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进军大别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进军大别山 进军大别山Jinjun dabieshan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4个纵队13万人, 在鲁西南地区强渡黄河,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接着, 胜利地进行了鲁西南战役, 歼敌9个半旅共6万余人, 打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南大门, 为千里跃进大别山创造了前进基地。8月7日, 部队分为西、中、东三路南进。在20多天中,连续突破敌人防线, 越过陇海路, 涉过黄泛区, 渡过沙河、涡河、颖河、洪河、汝河、淮河,8月底,进抵大别山地区,迅速实施战略展开。又经1个多月的作战,歼灭国民党军6千余人, 解放县城23座, 建立17个县级民主政权。10月27日,主力一部又在湖北广济以西地区, 歼灭国民党军1.2万人。至此, 在大别山区完成了战略展开, 并初步站住了脚, 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与此同时,陈赓、谢富治率部挺进豫西、陕南;陈毅、粟裕率部进至豫皖苏地区。三支大军依托三山(大别山、泰山、伏牛山) 四水 (长江、淮河、黄河、汉水),在中原地区布成品字阵势,互为犄角,纵横奔驰, 逐鹿中原, 机动歼敌, 逼近长江, 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 迫使国民党军转入战略防御。 1947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向湖北省英山县城开进 ☚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 进军大别山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向大别山区举行战略进攻的作战行动。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四个纵队13万人,对敌军从山东到陕北“大哑铃形”阵势实行中央突破,在鲁西南强渡黄河,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渡河后即发起鲁西南战役,歼敌五六万余人;接着向南实行无后方的千里跃进,8月底到达大别山地区。 进军大别山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向国民党统治的大别山地区实施战略进攻的行动。1947年6月3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4个纵队,在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率领下,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接着分兵3路南下,于8月下旬进入大别山区。在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主力和陈赓、谢富治兵团密切配合下,3路大军在4个多月中共歼敌近17万人,创建了中原解放区,完成了战略展开,迫使国民党军处于被动地位,对改变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进军大别山 进军大别山亦称“鲁西南战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内线转入外线作战,向大别山地区举行战略进攻的军事行动。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0多万人在鲁西南地区强渡黄河,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7月1日至28日进行鲁西南战役,歼灭国民党军6万余人。接着从8月7日至27日,连续粉碎敌人的追击堵截,千里跃进到达大别山。同时,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鲁西南,9月进军豫皖苏; 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太岳兵团亦于8月由晋南强渡黄河,挺进豫西。三路大军转入外线作战,经略中原,直接威胁着武汉、南京,使国民党军队处于被动挨打地位,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 中国人民解放军 辽沈战役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