载(745)册封为贵妃的,时李守礼早已亡故,不可能陪同游乐。此为作者想象,意在渲染贵族游乐之盛。(13)二句意谓顷刻间整套的凉州曲调演奏完毕,各种龟兹乐又连续轰鸣。逡(qun)巡:顷刻,须臾。大遍:整套曲调。凉州:指从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传来的乐曲。彻:从头演奏到底。龟兹(qiu ci):指从龟兹国(今新疆库车一带)传来的乐曲。录续:连续不断。(14)作者自注说,玄宗曾在洛阳上阳宫新谱一曲,次日正月十五夜出外微行,忽然听见有人用笛吹奏这曲子,大为惊异。后来查出吹笛人是李谟,他在前一天夜里在宫墙外偷听玄宗谱曲而记下的。 (ye):同手指按笛孔。 翻:谱。(15)平明:天亮时。大驾:皇帝的车驾。发行宫:从连昌宫出发往洛阳。(16)队仗:仪仗队。岐薛:岐王李范、薛王李业,玄宗的两个弟弟。据史载,李范卒于开元十四年(726),李业卒于开元二十二年(734),他们都不可能在天宝年间(742—755)陪同游乐,此乃作者想象之词,与史实不符。杨氏诸姨:杨贵妃的姊妹韩国、虢国、秦国三夫人。车斗风:形容诸车争着快走。(17)明年:指玄宗经连昌宫到洛阳(这是虚构)的第二年。十月东都破:安禄山破东都洛阳是在天宝十四载(755)十二月,此处言“十月”当是大约言之。(18)驱令供顿:安禄山强迫驱使人民供应他们食宿。万姓:百姓,民众。泪潜堕:眼泪偷偷地落下。(19)二句意谓安禄山叛乱时,老人逃亡在外,直到两京收复以后六七年,才回来寻找自己的家屋。两京: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肃宗至德二载(757)十月收复。行宫前:连昌宫前,老人住处。(20)六皇帝:当为“五皇帝”之误,五皇帝即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离宫:行宫。(21)二句以象征友爱的花萼楼毁废和驻札禁军的玄武楼的建成,反映今昔盛衰变化。玄武楼:即长安城北门玄武门的门楼,德宗时建,驻禁卫军用。花萼:即花萼楼,玄宗时建,西边即玄宗兄宁王李宪府第,玄宗与宁王友爱,故取《诗·小雅·常棣》中表示兄弟友爱的“花萼”二字为楼名。(22)二句意谓去年因砍伐竹子,皇帝曾下敕派宫使来过,遇到开门暂且相随入宫。斫(zhuo):砍伐。相逐:相随。(23)荆榛(zhen):野生植物。栉比:像梳齿那样密密地排列着。(24)此句意谓狐狸和兔子在树木中绕来绕去,显得骄傲而痴呆。缘:绕。(25)榭(xie):建在高土台上的屋子。欹(qi):通“攲”,倾斜不平。文窗:雕有花纹的窗户。窈窕:幽深貌。(26)二句意谓灰尘积满从前宫女挂在墙壁上的花钿首饰,鸟儿啄着屋角上的铁马发出碎玉般的声音。风筝:指挂在屋檐上风吹鸣响的铁马。(27)二句意谓玄宗偏爱靠近台阶边的花,如今皇帝坐的御榻依然靠在台阶边斜放着。砌:台阶边沿。(28)斗拱:亦作“枓栱”,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的支承构件。处于柱顶、额枋与屋顶之间,主要由斗形木块和弓形肘木纵横交错层迭构成,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29)此句意谓正对着皇帝居处门庭的香案已腐朽得长出了菌类植物。衙:皇帝居处。(30)端正楼:亦为华清宫中楼名,此处乃借用。(31)帘影动:风吹帘而影摇动。(32)此句形容宫殿荒凉。意谓当年因清晨匆匆出发,以致宫女将珊瑚制的帘钩挂反了,至今依旧。(33)指似:指示,指给人看。一作“指向”。傍人:旁边的人。却出:退出。(34)此句意谓谁使天下太平,谁造成天下大乱?(35)此句以下又是老翁的话。野父:乡野老头,老翁自谦的称谓。(36)姚崇、宋璟:玄宗开元时代的两位贤宰相。(37)此句意谓宰相贤良,就能调和阴阳,风调雨顺,使庄稼丰收。燮(xie)理:调理。阴阳:指自然现象。(38)清平:清廉公平。拣选:挑选(官员)。至公:极为公正。(39)此句意谓安禄山被宫中收为养子。安禄山本是胡人,天宝年间,玄宗任命他为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自请为杨贵妃养子,杨贵妃还在宫中以襁褓裹安禄山向玄宗乞取“洗儿钱”为戏。(40)此句意谓虢国夫人纳贿弄权,走她门路的人极多,她的门前像市场一样喧闹。(41)依稀:仿佛。杨与李:杨国忠与李林甫,两人都是天宝年间的奸相。(42)庙谟:庙堂的谋略,朝廷的方针大计。五十年来:从广德元年(763)平定安史之乱到作此诗的元和十三年(818)共计五十六年,“五十年”是举整数。疮痏(wei):疮疤,祸害。(43)今皇:指唐宪宗。丞相:宪宗时担任宰相的有郑馀庆、郑絪、武元衡、李吉甫、裴度等。(44)吴蜀平:“吴”指元和二年(807)江南东道节度使李錡叛变,“蜀”指元和元年(806)西川节度使刘闢叛乱,都在当年平定。(45)淮西贼:指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元和十年(815)叛乱,经宰相裴度等多年征讨,于元和十二年平定。(46)二句意谓往年都在宫前御道上耕种,今年因为皇帝可能来连昌宫巡游,所以不让子孙再在宫前耕种。(47)二句是诗人听了老翁所说后提出的希望。幸:皇帝到某地。

古代文学作品《连昌宫词》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 可可诗词网

《连昌宫词》

《连昌宫词》

诗歌篇名。唐元稹作。宋何汶《竹庄诗话》:“《容斋随笔》云:‘元微之、白乐天在唐元和、长庆间齐名,其赋咏天宝时事,《连昌宫词》、《长恨歌》皆脍炙人口,使读书者情性荡摇,如身生其时,亲见其事,殆未易以优劣论也。然《长恨歌》不过述明皇追怆贵妃始末,无他激扬,不若《连昌宫词》有鉴戒规讽之意。如云:“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长宫清平太守好,……五十年来作疮痏。”其末章及官军讨淮西,乞庙谋休用兵之语,盖元和十一二年作,殊得风人之旨,非《长恨》比云。’”今人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元微之《连昌宫词》实深受白乐天、陈鸿《长恨歌》及《传》之影响,合并融化唐代小说之史才诗笔议论为一体而成。其篇首一句及篇末结语二句,乃是开宗明义及综括全诗之议论。又与白香山《新乐府序》所谓‘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者,有密切关系。乐天所谓‘每被老元偷格律’,殆指此类欤?至于读此诗必与乐天《长恨歌》详悉比较,又不俟论也。总而言之,《连昌宫词》者,微之取乐天《长恨歌》之题材,依香山《新乐府》之体制,改进创造而成之新作品也。凡论《连昌宫词》者,有一先决问题,即此诗为作者经过行宫感时抚事之作,抑或为作者闭门伏案依题悬拟之作。……若为作者经过行宫感时抚事之作,则其著作之时日,用地理行程以相参校,仅有元和十年暮春及元和十四年暮春二者之可能。而元和十年微之所取之道,即韩退之‘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之道也。故不可能。元和十四年其所取之道,即杜子美‘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道也。故似可道。但一考当年节候与花事之关系,又为不可能。二说既皆不可能,则《连昌宫词》非作者经过其地之作,而为依题悬拟之作,据此可以断定也。……综合此诗末章前后文意言之,‘官军又取淮西贼,此贼亦除天下宁。’二句已然语气,而非希望语气。故‘年年耕种宫前道,今年不遣子孙耕’二句,意谓今年不依往年之例,耕种宫前御道,以待天子临幸。‘今年’为淮西始平,天下遂宁之年,文意甚明。是此诗实成于元和十三年暮春。洪氏作于元和十一二年之说,即以依题悬拟言,犹有未谛也。”此诗作于元和十三年(818)春,作者时任通州司马。连昌宫,唐代著名行宫之一,高宗显庆三年(658)建,故址在河南郡寿安县(今河南宜阳县)西。诗中通过宫边老人今昔盛衰之感,揭露并批判安史乱前朝政的腐败,追溯招致祸乱的因由,表现人民对于国内和平统一的愿望。主要艺术特色:一、诗中所写,乃“依题悬拟”,在构思上不受具体的历史事件的局限,而是运用虚构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将历史人物和生活事件集中在一个典型环境中来描绘,从而使主题有了典型意义。二、布局完整,描写细腻。通篇采用作者与一老翁对话的形式,紧扣“盛”“衰”两个环节,有倒叙、顺叙,并融描写、叙述、议论为一体。写“盛”时,写人不写物而物在其中,写“衰”时,写景不写人而往事却历历在目;写景物,注意动景结合,气氛渲染;虽极力铺陈,却无斧凿之痕,委婉曲折,流丽自然,“直陈时事,而铺写详密,宛如画出,使今世之人读之,犹可想见当时之事,余以为当古今长唱第一。”(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历代诗词精品之《连昌宫词》鉴赏 - 可可诗词网

连昌宫词

 

元稹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簌簌。宫边老人为予泣:“小年进食曾因入。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阑干立。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煌照天地。归来如梦复如痴,何暇备言宫里事!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燃烛。春娇满眼睡红绡,掠削云鬟旋装束。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轰录续。李谟压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平明大驾发行宫,万人鼓舞途路中。百官队仗避岐薛,杨氏诸姨车斗风。
 “明年十月东都破,御路犹存禄山过。驱令供顿不敢藏,万姓无声泪潜堕。两京定后六七年,却寻家舍行宫前。庄园烧尽有枯井,行宫门闭树宛然。尔后相传六皇帝,不到离宫门久闭。往来年少说长安,玄武楼成花萼废。去年敕使因斫竹,偶值门开暂相逐。荆榛栉比塞池塘,狐兔骄痴缘树木。舞榭歌倾基尚在,文窗窈窕纱犹绿。尘埋粉壁旧花细,乌啄风筝碎珠玉。上皇偏爱临砌花,依然御榻临阶斜。蛇出燕巢盘斗拱,菌生香案正当衙。寝殿相连端正楼,太真梳洗楼上头。晨光未出帘影动,至今反挂珊瑚钩。指似傍人因恸哭,却出宫门泪相续。自从此后还闭门,夜夜狐狸上门屋。”
 我闻此语心骨悲:“太平谁致乱者谁?”翁言“野父何分明?耳闻眼见为君说。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燮理阴阳禾泰丰,调和中外无兵戎。长官清平太守好,拣选皆言由相公。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弄权宰相不计名,依稀忆得杨与李。庙谟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今皇神圣丞相明,诏书才下吴蜀平。官军又取淮西贼,此贼亦除天下宁。年年耕种宫前道,今年不遣子孙耕。”老翁此意深望幸,努力庙谟休用兵!

 
 约作于元和十三年(818)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任上。连昌宫建于高宗显庆三年(658),故址在河南府寿安县(今河南宜阳)西十九里。诗中虚构作者与宫边老翁的问答,广采传闻构成情节,目的在于通过连昌宫的兴废探讨唐王室兴衰的原因,是一首具有讽谕色彩的长篇叙事诗。
 全诗除前四句为小引外,大致可以均衡地分为三个部分。从篇首到“杨氏诸姨车斗风”,借老翁年少时一进宫之闻见,备言连昌宫昔日繁华。诗人把叙事时间安排在安史之乱爆发前一年的寒食节,乃是出于艺术构思。“楼上楼前”四句,虚实相济,“归来如梦复如痴,何暇备言宫里事”二句通过人物情态,空际传神得妙。“初过寒食”“一百六”即寒食,谓冬至后一百六日)十六句,杂揉开元天宝时代各种传闻,集中虚构了一幅寒食宫中行乐图,是全诗最富情采的文字。寒食玄宗、杨妃在望仙楼行乐;琵琶手贺怀智作压场表演;宦官高力士奉旨寻找著名歌女念奴进宫唱歌,念奴正和诸郎上床,好不容易觅得,又不断催促,禁烟节的宫里依前灯火辉煌,念奴出台演唱,则由邠王李承宁(二十五郎)吹笛伴奏(作者自注略云:每岁楼下赐臣民骤饮,累白后人声嘈杂,众乐无法演奏,玄宗遣高力士到楼头大喊“着念奴唱歌,二十五郎伴奏”,这才能雅静下来。其为时所重如此);民间神笛李谟傍墙偷师宫中乐曲(作者自注略云:玄宗尝于洛阳上阳宫排演新曲,次日元夕潜游灯下,忽闻酒楼有奏前夕新曲者,大吃一惊,密捕吹笛者审讯,乃是民间神笛李谟,前夕在天津桥赏月,闻宫中度曲,遂于桥柱上记谱。玄宗觉得这人了不起,就放了他)。通过一系列富于情趣的宫廷佚事,也就生动具体地再现了天宝极盛将衰的时代氛围。“平明大驾”四句,写玄宗回驾时万人夹道歌舞盛况,一句概尽杨氏一门当年的威风。
 从“明年十月东都破”到“夜夜狐狸上门屋”,写安史乱后连昌宫的荒废。“明年十月”四句追叙安禄山之乱。“御路犹存禄山过”一句感喟中有讽刺。“两京定后”八句,叙乱定后世事沧桑,兼及长安,眼界稍宽,笔墨遂不限于连昌一宫。“尔后相传”二句,是说从安史乱后,玄宗本人及相传的肃、代、德、顺、宪共为六皇帝,均未幸临,宫遂荒芜。“去年(元和十二年)敕使”以下二十句,诗人巧妙地安排了老翁于乱后二进宫的闻见,备言宫室的荒芜,与前段形成鲜明对比,是一段绘声绘色的文字。中使奉命来连昌宫伐竹,言下已露不堪之意;又照映篇首“满宫竹”四句,说明了“宫边老人为余泣”的起因。“上皇偏爱”八句,写玄宗、杨妃双双人去楼空,宫殿成为蛇燕巢穴,香案腐朽,长出菌类,帘钩反挂,不见人踪。与前段“同凭阑干”一段,形成对照。或云句意为安史乱后玄宗依然下榻连昌宫,大误。
 从“我闻此语心骨悲”到篇末,通过与宫边老翁的问题,历叙从开元盛世到天宝之乱的历史变化过程及原因。“今皇神圣”四句,盛赞宪宗讨平吴蜀及淮西藩镇(江南东道使李琦、西川节度使刘辟、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中兴之功,从而揭示“努力庙谟休用兵”的主题。
 《连昌宫词》是一首指陈时事的长篇叙事之作,后半三分之一的篇幅是政治议论,不象《长恨歌》那样自始至终演说一个故事。尽管如此,仍可以看出传奇小说对它产生的影响。诗中运用的材料既有一定历史依据,在具体组织上则不囿于历史事实,有所加工剪裁。据陈寅恪考证,唐玄宗和杨贵妃没有一起去过连昌宫;望仙楼和端正楼,实际上是骊山华清宫的楼名;李谟偷曲事发生在东都洛阳的天津桥上,而不是在寒食节夜里连昌宫墙外;其它如念奴唱歌,二十五郎吹笛,百官队仗避歧薛,杨氏诸姨车斗风等情事,皆本与寿安县的连昌宫无关。凡此皆不无事由,但多出入。从作者自注看,这样处理并非出于误会,而是意识的艺术概括。全诗融化唐代小说之史才(叙事)诗笔(抒情)议论为一炉,语言优美生动而又平易流畅,可与白居易之作比美。

《连昌宫词》lian chang gong ci

Lyricon the Lianchang Palace→元稹 (Yuan Zhe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6: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