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是发展生产力的基本条件之一,是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前提,邓小平深刻地的认识到国际和平环境的重要性,把争取一个好的外部环境作为中国外交的基本目标。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其唯一途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因此,外交工作也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为经济建设争取一个好的和平环境是我国外交的总目标,这是邓小平外交理论的一贯思想,他指出: “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搞好改革和开放,在国内需要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在国际上需要一个和平环境。”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8页)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两年多来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外交工作,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争取到一个很好的国际环境。”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0页)邓小平还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论述国际和平环境的重要性,1980年,他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指出: “不仅世界人民,我们自己也确确实实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所以,我们的对外政策,就本国来说,是要寻求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不是假话,是真话,这不仅是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也是符合世界人民利益的一件大事。”(《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41页)我们要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就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为了使中国发展起来,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安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的国际环境。这些论述,说明安定的国内、国际环境是中国加快发展的两只车轮,必不可少,明确地把为现代化建设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作为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和根本性指导原则。这一思想的提出,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内在要求。搞经济建设需要世界和平。邓小平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起就是我们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战争年代和和平建设时期,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深刻认识到没有和平的环境,就难以搞经济建设,当今世界日益开放,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依存度越来越大,一国经济要快速发展,必须与其它国家互通有无,进行贸易往来,如果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就难以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资金。邓小平指出:“没有和平的环境,搞什么建设!”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7页)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改革开放以前,世界并不太平,两个超级大国在世界争霸,进行军备竞赛,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在这种环境中,国际交往是不正常的,阻碍了国际经济的健康发展,西方国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我国进行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后来苏联也在边境屯兵,加之我们自己的失误,我们与世界的差距拉大了。因此,要发展自己,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有国际和平环境作保证。世界发生战争和动乱,将会延缓或打断我们的建设进程,邓小平会见巴西总统菲格雷多时强调,我们现在“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诚心诚意地希望不发生战争,争取长时间的和平,集中精力搞好国内的四化建设。”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57页)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环境对一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必须向世界开放,才能吸取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邓小平指出: “中国太穷,要发展自己,只有在和平的环境里才有可能。要争取和平的环境,就必须同世界上一切和平力量合作。”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82页)搞经济建设,特别需要和平的周边环境。相邻的国家之间,由于地域关系以及长期的历史原因,相互影响较大,一国产生动荡或危机,会迅速波及邻国,影响周围国家的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国与众多国家的相邻,周边国家不安宁,肯定会影响国内建设甚至被迫中断,另一方面,邻国之间由于历史问题或认识分歧容易产生争端,对这些问题不能解决,将影响我们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这必然影响我们的经济发展,因此,要积极稳妥地发展同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把寻求和平的周边国际环境作为持续的对外方针,周恩来总理同邻国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一些周边国家圆满解决了边境争端,在中苏发生武装冲突时,双方进行谈判协商,避免中苏双方的冲突扩大和升级,为国内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邓小平继承了这一思想,积极发展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他在谈到中日关系时指出,中日两国应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他指出中苏关系应共辟未来。近年来,我们更注重发展同邻国的友好关系,周边安全环境进一步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仅粉碎 “四人帮” 后的三年里,“就外交方面来说,这三年期间,我们实现了中美建交,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对日美两国进行了国事访问”。(《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47页)“我们外事出访空前多,外国领导人员来访也几乎每月不断。这些活动,奠定了我国外交上的新格局,使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有了比较好的国际条件”。(《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47页)在邓小平一系列的著作、报告和谈话中,都反复强调了外交要为现代化建设争取和平国际环境的思想。他常说: “我多次讲过,中国人不比世界上任何人更少关心和平和国际局势的稳定。中国需要至少二十年的和平,以便聚精会神地搞国内建设。”(《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50页)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重申了要为现代化建设争取和平国际环境的思想,近几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执行这一外交政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已同161个国家正式建交,开展了广泛深入经贸合作,同世界各国高层互访不断,中国改善和发展同西方国家关系,进一步巩固与第三世界的传统友谊,创造了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中国更注重同邻国加强往来。中日建交25周年之际,中国总理访问日本,把中日关系推向21世纪,中俄建立起了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与中亚邻国签署了加强军事领域的信任和相互裁军的两个协定,中国还积极发展同东盟的关系,与之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并积极推动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统一,与南亚三国确定了面向21世纪关系的发展方向。

☚ 邓小平外交理论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
0000022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5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