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南衙北司之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南衙北司之争 南衙北司之争Naya beisi zhizheng唐代后期处廷官僚集团和内廷宦官集团争夺权力的斗争。南衙, 指位于宫城南的以宰相为首的政府机构, 北司, 指宫禁以北宦官所在的内侍省。唐玄宗时, 宦官势力逐渐增长, 他所宠幸的宦官高力士等把持了呈进章奏、承宣诏命之权。安史之乱后, 宦官又逐渐掌握了军权, 如肃宗时设立的观军容使、代宗时出现的掌枢密。德宗时更设立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 典禁军, 与二枢密使合称“四贵”,得预机密,形成宦官专权的局面。他们挟制皇帝, 废立由己, 左右朝政, 引起皇帝和朝官及士人的不满和反对, 因而唐后期多次发生两大集团的对立和斗争。顺宗即位,启用东宫旧臣王叔文等人,与刘禹锡、柳宗元等结成联盟,实行“永贞革新”,共谋打击宦官势力,不幸失败。文宗大和八年(834)和九年, 文宗深患宦官擅权, 擢用李训、郑注, 谋诛宦官,以大明宫左金吾厅后石榴夜有甘露,诱使中尉、枢密等观看, 以图一举铲除宦官集团, 事败, 株连者千余人,史称“甘露之变”。唐末农民大起义后, 中央的宦官和朝臣各自拉拢一部分藩镇势力以相抗争。南衙北司之争一直持续到唐王朝灭亡。 ☚ 宦官专权 十六卫和神策军 ☛ 南衙北司之争 南衙北司之争唐后期外廷朝臣与内侍宦官争夺权力的斗争。南衙为朝臣代称,北司则指宦官,因朝臣衙门在皇城之南、宦官机构在宫城之北而得名。唐朝后期,宦官势力日益膨胀,他们掌握着禁军大权,并借宫帏之便,挟持天子,排斥朝臣,操纵朝政,甚至连皇帝的生死、废立都由他们决定。皇帝与大臣们非常不满,双方开展了长期的夺权斗争。顺宗即位后,为摆脱傀儡地位,任用王叔文等人,打击宦官的势力,削夺其禁军兵权。宦官俱文珍、刘光琦、薛文珍等人先发制人,发动宫廷政变,立太子李纯为帝,逼顺宗退位。王叔文等相继被贬,遇害。文宗时,李训、郑注、韩约发动 “甘露之变”,由于谋事不密,被宦官仇士良、鱼弘志等人发觉,后被宦官所害。宣宗的宰相令狐绹主张对宦官实行 “有罪勿舍,有阙勿补” 的自然削弱法,也未成功。唐昭宗时,宰相崔胤吸取了数次失败的教训,召宣武节度使朱温率兵入长安,一举杀死宦官七百余名。宫廷内所剩宦官寥寥,宦官们再也没有力量同大臣们抗争、把持朝政,唐后期的南衙北司之争宣告结束。 ☚ 永贞内禅 百牛拉倒圣德碑楼 ☛ 南衙北司之争唐代后期外廷官僚集团和内廷宦官集团争夺政权的斗争。南衙,指宫禁以南的宰相官署;北司,指宫禁北部宦官所在的内侍省。唐后期,宦官专权。他们不仅掌握军队,干预朝政,且操纵皇帝,主持废立;引起皇帝和某些官僚士大夫不满,造成南衙北司之争。文宗时期斗争表面化,名士刘蕡对策公开反对宦官。大和五年(831年)文宗任用宋申锡为宰相,谋诛宦官,事败宋申锡被贬逐。大和九年(835年)李训、郑注谋诛宦官,事败反为所诛(详“甘露之变”)。宣宗大中八年(854年)与宰相令孤绹策划尽诛宦官,也为宦官所知,南衙北司之争遂更加势如水火。以后宦官仍掌军政大权,这场斗争直至唐末方始结束。 南衙北司之争 南衙北司之争唐朝朝官衙门多在南面的皇城,宦官机构在北面的宫城,南衙指朝官、北司指宦官,南衙北司之争即指唐后期外廷官僚集团和宦官集团内廷争夺权力的斗争。唐代中后期,宦官专权,朝官与宦官之间的冲突斗争历时颇久,早在德宗时期,便有朝官反对宫市之弊,事竟不行。文宗大和初年用宋申锡为相,谋除宦官,又告失败。大和九年(835) 宰相李训谋除宦官仇士良等,反被杀害 (参见“甘露之变”条)。唐昭宗时,宰相崔胤谋除宦官,勾结宣武镇节度使朱全忠为外援,宦官也勾结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相对抗,结果朱全忠打败李茂贞,宦官700多人均被杀,二者之间的斗争到唐亡始止。 ☚ 宦官专权 牛李党争 ☛ 南衙北司之争 南衙北司之争唐代官僚、宦官集团争夺权力的斗争。南衙指皇城的百官官署,北司指宫城中的宦官衙门。唐后期宦官控制了中央军权,而且承受诏旨,出纳王命,中央政权实际上为宦官所控制。官僚集团不甘于政治上失势,便不断攻击宦官,力图消灭宦官势力。太和五年(831年),文宗用宋申锡为相,策划诛杀宦官,结果事情败露,宋申锡被贬为开州司马。太和九年(835年)文宗又用李训、郑注等打算铲除宦官势力,发动“甘露之变”,想诱杀大宦官仇士良、鱼志弘等,结果失败。李训、郑注被斩首,遭宦官滥杀的官吏达一千多人。从此从后“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但行文书而已。宦官气焰益盛,胁迫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资治通鉴》卷二四五)大中八年(854年)唐宣宗与宰相令狐绹谋划尽诛宦官。令狐绹密奏:“但有罪勿捨,有缺勿补,自然渐耗,至于尽矣。宦官窃见其奏,由是益与朝士相恶,南北司如水火矣。”(《资治通鉴》卷二四九)唐昭宗时,宦官韩全海与宰相崔胤为争夺权力,各自勾结藩镇为援。结果崔胤依靠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打败了韩全海的支持者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天复三年(903年)朱全忠尽杀宦官,后又杀死崔胤等许多朝官。这一斗争直至唐末始告结束。 ☚ 南斯拉夫经济和改革大讨论 桓谭反神学谶纬的斗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